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6)
2023(16174)
2022(13469)
2021(12562)
2020(10729)
2019(23989)
2018(23711)
2017(45013)
2016(24477)
2015(27531)
2014(27649)
2013(27514)
2012(25620)
2011(23287)
2010(24035)
2009(23039)
2008(23650)
2007(21547)
2006(19543)
2005(18119)
作者
(71431)
(59878)
(59663)
(56616)
(38289)
(28631)
(26890)
(23126)
(22868)
(21614)
(20835)
(20239)
(19386)
(19315)
(19074)
(18316)
(17548)
(17376)
(17353)
(17046)
(15276)
(14706)
(14630)
(13887)
(13576)
(13471)
(13352)
(13189)
(12065)
(11812)
学科
(108084)
经济(107915)
(101558)
管理(84713)
(82119)
企业(82119)
(48197)
方法(44855)
数学(35059)
(34843)
数学方法(34659)
业经(33709)
农业(31901)
中国(31515)
(28553)
(23361)
财务(23319)
财务管理(23274)
企业财务(22042)
(20814)
贸易(20798)
(20589)
银行(20567)
(20305)
(20178)
(20178)
理论(20111)
(19719)
(19684)
技术(19407)
机构
学院(369981)
大学(368549)
(161694)
经济(158641)
管理(142905)
研究(124644)
理学(121296)
理学院(120024)
管理学(118200)
管理学院(117500)
中国(103565)
(80215)
(78289)
科学(71663)
(68732)
(63132)
财经(62271)
(58293)
中心(56670)
(56431)
研究所(56394)
业大(52639)
农业(52618)
经济学(50134)
北京(49618)
(46117)
财经大学(45760)
师范(45748)
(45469)
经济学院(44981)
基金
项目(230561)
科学(183887)
研究(172344)
基金(170728)
(147380)
国家(145997)
科学基金(126186)
社会(113949)
社会科(107697)
社会科学(107670)
基金项目(88890)
(87716)
自然(78563)
教育(78170)
自然科(76787)
自然科学(76766)
自然科学基金(75496)
(73349)
资助(70062)
编号(68653)
成果(57245)
(53465)
重点(51746)
(49585)
(49016)
国家社会(48152)
(48113)
课题(47479)
教育部(46391)
创新(45796)
期刊
(192369)
经济(192369)
研究(117205)
中国(78258)
(68993)
(65785)
管理(56470)
学报(54085)
科学(53294)
农业(46175)
(43274)
金融(43274)
大学(42959)
学学(40739)
教育(36084)
业经(33430)
财经(33008)
技术(31869)
经济研究(28761)
(28473)
问题(25414)
(24721)
世界(20620)
(20583)
技术经济(20272)
(19025)
国际(17953)
现代(17338)
统计(16658)
经济问题(16456)
共检索到580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魏华林  
论中国农业灾害损失补偿方式的选择──“三维保险机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应用魏华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农业保险探索,试图以此解决几千年来中国人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农业灾害损失补偿问题。然而,当我们回首过去,审视未来时,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月明  陆建明  苏鲲  
对我国农业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的再认识叶月明陆建明苏鲲一、对我国以前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的评价1949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探索农业风险保障的新路子,但一直未见有较好的进展与结果。目前,我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主要是民政部门的扶贫救灾工作与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相...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庹国柱  王德宝  
近年来,频发与日益加剧的农业巨灾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巨灾风险损失通过农业的基础地位乘数性地放大这种影响,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冲击。本文从优化与完善我国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农业巨灾风险属性的刻画与界定以及我国现行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方式的理论研究与现实考察,提出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的整体性巨灾损失补偿机制是应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的最优路径与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飞琼  
本文通过对我国的农业灾害损失日趋严重及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加入WTO后,农产品价格与出口补贴将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应当尽快确立农业灾害政策保险制度以及如何确立该制度的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飞琼  
中国每年的灾害损失相当严重,而灾害损失补偿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在世界各国中补偿比例相当高的商业保险补偿在中国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商业保险在灾害损失补偿中缺位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多样,但采取相关措施可促进中国商业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佳  
