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2)
- 2023(11876)
- 2022(9930)
- 2021(8995)
- 2020(7349)
- 2019(16544)
- 2018(16109)
- 2017(30602)
- 2016(16362)
- 2015(18471)
- 2014(18438)
- 2013(18546)
- 2012(18122)
- 2011(16844)
- 2010(16889)
- 2009(15655)
- 2008(15690)
- 2007(14065)
- 2006(12876)
- 2005(12179)
- 学科
- 济(86893)
- 经济(86817)
- 管理(40455)
- 业(39721)
- 企(29358)
- 企业(29358)
- 中国(28727)
- 方法(28703)
- 地方(25681)
- 数学(24439)
- 数学方法(24263)
- 农(22400)
- 业经(19213)
- 贸(17542)
- 贸易(17526)
- 易(16964)
- 学(15777)
- 地方经济(15270)
- 融(15135)
- 金融(15133)
- 农业(15087)
- 制(14847)
- 银(14597)
- 银行(14581)
- 行(14310)
- 财(14075)
- 发(14067)
- 环境(13401)
- 产业(12852)
- 和(12131)
- 机构
- 大学(248069)
- 学院(246607)
- 济(114772)
- 经济(112789)
- 研究(98146)
- 管理(87658)
- 中国(75457)
- 理学(73513)
- 理学院(72498)
- 管理学(71534)
- 管理学院(71021)
- 科学(56353)
- 京(55093)
- 所(50540)
- 财(50092)
- 研究所(45559)
- 中心(42338)
- 财经(39131)
- 农(38056)
- 江(37823)
- 经济学(36991)
- 范(36617)
- 师范(36325)
- 北京(36208)
- 经(35503)
- 院(35024)
- 经济学院(33204)
- 业大(30968)
- 州(30569)
- 科学院(29891)
- 基金
- 项目(156487)
- 科学(124974)
- 研究(118493)
- 基金(113821)
- 家(98992)
- 国家(98202)
- 科学基金(83095)
- 社会(78663)
- 社会科(74846)
- 社会科学(74834)
- 省(59517)
- 基金项目(58735)
- 教育(52483)
- 划(50739)
- 自然(48942)
- 自然科(47795)
- 自然科学(47785)
- 自然科学基金(46941)
- 资助(46622)
- 编号(46179)
- 发(41221)
- 成果(38959)
- 重点(36456)
- 部(35584)
- 发展(34366)
- 课题(33865)
- 展(33815)
- 国家社会(33783)
- 创(32685)
- 中国(31497)
- 期刊
- 济(136924)
- 经济(136924)
- 研究(85582)
- 中国(55837)
- 农(36497)
- 学报(35676)
- 科学(35671)
- 财(35361)
- 管理(35280)
- 教育(29737)
- 大学(27350)
- 融(27203)
- 金融(27203)
- 农业(25406)
- 学学(25287)
- 经济研究(23120)
- 业经(21391)
- 财经(20845)
- 技术(20760)
- 问题(18601)
- 经(18403)
- 贸(17176)
- 国际(16102)
- 世界(15669)
- 业(14326)
- 技术经济(13053)
- 图书(11944)
- 坛(11929)
- 论坛(11929)
- 资源(11781)
共检索到400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宝良
在我国渐进式改革中 ,区域比较优势与产业地理集聚呈现出非协整的发展关系 ,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 ,我国各地区的出口贸易却较好地体现了其潜在的比较优势。本文从边界效应、要素市场、地区利益和寻租动机等方面探讨了其原因。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地理集聚 非协整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宝良 朱钟棣
文章首先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国内外市场上寻租动机不一致性的假说:即地方政府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比较优势的动力比国内市场要大,而寻租的动机则比国内市场要小。然后通过考察各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集聚的发展关系以及省际边界效应和国际边界效应,对该假说进行了实证性检验。
关键词:
寻租 比较优势 产业集聚 非协整发展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余剑 陶娅娜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为优化经济空间格局而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承载着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引领区的重要使命。京津冀三地经济金融总量大、产业互补性强,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三地自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性、协同性的提升。如何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以企业集团合理布局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通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余剑 陶娅娜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为优化经济空间格局而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承载着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引领区的重要使命。京津冀三地经济金融总量大、产业互补性强,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三地自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性、协同性的提升。如何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以企业集团合理布局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学英 金艳春 李龙
应用区位商方法对我国旅游产业区域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市场占有率作为辅助衡量指标与区位商共同作用判断我国各省市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国明
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解释了区域分工和交换的必要性 ,提出落后地区只要找到在发达地区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而在本地区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产品进行分工生产和自由交换 ,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实现双方经济的共同腾飞。本文还对比较优势的复杂性和来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莹 于博威 陈犇 聂凤英
[目的]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棉花生产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植棉收益下滑和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加剧三大挑战。农业生产集聚是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棉花生产的高质量发展,系统分析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的棉花生产区位集聚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运用集中度指数和区位熵指数,分析了建国以来棉花生产区位集聚变化的地理集聚特征和区域比较优势特征,基于2001-2021年省级层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对于棉花生产集聚产生的影响。[结果]机械化程度、灌溉水平、单产水平、市场需求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区域棉花生产集聚的正向直接效应显著,交通运输条件的负向直接影响显著。从间接效应看,除机械化率会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外,其他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从总效应上看,灌溉水平、单产水平、临时收储政策、目标价格补贴和良种补贴对棉花生产集聚都产生了显著影响。[结论]科技进步、产业政策和上下游产业协同是影响棉花生产集聚的主要因素,要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下游产业链、优化产业政策促进棉花生产适度规模集聚和合理布局,推动棉花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依慧
