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0)
- 2023(8867)
- 2022(7303)
- 2021(7168)
- 2020(5896)
- 2019(13606)
- 2018(13284)
- 2017(25338)
- 2016(13747)
- 2015(15451)
- 2014(14898)
- 2013(15300)
- 2012(14465)
- 2011(13508)
- 2010(13627)
- 2009(13051)
- 2008(13064)
- 2007(11980)
- 2006(10888)
- 2005(9929)
- 学科
- 济(65360)
- 经济(65283)
- 农(48468)
- 业(44374)
- 农业(32543)
- 管理(30058)
- 方法(24490)
- 数学(21620)
- 数学方法(21450)
- 中国(21292)
- 企(21016)
- 企业(21016)
- 业经(17496)
- 贸(14255)
- 贸易(14248)
- 易(14026)
- 制(13507)
- 财(12853)
- 学(12620)
- 发(11518)
- 收入(10613)
- 农业经济(10313)
- 地方(10256)
- 银(10162)
- 银行(10145)
- 体(10096)
- 行(9860)
- 策(9711)
- 劳(9640)
- 融(9624)
- 机构
- 大学(209042)
- 学院(208722)
- 济(97978)
- 经济(96557)
- 研究(78009)
- 管理(75044)
- 理学(64676)
- 理学院(63946)
- 管理学(62996)
- 管理学院(62625)
- 中国(61806)
- 农(53357)
- 科学(44840)
- 京(44048)
- 财(41564)
- 农业(40594)
- 所(39943)
- 研究所(36350)
- 中心(34462)
- 业大(34363)
- 财经(33367)
- 经济学(31709)
- 江(30661)
- 经(30634)
- 范(29695)
- 师范(29515)
- 经济学院(28636)
- 北京(27910)
- 院(25966)
- 科学院(25298)
- 基金
- 项目(133674)
- 科学(106473)
- 研究(101818)
- 基金(100277)
- 家(87490)
- 国家(86652)
- 科学基金(72777)
- 社会(68745)
- 社会科(64670)
- 社会科学(64653)
- 基金项目(52071)
- 省(48857)
- 教育(44999)
- 自然(42976)
- 自然科(41967)
- 自然科学(41953)
- 划(41695)
- 自然科学基金(41246)
- 编号(41032)
- 资助(40326)
- 成果(34698)
- 部(32328)
- 农(31099)
- 重点(30206)
- 发(30197)
- 国家社会(30112)
- 中国(28373)
- 课题(27666)
- 教育部(27576)
- 性(27103)
- 期刊
- 济(115252)
- 经济(115252)
- 研究(66259)
- 农(58494)
- 中国(45385)
- 农业(39716)
- 学报(34197)
- 科学(32887)
- 财(29642)
- 大学(27184)
- 学学(25749)
- 管理(23223)
- 融(22978)
- 金融(22978)
- 业经(22845)
- 教育(21012)
- 业(18814)
- 财经(18120)
- 问题(17105)
- 经济研究(16880)
- 世界(15773)
- 经(15706)
- 技术(14782)
- 农村(14265)
- 村(14265)
- 农业经济(14064)
- 贸(12946)
- 版(12835)
- 经济问题(11776)
- 国际(11439)
共检索到322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光
中国农民贫困的制度性障碍是他们付出的许多劳动没有价值补偿,长期造成农民无偿地为国家工业化做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工人的劳动价值即使有补偿,其标准也是极其低廉的。这使我们意识到,我国9亿农民的劳动价值既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政治制度和国家政策的制约。新时期的农民最大悲哀就在于,他们长年劳动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困的厄运。因此必须重新确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理论指导地位,赋予农民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并享有获得合法劳动报酬和国民待遇的一切权利。这是《宪法》和《劳动法》赋予每一个公民平等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璠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架构决定了中国农村的政治生态现象:一是农民与市民相比政治权利缺失,没有权利和机会为自己争取利益;二是农民政治素质低下、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形成了"等、靠、要"的政治态度,没有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意识;三是农民没有自己的组织去代表农民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益,使得农民在政治上"失语",政治上的"失语"则又导致经济利益的受损。因此,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不仅要从经济的角度入手,也要从政治的角度考量。
关键词:
农民 贫困 政治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宗樾 宋旭光
本文以CFPS家庭数据为样本,借鉴A-F多维贫困测算框架,重新估计了中国25个省份在教育、健康、医保、就业和收入等五个维度的多维贫困。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入户籍制度变量来解释农民工多维贫困的原因。研究发现:户籍制度本身隐含着对流入人口的制度性歧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群体的自由流动和迁移,降低了个体外出寻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进而加剧了农民工群体的多维贫困和不平等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是户籍制度影响个体多维贫困的主要途径。具体而言:第一,户籍身份隐含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不均等,导致教育回报率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影响农民工的教育选择与教育投入。第二,劳动者户籍身份的差异导致农民工获取就业机会不均等,但是就业机会不均等的影响深度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将会逐步被削弱。第三,劳动力市场对非城镇户籍劳动者的收入歧视依然存在,导致农民工落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更高。这也意味着,现阶段户籍制度所隐含的社会分割在改革进程中尚未从根本上扭转,因而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回报差距,是改善就业与收入机会不均等的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国
中国农民贫困:一是因为他们是农民(仅能耕种土地、生产粮食);二是因为他们穷(底子薄、缺少积累)。归根结底,农民贫困的经济根源就在于他们的主要经济行为为粮食生产,其供给具有极大的外部正效应。粮食的外部性属性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较低的粮价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极端重要性;二是足够的粮食供给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关键词:
农民 贫困根源 粮食 公共产品属性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云虹 刘津铭
