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7)
2023(7680)
2022(6382)
2021(5868)
2020(4777)
2019(10970)
2018(10670)
2017(20146)
2016(10505)
2015(12109)
2014(11968)
2013(12173)
2012(11864)
2011(11382)
2010(11475)
2009(10898)
2008(10681)
2007(9805)
2006(9156)
2005(8648)
作者
(31054)
(26162)
(25798)
(24845)
(17040)
(12301)
(11643)
(10034)
(10004)
(9346)
(9251)
(8647)
(8605)
(8429)
(8405)
(8020)
(7730)
(7486)
(7382)
(6866)
(6812)
(6229)
(6185)
(6007)
(5995)
(5939)
(5645)
(5192)
(5167)
(5077)
学科
(74218)
经济(74167)
管理(30365)
(27233)
方法(23750)
(22228)
企业(22228)
数学(20734)
数学方法(20634)
中国(19516)
地方(17311)
业经(13100)
(13028)
贸易(13018)
(12937)
地方经济(12903)
(12675)
(11960)
(10836)
(10319)
(9571)
金融(9570)
环境(9536)
(9420)
银行(9419)
(9223)
(9020)
(8991)
(8748)
农业(8611)
机构
大学(174490)
学院(171351)
(91526)
经济(90199)
研究(67212)
管理(61415)
中国(52089)
理学(51638)
理学院(51001)
管理学(50528)
管理学院(50158)
(38755)
(37094)
科学(34617)
(33325)
财经(31211)
经济学(31175)
研究所(29942)
(28403)
经济学院(27723)
中心(27587)
北京(24520)
(24474)
(23425)
师范(23331)
(23283)
财经大学(22966)
科学院(20612)
(20008)
社会(19621)
基金
项目(101355)
科学(81609)
研究(77510)
基金(77096)
(65997)
国家(65517)
科学基金(55766)
社会(54694)
社会科(52137)
社会科学(52125)
基金项目(38709)
教育(34758)
(34755)
资助(32453)
自然(31370)
自然科(30659)
自然科学(30651)
(30200)
自然科学基金(30155)
编号(28850)
成果(24863)
(24794)
国家社会(24541)
(23870)
中国(23663)
重点(23080)
教育部(22181)
课题(21045)
人文(21042)
发展(20772)
期刊
(110269)
经济(110269)
研究(63080)
中国(33350)
(28640)
管理(26532)
科学(22770)
学报(21340)
经济研究(19395)
(19013)
财经(18446)
(17500)
金融(17500)
大学(17160)
(16251)
学学(15990)
教育(15595)
问题(14803)
(14544)
技术(14380)
业经(13657)
国际(13249)
世界(13233)
农业(12989)
技术经济(10953)
统计(9009)
经济问题(9004)
现代(8275)
改革(8236)
(8236)
共检索到277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垠  唐剑  
地缘经济战略是指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从维护和拓展地缘经济空间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手段和资源,应对核心挑战与威胁,以保障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总体构想。从战略学理论的角度明确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层面是理解当前南海政策贵在谋势而非谋得某些短期利益的关键所在: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中的一环,其主要功能在于使用一切国家资源,通过分配任务和协调行动来妥善解决这一领域中的经济、政治、外交等问题,有时为了服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还必须作出必要的让步并制定放眼长远而又务求实际的战略政策。中国南海地缘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外部性和冲突性特征决定了中国政府必须明确认清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空间,明确辨识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挑战,继承和创新历来的南海政策,通过以国内立法形式界定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空间与行动标线,在"新安全观"框架下以"合作共赢"方式推动解决南海利益争端,加快转变"中国———东盟"的贸易和金融合作模式,创新"搁置争议"战略的具体手段以及大力实施海权以配合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的施行等政策来经略南海并作出超前而积极的战略决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进军,陆大道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地缘战略是大国实施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缘政治斗争逐渐让位于地缘经济斗争。东亚虽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东亚奇迹确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从长远来看,东亚地区仍将是美、日、欧等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斗争的焦点地区。各大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东亚地缘战略,特别是美日的东亚地缘战略,其目的在于主宰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其控制全球的战略目标。为了制衡美日的地缘战略,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根据东亚地区的实际,加强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以促成东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岳鹏  
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下跌没有带动南海问题的降温,这一现实情况表明南海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周边国家对南海的油气资源之争。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南海争端愈演愈烈的关键原因在于南海作为从中国大陆向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延伸的战略突出部的独特地缘特性。这些特性使南海地区成为中国战略南下的关键出口和易受多方夹击的地区,各国在南海战略突出部的竞争最终导致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对此,中国应从战略全局出发打造南海及周边东南亚国家间的和平环境,对域外大国区别对待并采取针对性策略,并且坚定不移地加强在南海战略突出部的国家实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岳鹏  
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下跌没有带动南海问题的降温,这一现实情况表明南海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周边国家对南海的油气资源之争。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南海争端愈演愈烈的关键原因在于南海作为从中国大陆向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延伸的战略突出部的独特地缘特性。这些特性使南海地区成为中国战略南下的关键出口和易受多方夹击的地区,各国在南海战略突出部的竞争最终导致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对此,中国应从战略全局出发打造南海及周边东南亚国家间的和平环境,对域外大国区别对待并采取针对性策略,并且坚定不移地加强在南海战略突出部的国家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继东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已由地缘政治时代两极化转向区域化、多极化、一体化混合成长互相影响的地缘经济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与整合是实施中国南向战略的关键与前提之一,应高度重视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与整合。在地缘上,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将对环南海经济圈的经济合作,东亚走廊的形成,珠江大都会带的兴起及点轴开发形成的南向"桥头堡"效应,海洋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成中国南向地缘经济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听昌  