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在比较优势之上 ,而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产业发展战略应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而及时调整。否则 ,则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改造传统产业 ,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新的竞争优势 ,是中国产业发展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产业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岩威 孙慧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集群效应。本文依据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构建了产业集群效应评估的"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从空间集聚、市场关联和比较优势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进而对集群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连发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赞成以下的观点:研究经济结构离不开研究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同样,研究经济增长也离不开研究各产业的增长和各区域经济的增长。这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的共识。在我国,虽然近几年区域经济研究已十分活跃,但总体来说,区域研究仍落后于产业研究;而能够将这两种研究结合起来的更是不多见。将区域研究和产业研究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从中观上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特点,而且可以从客观上把握我国各产业增长的区域结构。无疑,这将加深我们对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廷奇 张群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飞 肖珂
文章基于比较优势、产业分工等理论,借鉴欧、美、日发达保险市场及其公估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考虑我国保险业及保险公估业发展实际,论证了中国保险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要从产业政策上引导中国保险业实现生产要素流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保险公估等机构,从而逐步实现保险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使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接轨,培育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分工 保险公估 产业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欣 张文忠
文章基于年度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评价模型,分析2002—2019年四大区域板块经济增速和人均增速的差异性,对其变化和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与解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四大区域板块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增速形成2002—2007、2008—2013和2014—2019年三个明显阶段,对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新常态等历史时期,分别反映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比较优势和领先作用。(2)2002—2010年四大区域板块之间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2010—2019年期间不明显,2002—2019年实际GDP增速和人均GDP增速存在绝对β收敛,表明区域间发展差异在逐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成效明显。(3)在近20年的发展中,各区域板块的比较优势实现了重塑和转换,东北地区粮食、生态等功能明显提升,西部地区维护生态安全和边境安全等功能增强,其中川渝陕等省份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上升,中部地区制造业基地、交通枢纽、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不断巩固,东部地区创新中心、开放中心、经济中心的作用持续加强。(4)"十四五"期间,四大区域板块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东部地区重点优化创新和开放举措,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创新动力源;中部和川渝陕等西部重点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支撑能力,培育发展增长极;东北和西部地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重点区域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瑞丽 孙楚仁 尹翔硕
本文使用2000-2006年BACI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计算了中国各城市每种HS6位数产品与该城市比较优势产品的关联密度。结合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所计算的产业集聚指标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从产业内集聚角度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城市不同关联密度产品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与当地生产结构关联密度较高的产品有更高的概率成为当地下一期的比较优势产品;产业内集聚会加速高关联密度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然而其本身并不必然决定该产品成为下一期城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关键词:
城市比较优势转换 产品关联密度 产业集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瑞丽 孙楚仁 尹翔硕
本文使用2000-2006年BACI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计算了中国各城市每种HS6位数产品与该城市比较优势产品的关联密度。结合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所计算的产业集聚指标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从产业内集聚角度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城市不同关联密度产品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与当地生产结构关联密度较高的产品有更高的概率成为当地下一期的比较优势产品;产业内集聚会加速高关联密度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然而其本身并不必然决定该
关键词:
城市比较优势转换 产品关联密度 产业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