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和危害,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的现实情况,最后作者就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水平,如何增强受灾农民抵御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皮曙初  
灾害是不可抗力对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口范围(公共体)构成严重剥夺的过程和现象。灾害作为公共风险,成为"公共体"共同面临的巨额损失时,就需要另一种制度的安排——社会制度的安排,这种社会制度如何安排,对"公共体"的公平良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灾害风险是准公共产品,不可能用完全的私人市场机制来分担风险损失,因此我们提出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公共部门(P)-市场(M)-公众(P)为一体的宏观保险模式,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害损失补偿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小敏  
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巨灾风险损失,现行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建立我国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的路径: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多层次环境巨灾风险应对机制;建立环境巨灾风险再保险机制;建立环境巨灾风险基金;建立环境巨灾风险证券化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谷洪波  郭丽娜  
我国是农业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农业巨灾对农业部门造成重大损失,使农民因灾致贫、返贫,加强对农业的补偿和保险已迫在眉睫。加入WTO后,现行的农产品补贴政策受到限制,建立农业灾害政策性保险是一种非常合理而有效的举措。分析我国农业巨灾损失情况和农业保险开展现状,旨在探讨农业巨灾保险性质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巨灾保险模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魏华林  向飞  洪文婷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经济损失之大、危害程度之深,均为历史罕见。雪灾危机的成功化解,政府领导起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作为国际上灾害损失补偿重要机制的保险,其功能并未充分彰显出来。在雪灾情形几近相似的异国他乡,1998年的北美雪灾有30%的经济损失得到保险补偿,2006年的中欧雪灾有50%的经济损失获得保险赔付,而目前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积极拓展包括雪灾在内的巨灾保险业务领域,建立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巨灾保险基金,扩大巨灾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巨灾保险的渗透率,让保险这一高技术含量的现代风险管理方式惠及到所有面临巨灾风险威胁的中国人,乃是中国保险业以及国家管理者肩负的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霞  李毅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融资型风险转移方式,与政府救助和社会捐赠这两种或有无偿融资方式相比,资金来源具有更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充足性。尽管中国农业保险的业务规模、产品种类和补贴区域等均已大幅增长,但损失补偿效果仍然不佳,风险管理优势尚待发挥。有必要通过发挥农业保险双重功效、明确农业保险经营性质、开发新型农业保险产品等措施,以农业保险提升中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铭来  柴化敏  
自然灾害风险不符合传统精算理论上的可保风险,然而市场—社会效用意义上的可保风险标准拓展了自然灾害风险的可保性。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如何构建自然灾害保险意义上的整体性、多层次的自然灾害损失分散机制。从直接保险、共同保险、再保险到资本市场和政府的最终保障,居民、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市场化的自然灾害保险损失分散主体,而政府财政救助不应再是"第一保险人"的角色,反之应是承担较高层次的自然灾害损失——"最后再保险人"角色,并以此达到有效的将自然灾害损失分摊到不同主体和个人,最终实现最大限度的损失补偿,为我国的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构建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林  段迎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完善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机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补偿的现状;然后构建了多层次的灾害补偿机制框架,试图整合各种灾害补偿方式,发挥更大的补偿效果;最后针对当前自然灾害补偿的运行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朝敏  尹辉  张磊  
水旱灾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本文依据洞庭湖区1950-2009年水旱灾受灾率异常指数ζ和成灾率异常指数ζ,运用信息扩散模型评估了该区不同情景下农业水旱灾害风险损失。结果表明:⑴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长,同一水旱灾害损失率下的粮食损失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同一类型的灾情异常指数一定时,损失率越大,粮食损失量则越大;⑵旱灾粮食经济损失递增趋势较平缓,而水灾在20年一遇到50年一遇之间粮食经济损失量发生了突变;⑶洞庭湖区不同情景下的水旱灾粮食风险损失值都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大而增加,且在超越概率20年一遇以上的水灾粮食风险损失值大于旱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