该文基于2014—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经济条件、自我发展、生活保障三个维度构建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运用空间统计工具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逐年改善,贫困发生率逐步降低;生活保障维度指标对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而经济条件与自我发展维度指标的贡献度趋于上升。2)东中西三大区域、各类城市群、各级城市的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整体呈现改善趋势;东部地区、国家级城市群、规模大的城市减缓幅度较大。3)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依赖性,低-低集聚型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4)农民工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等个性特征与流入地财政支出、医疗服务供给、信息化建设等外部因素均影响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农民工自身教育水平和流入地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有效发挥减贫效应,而且该效应还呈现一定的空间溢出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生龙 李军
随着人口的逐渐老龄化,中国即将面临巨大的农村老年贫困问题。本文主要验证健康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老年贫困的影响。运用CHNS数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①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善,居民的劳动参与显著增加,贫困发生显著下降。此外,相对城镇居民和青壮年农村居民而言,健康对农村老年居民贫困的影响更加显著。②健康状况的改善能够提高农村老年居民的福利比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农村地区健康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的投入,是减缓农村老年贫困和应对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健康 劳动参与 老年贫困 农村居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世平 江美丽 孙寒冰
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行为,使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收入锐减、就业不稳定、缺乏基本生活保障,陷入贫困的境地。本文试图从中国农民权利贫困的角度来探讨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失地农民贫困的根源,以期为失地农民摆脱贫困有所裨益。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利贫困 征地补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放 张永梅
在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社会分配正义的实现依系于对最少受惠者利益的增进与保障。而在中国,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层面,还是政治层面看,农民都是当下社会中最庞大的最少受惠者群体。中国农民最少受惠者地位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政策根源,与国家对农民收入和财富、自由和机会等社会基本善的不平等分配直接相关。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恰恰旨在改善我国农民的最少受惠者地位,促进社会分配正义的回归,具有鲜明的价值正义性,有利于保持整体社会的良性发展态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坤 周云波
本文基于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Alkire-Foster贫困测度方法对农民工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比较,并对多维贫困测度结果按照区域和维度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基本能够摆脱现行标准下的收入贫困,但面临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状况;各个区域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程度普遍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对农民工多维贫困贡献最显著的是住房、健康和教育三个维度,收入维度对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状况影响微弱,农民工的贫困是多维贫困而不是收入贫困。因此,应尽快构建统一的多维贫困指标体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民工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艳中
劳工权益保障的一些国际通行规范为维护中国农民工劳动权益提供了新的思路。以SA8000为例解读这些规范可以发现规范主要目的还是基于人权保障。中国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农民工劳动权益却相对缺失。对于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法规执行不力、行政措施薄弱的现状,只要适当注意一些问题环节,中国推行国际规范并发挥其杠杆作用,可以成为平衡劳资关系、开辟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有效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洪英芳
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贫困地区加速脱贫和经济起飞的根本条件。因此,如何从当前实际出发,果断采取有效对策,加快劳动力资源开发,把潜在人力优势变成现实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从而推动经济脱贫与振兴,乃是一个亟待认真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书田
再论当今的中国农民问题郭书田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问题。人们常说,中国人口的80%是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农民群体。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保护农民的合法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进
认为制约贫困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知识贫困,地方高校图书馆对乡村贫困农民的阅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从分析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设施优势出发,分析高校图书馆向贫困乡村农民开放和提供阅读服务的可行性,并深入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对乡村贫困农民阅读服务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贫困农民 阅读服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夺先 高朋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借鉴社会学与人类学相关理论,探讨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总结失地农民贫困的类型,分析失地农民的贫困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结果发现:部分失地农民在城市中面临着贫困问题,经济贫困、文化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是主要贫困类型。导致失地农民贫困的因素主要有体制与制度设置不合理、城市社会的剥夺与排斥、城乡文化的冲突与非物质文化变迁滞后以及失地农民个人能力缺失等。治理失地农民贫困问题必须从宏观层面强化制度与政策的保障作用,从微观层面加强失地农民的自身能力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