- 年份
- 2024(6150)
- 2023(8915)
- 2022(7292)
- 2021(6713)
- 2020(5509)
- 2019(12369)
- 2018(11949)
- 2017(22738)
- 2016(11845)
- 2015(13269)
- 2014(13165)
- 2013(13510)
- 2012(13158)
- 2011(12468)
- 2010(12525)
- 2009(11800)
- 2008(11410)
- 2007(10255)
- 2006(9534)
- 2005(9014)
- 学科
- 济(82099)
- 经济(82049)
- 管理(30632)
- 方法(26755)
- 业(26032)
- 数学(23915)
- 数学方法(23820)
- 中国(21396)
- 地方(21189)
- 企(19340)
- 企业(19340)
- 农(15649)
- 学(14917)
- 地方经济(14701)
- 业经(14020)
- 贸(13343)
- 贸易(13334)
- 易(12918)
- 财(12551)
- 制(12300)
- 环境(11302)
- 融(11157)
- 金融(11154)
- 农业(10581)
- 银(10114)
- 银行(10107)
- 体(9972)
- 行(9898)
- 产业(9843)
- 发(9730)
- 机构
- 大学(193308)
- 学院(189730)
- 济(100064)
- 经济(98610)
- 研究(76178)
- 管理(66323)
- 中国(58702)
- 理学(56182)
- 理学院(55421)
- 管理学(54768)
- 管理学院(54381)
- 财(42352)
- 科学(41851)
- 京(41356)
- 所(38417)
- 研究所(34750)
- 经济学(34727)
- 财经(34004)
- 中心(31730)
- 经济学院(31047)
- 经(31010)
- 江(27525)
- 北京(27058)
- 院(26997)
- 范(26531)
- 师范(26366)
- 农(25501)
- 财经大学(25115)
- 科学院(23908)
- 师范大学(21731)
- 基金
- 项目(118851)
- 科学(95797)
- 基金(90135)
- 研究(88954)
- 家(78398)
- 国家(77842)
- 科学基金(66065)
- 社会(62673)
- 社会科(59721)
- 社会科学(59709)
- 基金项目(46177)
- 省(41950)
- 教育(38913)
- 自然(37941)
- 自然科(37022)
- 自然科学(37013)
- 资助(36972)
- 划(36420)
- 自然科学基金(36396)
- 编号(32390)
- 发(28488)
- 部(28435)
- 国家社会(28388)
- 重点(27620)
- 成果(27271)
- 中国(26686)
- 教育部(24833)
- 发展(24271)
- 展(23960)
- 创(23639)
共检索到301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全武 李丁珍
县域经济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存在着观念滞后、速度缓慢、措施乏力、定位模糊等问题 ,只有借鉴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依托自身经济资源、比较优势、市场规律、科学技术、政策导向等从根本上调整和提升县域经济结构 ,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
关键词:
县域 经济结构 提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孔斌 张宇
在市县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什么?是产品结构亦或行业结构或产业结构?我们认为,把产业结构作为调整的重点是不可取的。因为相对于市县级经济来说,产业无论在质和量上都尚未充分发育,即产业内部的门类少、水平低、规模小、关联度和协作程度差,不能集中反映区域的绝对资源优势和相对经营优势。若将其作为调整重点,必然导致倾斜点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柯美录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目标,必须抓紧抓好县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与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是县域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一条主线,应本着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比较经济优势的原则,重构调整与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的思路及其对策。
关键词:
县域 经济结构 调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江峰
宝鸡经济在产业结构方面呈现"纺锤型";在区域结构方面呈现"一体两翼";在产品结构方面呈现"三少三多";在技术结构方面呈现"低而杂"的特征。推动宝鸡经济结构升级的思路主要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经营机制创新;整合科研要素;启动"人才战略";进行制度创新;建设卫星城镇。
关键词:
经济结构 特色产业 一体两翼 升级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红雨
县域经济中大多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的问题。培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发挥其支撑作用,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课题。那么现实的落脚点应当放在哪里?我认为培育行业规模经济是有效可行的选择,本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孙学涛 李萌萌 江金启
利用中国1856个县域面板数据,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显著的结构红利,分解后发现产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效应为正,资本转移效应为负;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规模结构提升主要通过影响县域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而影响县域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占比提升不利于释放县域结构红利。提出了释放结构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选择,并给出了三点促进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玉生 蒋承 赵晓军
近年来,由于中央对"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使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本文根据我国中部地区若干县的调研,从三个层次对县域经济中的金融支持进行了理论分析。县域经济中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和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县域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工业化中高级阶段,城市建设、工业技术、产业配套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已经到达重化工业的后期阶段,正在向发达经济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保平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从总体特征上表现为“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和转型二元经济结构,具体表现为工业化的二元性、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就业结构的二元性、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性和区域经济的二元性等。转型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转型、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巨大障碍,因此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是中国在新世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期战略任务。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二元经济结构 现代经济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玲 荣秋艳
县域经济逐渐成为党和国家经济战略的重点,并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详细综述和分析了国内专家学者对建国以来县域经济的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对县域经济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在历史分析、区域差异研究、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探讨不断深入。但是在制度变迁背景下的系统性、全面性研究还比较匮乏,很多研究将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割裂开来,过于夸大县域经济对区域经济差异作用的现象也值得我们注意。笔者建议未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框架必须在以县作为基本空间单元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基于市和县客观经济联系和经济贡献进行区域差异的空间分类分析和相应的分类改革研究。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地位 功能 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冯江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点,又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是各种政策、要素、产业聚集的平台,发挥着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作用。河北省近期在全省开展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要求全力打好"县域经济和县城建设做大做强"等四大攻坚战。在新的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祖坤 李绪茂
选取湖南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县市的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作为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指标,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同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空间上的网络联系和网络结构,借助度分析、核心边缘分析、密度分析等指标研究20个贫困县在旅游开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联系和经济结构的演变,初步得出2011年2015年湖南省20个贫困县的旅游经济联系呈现出逐年加强的趋势,网络密度值逐渐变大,核心县市中处于网络结构外围的贫困县出现更迭现象,节点分析发现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网络结构不存在一般旅游城市和目的地所具有的稳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庞建刚 李思思
鉴于目前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县级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析和时空跃迁分析,以成渝双城经济圈141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2005—2020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及差异来源,阐释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机制,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处于拮抗阶段,逐步形成以成都主城区与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心的放射性分布特征,重庆主城区的放射作用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增强,但是成都主城区的放射作用在逐渐减弱;(2)区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较为稳定,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总体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3)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潜力和城市空间因素都对区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协调耦合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成渝地区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措施、兼顾和强化与邻近地区的交流合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适度干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以及大力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振华 李旭
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特点不同于国民经济整体的产业结构。本文对县域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辽宁省的县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进一步求解出产业结构升级对县域GDP的贡献并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进步对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GDP的贡献为3.01%,劳均资本、劳动力质量等因素对其有显著正影响,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影响为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