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5)
- 2023(13227)
- 2022(10946)
- 2021(10198)
- 2020(8146)
- 2019(18475)
- 2018(17904)
- 2017(33903)
- 2016(18023)
- 2015(20298)
- 2014(19991)
- 2013(20190)
- 2012(19358)
- 2011(18085)
- 2010(18607)
- 2009(17501)
- 2008(16633)
- 2007(15116)
- 2006(13928)
- 2005(13155)
- 学科
- 济(88791)
- 经济(88704)
- 业(56275)
- 农(50586)
- 管理(43345)
- 中国(34857)
- 农业(33828)
- 企(32929)
- 企业(32929)
- 融(27369)
- 金融(27368)
- 方法(26784)
- 银(25883)
- 银行(25865)
- 地方(25324)
- 行(25248)
- 业经(24056)
- 数学(22982)
- 数学方法(22860)
- 制(20122)
- 贸(17955)
- 贸易(17932)
- 财(17553)
- 易(17436)
- 发(16451)
- 学(15027)
- 体(13857)
- 发展(13159)
- 展(13118)
- 农业经济(12812)
- 机构
- 学院(266184)
- 大学(262640)
- 济(123734)
- 经济(121511)
- 研究(100991)
- 管理(96669)
- 中国(85046)
- 理学(81294)
- 理学院(80381)
- 管理学(79456)
- 管理学院(78954)
- 农(58646)
- 京(56510)
- 科学(55991)
- 财(54553)
- 所(50918)
- 中心(46861)
- 研究所(45650)
- 农业(44292)
- 财经(42277)
- 江(41046)
- 业大(39688)
- 经济学(38681)
- 经(38507)
- 范(37117)
- 师范(36829)
- 北京(36517)
- 经济学院(34731)
- 院(34703)
- 州(33344)
- 基金
- 项目(166082)
- 科学(132187)
- 研究(129162)
- 基金(120969)
- 家(104192)
- 国家(103200)
- 科学基金(87572)
- 社会(85899)
- 社会科(81200)
- 社会科学(81182)
- 省(64102)
- 基金项目(62889)
- 教育(56897)
- 划(53233)
- 编号(52764)
- 自然(50507)
- 自然科(49313)
- 自然科学(49304)
- 自然科学基金(48435)
- 资助(48365)
- 成果(43958)
- 发(42728)
- 部(38412)
- 重点(37573)
- 课题(37164)
- 国家社会(36751)
- 发展(35772)
- 展(35195)
- 创(34817)
- 性(33837)
- 期刊
- 济(151663)
- 经济(151663)
- 研究(89150)
- 中国(64235)
- 农(63963)
- 融(43752)
- 金融(43752)
- 农业(43045)
- 学报(39093)
- 科学(38960)
- 财(38776)
- 管理(34505)
- 大学(31409)
- 教育(30074)
- 学学(29564)
- 业经(28723)
- 经济研究(22623)
- 财经(22330)
- 技术(21901)
- 问题(21083)
- 业(20424)
- 经(19416)
- 世界(17966)
- 贸(16410)
- 农村(16179)
- 村(16179)
- 国际(15638)
- 农业经济(15578)
- 经济问题(14426)
- 版(14036)
共检索到436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具有三个阶段性特征,分别是政府主导型、市场内生成长型、资金互助业务型。总体看,中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尚处于合作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应加大引导规范,促进加快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永红 郭晓鸣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少俊
试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杨少俊1996年8月国务院3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下发,把合作金融的建立问题第一次明确地提上了政策高度,决定中指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克强
自1996年《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至此,特别有必要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关战略问题做出前瞻性探索,以总结经验、纠正偏误,为下一阶段改革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鉴于农村合作金融已陷入"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本文在总结、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把这些经验与理论迁移至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而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克强
自1996年《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至此,特别有必要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关战略问题作出前瞻性探索,以总结经验、纠正偏误,为下一阶段改革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鉴于农村合作金融已陷入"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在总结、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把这些经验与理论用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而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元红 李静 张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奇龙 唐娟红 罗兴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新的组织形式在农村存在已久,它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因为"跑路"风险而激增的质疑。本文构建了亲缘选择和直接互惠机制下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农村合作金融产生的内生机理,试图为农村合作金融未来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思路。研究发现:亲缘关系强度对农户合作意愿有促进作用,有效解决了合作困境。在直接互惠机制影响下,农户交互频率即重复博弈次数越多,越有利于促进农户之间资金互助合作行为涌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圈层结构稳定和特殊的亲缘关系,变"他组织"为"自组织",推动合作金融内生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官兵
金融发展理论的缺陷能够通过分工视角加以弥补。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分工的一个侧面,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二者相互决定、互为因果关系,并共同受产权等基本制度结构的决定。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界定和保护的社会里,交易效率会因此而提高,农村经济分工和农村金融分工都能得以深化,而农村经济又因一个更为高级的农村金融分工水平而受益。
关键词:
金融发展,农村金融 产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涂圣伟
推进农村土地金融发展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条件逐步成熟,但面临政策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抵押品处置风险、农民"失权失地"风险以及衍生的社会稳定风险,需要搞好风险防范和管理,否则可能出现土地金融机构、农户、政府等多方"共损"。应加强农村土地金融法律保障,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探索成立专门性土地金融机构,完善农业保险、农村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
关键词:
土地金融 土地流转 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在冲破"二元经济"结构,实现更高水平增长的过程中,农村金融需要在"三农"领域有所作为。对于中国而言,农村金融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和产业结构失衡的"经济纽结"中,还存在于政治和经济体制长期约束所造成的"路径依赖"中,甚至渗透于深受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的某些特殊的经济行为中。这些彼此交结的现实因素,不仅是中国农村金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泽仁 孙从海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有效性,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低效率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有关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集中化趋势下的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的难题,构建分散决策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也许是局限条件下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制度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
多元化 均衡分析 制度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姚海明
世界金融理论界关于农村金融存在多种流派,我国学术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多有争议。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的是准入管制之路。历经曲折,2006年监管层准许微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是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今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一方面要改造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三驾马车",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微型金融。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改革 微型金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反思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时首先要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依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所提供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文章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村货币化程度加深;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不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并且正规金融体系在中介功能上正逐渐被非正规金融所替代。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发展 评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德
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决定把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事业作为加快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恢复建立后,农村信用社交由中国农业银行管理。1980年8月,中共中央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作了明确指示,要求把信用社办成真正集体的金融组织。全国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初步改革,扩大业务经营自主权,放宽信贷政策和信贷范围,增设机构网点,办好信用站,试办营业所和信用社联营,试办信用社联社等。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农村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此后,在中国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农村信用社在民主管理、业务管理、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特别是县级联社的设立,对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发展和内部管理的改进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后,扶贫贷款作为政策性贷款由其承担。1995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围绕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收回贷款三个环节,初步建立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