台湾是西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冲。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对中国 ,还是对美国和日本都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关键 ,通向太平洋的门户 ,南北海运的枢纽 ;台湾是美国控制西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台湾海峡是日本西南航线的必经通道 ,恰似“东方的直布罗陀”。台湾是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的交汇之地 ,这是中国坚决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统一 ,美国 (暗地里还有日本 )顽固干涉中国内政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才,王士君  
分析预测21世纪初期俄罗斯、日本在东北亚的地缘战略、朝鲜半岛的政治走向和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其对东北经济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可以认为,对东北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至少会赢得1/4世纪的宝贵和平时期。因此,应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其地缘战略是:在地缘政治方面与俄罗斯合作,防御日美联合及其构建地区性防御体系;在地缘经济方面与日韩合作,促进东北亚经济的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和有利的地理环境,争取国家的重点支持,加强区内联合,采取超常规发展举措,加快发展;全面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促进国际合作,用地缘经济促进地缘政治的良性发展,为东北经济区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银亮  
影响东亚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地区内及区域外国家的不同地缘战略诉求是决定该地区经济合作道路和前景的重要因素。不同战略力量的演化和地区战略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深度和未来走向。探索并构建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摆在东亚各国面前的严峻课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秀成  皮光林  
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分析了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演变历程,分别从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阐述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战略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君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集团间较量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地缘政治的涵义以及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和研究冷战前后地缘政治的发展及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地缘经济必然代替地缘政治,并以此来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同昇  龙冬平  
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位置而受到美、俄、中及欧盟等大国的高度重视。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从中亚国家的特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地缘关系,以及地缘合作战略等方面,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为:①中亚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一致性,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性,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大国角逐的长期性,以及对中国地缘利益的重要性,是地理学关注和研究中亚地缘问题的主要切入点;②在全球尺度上,运用柯恩的当代世界地缘政治区划模型,分析中亚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辖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辖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辖区"的地缘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建立一个"同心圆和扇形分布"相结合的模型,分析中亚与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关系;③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亚国家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地缘需求,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合作的基础;④中国未来应逐步成为中亚地缘政治与文化的"参与者"、地缘经济的"引领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荣星  杨书  
文章构建了一个关于南海争端三方非合作博弈的概念模型,并从理论上对国际博弈的不同策略组合实现均衡的条件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考虑了与南海争端相关的四个典型案例,包括:①黄岩岛对峙(2012年4~6月),②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危机(2014年6~7月),③美国"自由航行"事件(2015年至今),以及④中国一直倡导的"搁置争议"方案,并对其对各利益相关方所产生的后果(成本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文章聚焦所涉及南海争端的各方的政治和经济激励是否达到一个新的相互威慑均衡状态,并计算或估计各方在均衡状态下的经济收益(损失)。文章所得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对在新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如何解决边界与领土争议并实现合作共赢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永秀  王颂吉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激烈、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提出的亚欧大陆带状经济合作构想。它从空间范围上可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起点及建设区域,相关城市和省份展开了激烈竞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障战略安全、推动经济重心西移、优化城市和人口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