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8)
2023(11120)
2022(9361)
2021(8666)
2020(6894)
2019(15689)
2018(15237)
2017(28384)
2016(15233)
2015(17174)
2014(17154)
2013(17144)
2012(16561)
2011(15592)
2010(15673)
2009(14489)
2008(14506)
2007(12983)
2006(11952)
2005(11306)
作者
(44791)
(37374)
(37080)
(35263)
(24095)
(17950)
(16800)
(14427)
(14404)
(13314)
(13061)
(12548)
(12304)
(12240)
(12002)
(11616)
(11108)
(10804)
(10757)
(10368)
(9675)
(9112)
(9010)
(8638)
(8442)
(8370)
(8370)
(8077)
(7504)
(7422)
学科
(77716)
经济(77649)
管理(39920)
(38921)
(29681)
企业(29681)
中国(27561)
方法(24872)
地方(23787)
数学(21190)
数学方法(21006)
(20677)
业经(17285)
(16309)
贸易(16291)
(15795)
农业(14074)
(14068)
地方经济(13926)
(13899)
(13646)
银行(13636)
(13533)
金融(13531)
(13404)
(13254)
(12944)
环境(12581)
(11138)
技术(10621)
机构
大学(228293)
学院(227707)
(103158)
经济(101247)
研究(89938)
管理(80784)
中国(70021)
理学(67377)
理学院(66442)
管理学(65558)
管理学院(65085)
科学(51746)
(51046)
(45953)
(45527)
研究所(41461)
中心(38614)
(35431)
财经(35419)
(34712)
师范(34456)
(34102)
北京(33504)
经济学(32852)
(32237)
(32113)
经济学院(29312)
(28706)
师范大学(28007)
业大(27393)
基金
项目(142209)
科学(113501)
研究(108528)
基金(103216)
(89738)
国家(88994)
科学基金(75207)
社会(71490)
社会科(67938)
社会科学(67924)
(53395)
基金项目(52855)
教育(48961)
(46242)
自然(44350)
自然科(43302)
自然科学(43292)
编号(43159)
自然科学基金(42503)
资助(42176)
(37459)
成果(36552)
重点(33180)
(32481)
课题(31930)
发展(31142)
(30614)
国家社会(30473)
(29440)
中国(29005)
期刊
(125646)
经济(125646)
研究(79006)
中国(53468)
管理(33656)
(33127)
(32807)
科学(32727)
学报(32272)
教育(30249)
(25767)
金融(25767)
大学(24819)
农业(23010)
学学(22811)
经济研究(20777)
业经(19933)
技术(19813)
财经(19096)
(16763)
问题(16669)
(15725)
国际(14392)
世界(14172)
(13185)
图书(11905)
资源(11744)
(11582)
论坛(11582)
技术经济(11541)
共检索到373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提出和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了第三次转向,即从局部区域优先发展战略转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次战略转向是建国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新战略具有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战略目标,以区域协调机制的构建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等新的内涵。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新才  
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用一句话"居一隅而雄天下"来评价《改革》,非常贴切,尤其是在中国改革遇到这么多问题的今天,把这个刊物办成在国内这样有影响力的,而且它本身又地处欠发达的西部,在国内能够与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一些刊物来比,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很不容易。说到《改革》的定位,《改革》是这么多年特别是近几年办出自己的特色,就是一个经济学的而且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刊物,不面面俱到,特色鲜明。就像下面要谈的区域经济问题,更多的是要靠应用经济学来加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彻底摒弃了计划经济时期高度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经历了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凌  
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论博士生:李凌导师;潘懋元厦门大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1994年6月论文从发展战略研究,高教宏观发展以及战略决策理论三个方面对这一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反映了以下研究成果:实际调研了中国社会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旭华  
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战略措施是否正确得当,对其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各国发展经济学家普遍重视经济发展战略这一关系到发展全局的问题,由此还引发了三次论争,即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之争、内向经济发展战略与外向经济发展战略之争和传统经济发展战略与新型经济发展战略之争。这三次论争把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李峰  张晴  张照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陆铭  向宽虎  
大国发展始终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的双重目标。近十多年来,中国面临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区域间依旧存在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建设用地配置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鼓励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其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增速放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恶化。这不仅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还孕育着很大的债务风险。在经济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要实现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劳动力流动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转移资源的"动钱"方式来实现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平衡;二是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动人"和"动钱"相结合,同时实现经济集聚和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增强劳动力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区域布局奠定区域协调发展基础。八大城市群、11个自贸试验区和18个国家级新区构成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点,服务于"三大战略"和"四个板块"区域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难题,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楼世洲  薛孟开  
围绕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目标,从20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重点经历了两次战略转型:第一阶段是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教育水平;第二阶段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升。当前,我国进入了建立国家创新体制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此,教育发展第三次战略转型的目标是建立科技与教育创新体制,以科技创新主导经济的转型发展,实现教育先行于经济发展向教育主导经济发展的转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贺俊  
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以现代基础制造技术对大规模流水线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改造为主要内容,以基于可重构生产系统的个性化制造和快速市场反应为特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嵌入在技术、管理和制度系统中的技术经济范式的深刻变革。随着这场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制造和制造业的经济功能可能被重新定义,国家和企业竞争力所依赖的资源基础和要素结构、从而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可能被重构,过去刻画价值链经济特征的"微笑曲线"可能变成"沉默曲线"、甚至"悲伤曲线",传统"雁阵理论"所预言的后发国家产业赶超路径可能被封堵,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世界分工体系可能被进一步固化,国家间产业竞争范式将由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赵波  
文章界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阐述其理论基础、指导原则和基本内容,构建研究框架体系,最后强调研究的重点。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把多勋  
本文回顾与反思了我国近年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进程,并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框架,定义、界定,廓清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体系、概念和范畴,探讨了进行研究的可能范式,认为这一研究对丰富和完善我国旅游经济和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推动我国旅游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天保  
"东亚儒学圈"已是国际儒学研究的焦点。受其影响,寻求儒学文化力的比较优势,已是中国华南及中东部地区调整发展战略的新主题。西南民族地区的儒学建构及其文化力功能相对滞后,亟待深入。就广西而言,重新考察"南传儒学",既是提升区域文化力的必然内容,更是"朝向东亚"、增进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国风  
中国农业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国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地理、气候和农业资源状况差异很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差异进一步加大。在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年猛  李玏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尽管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南北经济增长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蓝海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寻求区域协调发展到追求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不仅体现了区域发展理念的变革,也适应了当今中国区域发展转型的需要。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应继续以四大板块战略为基础,以重点带区战略为骨架,统筹各大板块和带区发展,深化完善"4+X"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以构建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三横三纵"国土空间开发主架构,建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载体的增长极网络,以及制定实施国土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加快"C"形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全力培育三大海洋经济区,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以及沿海、沿边和内陆三线协调的全域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帮助东北地区实现脱困振兴,大力培育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制定实施相对贫困地区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王建  
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东轻西重、南轻北重",这说明我国经济的空间结构存在着全国分工关系。事实也是如此,从交通运输量看,我国省际经济交流占近三分之一。从美日区域结构模式比较中可以看到,美国由于国土和平原面积辽阔,可以采取全国大分工式的区域布局模式和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日本由于国土狭窄,平原面积更少,只能采取"都市圈"式的区域布局模式,即在国内的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