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4)
2023(12228)
2022(10286)
2021(9532)
2020(7614)
2019(17338)
2018(16929)
2017(31584)
2016(16888)
2015(19060)
2014(18859)
2013(18789)
2012(17917)
2011(16907)
2010(16998)
2009(15776)
2008(15799)
2007(14190)
2006(13121)
2005(12307)
作者
(49659)
(41399)
(41201)
(38953)
(26613)
(19904)
(18620)
(16068)
(15966)
(14857)
(14375)
(13908)
(13642)
(13427)
(13114)
(12741)
(12352)
(11930)
(11872)
(11709)
(10707)
(10119)
(9912)
(9545)
(9359)
(9302)
(9189)
(8982)
(8289)
(8200)
学科
(82802)
经济(82728)
管理(49136)
(44347)
(34366)
企业(34366)
中国(29753)
方法(27098)
地方(24391)
数学(22903)
数学方法(22719)
(22110)
业经(18224)
环境(17915)
(17095)
贸易(17078)
(16582)
(15879)
农业(15047)
(14846)
(14828)
(14614)
地方经济(14218)
(14089)
银行(14079)
(13990)
金融(13988)
(13824)
(13409)
(12766)
机构
大学(253296)
学院(252255)
(112728)
经济(110614)
研究(97469)
管理(92054)
理学(77298)
理学院(76296)
中国(75640)
管理学(75313)
管理学院(74797)
科学(56550)
(56404)
(49975)
(49728)
研究所(45112)
中心(42221)
财经(39081)
(38650)
(37816)
师范(37547)
(37083)
北京(36951)
经济学(35633)
(35434)
(34865)
经济学院(31872)
(31537)
业大(30675)
师范大学(30476)
基金
项目(160702)
科学(128342)
研究(121876)
基金(117121)
(101837)
国家(101004)
科学基金(85865)
社会(80704)
社会科(76622)
社会科学(76604)
(60632)
基金项目(60354)
教育(54304)
(52074)
自然(51311)
自然科(49962)
自然科学(49948)
自然科学基金(49048)
编号(48598)
资助(47812)
(41248)
成果(40746)
重点(37132)
(36411)
课题(35010)
国家社会(34551)
发展(34029)
(33452)
(33146)
中国(31709)
期刊
(134661)
经济(134661)
研究(84676)
中国(58699)
管理(36840)
科学(36644)
学报(35974)
(35814)
(35339)
教育(31253)
大学(27260)
(26109)
金融(26109)
学学(24944)
农业(24728)
经济研究(22087)
业经(21430)
技术(21088)
财经(20668)
(18080)
问题(17975)
(16527)
图书(15322)
国际(15227)
世界(14860)
资源(14677)
(14093)
(12586)
论坛(12586)
技术经济(12563)
共检索到407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龙男  
中国在均衡与非均衡的区域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重视不够,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未来区域开发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未来的区域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区域开发与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鲁河  张茜  陈晓红  
将点轴开发的典型地区——哈大齐工业走廊作为研究区域,在指标体系构建和模糊数学理论的支持下,建立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哈大齐工业走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并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解,以探讨影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协调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哈尔滨和大庆的协调度经历了3个阶段,即上升—下降—上升,齐齐哈尔只经历了上升—下降2个阶段;除了哈尔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在2006年属于濒临失调以外,其他的均属于协调类型;哈、大、齐的社会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发展的影响大小不同,3座城市影响最大的指标依次是: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油消费量,生态环境指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影响最大的指标分别是:工业废气排放量、交通噪声平均值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这些方面,才能使哈大齐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区域布局奠定区域协调发展基础。八大城市群、11个自贸试验区和18个国家级新区构成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点,服务于"三大战略"和"四个板块"区域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难题,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军民  王立新  
受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疆绿洲经济发展普遍具有封闭性、局限性和不平衡性特征,经济规模小而内向,生态约束性强,市场化动力不足,制约了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基于非连续封闭流域的绿洲经济,提出应采取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战略,通过强化开放和流通解决市场问题,采取“相对集中发展战略”,建设大城市、大基地和大通道,克服市场化结构和布局矛盾,发展流域生态经济的战略构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文贵  
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客观上要求珠江三角洲同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状都表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相对的,“不协调”发展是绝对的;有关地区的“发达”与“不发达”、“进步”与“落后”是相对的,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超越”是绝对的。广东要大胆地倡导“逆向思维”,立足于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同珠江三角洲之间建立起经济上良性互动的市场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快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州、深圳、珠海等中心城市和佛山、顺德、中山、东莞、江门等次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起飞的四大功能,从“不协调”中能动地寻求“协调发展”的契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高人元  张雁  
本文从空间效率角度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我们首先给出了空间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出发,应用贸易引力模型与1997年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分析了表征各地区空间效率大小的指标——真实市场潜能。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的真实市场潜能按从高到低顺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第二层次为京津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第三层次是中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居于第四层次。同时,从真实市场潜能构成来看,所有地区的真实市场潜能主要是由本地区内部需求引致的,而其他地区需求与国外需求引致的真实市场潜能较弱;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较快发展产生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郑维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此,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荣胜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崔琳  
以战略规划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治理的重要方式。从“一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我国区域战略规划及理念经历了区域均衡布局、区域非均衡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及新时代多层次区域治理格局4个阶段。面对当前我国区域治理呈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十四五”时期应坚持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基础,着力构建协调统一、富有执行力的区域战略规划体系并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体制,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群,米红,席斌,王晓雪  
文章以区域资源环境人口的综合协调为目标,阐述了目前中国一些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福建省为例,将逆系统方法引入福建省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系统中,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建模,探索逆系统方法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预测中的应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肖金成  
西部大开发快速推进的10年间,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全面形成,但四大区域战略的着力点是不同的,也不在一个层面上。其中,东北振兴旨在激发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