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48)
2023(18385)
2022(15550)
2021(14663)
2020(12423)
2019(28491)
2018(28380)
2017(54304)
2016(29591)
2015(33755)
2014(33494)
2013(33368)
2012(30745)
2011(27869)
2010(28149)
2009(26357)
2008(26220)
2007(23626)
2006(21036)
2005(19083)
作者
(87259)
(72807)
(72402)
(69065)
(46597)
(34928)
(32740)
(28554)
(27707)
(26456)
(24788)
(24583)
(23510)
(23368)
(22703)
(22285)
(21523)
(21294)
(21012)
(20954)
(18276)
(18112)
(17769)
(16827)
(16291)
(16245)
(16235)
(16106)
(14770)
(14570)
学科
(127780)
经济(127628)
(108160)
管理(94018)
(89073)
企业(89073)
方法(57884)
(49829)
数学(47670)
数学方法(46947)
业经(35875)
中国(34566)
(34561)
农业(33119)
(25405)
(25157)
技术(24448)
(23820)
贸易(23805)
(23563)
财务(23476)
财务管理(23441)
理论(23380)
(23208)
企业财务(22160)
地方(21733)
(21311)
(20347)
(19363)
(18822)
机构
学院(437169)
大学(435259)
(180942)
经济(177356)
管理(173768)
理学(149517)
理学院(147992)
研究(145537)
管理学(145442)
管理学院(144664)
中国(112711)
(93377)
科学(89205)
(82120)
(81744)
(74330)
业大(67649)
研究所(67394)
(65769)
中心(65610)
财经(65367)
农业(63641)
(59419)
北京(59063)
(55947)
师范(55469)
经济学(53928)
(52575)
(50971)
经济学院(48532)
基金
项目(287978)
科学(227394)
研究(211651)
基金(210048)
(182941)
国家(181333)
科学基金(156155)
社会(134644)
社会科(127446)
社会科学(127409)
(112427)
基金项目(110266)
自然(100782)
自然科(98540)
自然科学(98520)
自然科学基金(96808)
教育(96744)
(93734)
资助(87052)
编号(86345)
成果(70111)
(64242)
重点(64161)
(61532)
(61130)
课题(59022)
创新(56635)
国家社会(55631)
教育部(55046)
科研(54532)
期刊
(206221)
经济(206221)
研究(131012)
中国(84871)
(80478)
学报(69764)
管理(66145)
科学(65009)
(64078)
农业(54915)
大学(53333)
学学(50356)
教育(46849)
技术(40843)
(39394)
金融(39394)
业经(36953)
财经(33205)
经济研究(31545)
(28874)
(28571)
问题(27383)
技术经济(24474)
(21750)
图书(21292)
科技(21027)
世界(20976)
(20647)
现代(20217)
统计(20208)
共检索到655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泽方  
农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何实现农业技术进步又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关键。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技术上的成就不仅为中国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也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式。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政府供给主导特征 ,在方向上而不是过程上可以用连—拉模式进行解释。通过对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进步的分析可以发现 ,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不仅要按技术类型选择 ,还要按技术进步的过程选择。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机械技术进步以农户需求主导型为主 ,生化技术进步则应以政府供给主导为主和为先 ,技术成功后以农户需求主导进行推广应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敬学  
大量的历史归纳和理论演绎都充分证明,建立在以技术进步基础上的农业发展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为各种农业资源的潜力释放创造了无穷的机会,换言之,农业的进步增长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只能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据美国学者分析,美国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邵彦敏  
不同国家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不尽相同 ,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美日两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依据诱导的技术变革理论 ,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 ,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其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决定了我国应选择以生物技术为主 ,机械技术为辅 ,劳动、技术、资金密切相结合的农户需求主导型的技术进步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文昌  梁剑峰  赵保红  
目前国外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主要有美国的“机械型”模式和日本的“生物型”模式。但我国的西部地区并不能简单照搬这种单轨的“机械型”或“生物型”模式 ,而必须创建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模式—“主辅型双轨制”农业技术进步模式。这种包含着综合与创新内容的新模式在技术结构、发展进程、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特个性。这种独具个性的选择和创新的客观依据是制约和支配西部地区的五大因素 :资源、资本、科技、生态、市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晓玲  文刚  
纵观世界各国 ,农业技术进步有着不同的路线模式和发展趋势。西部地区发展农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其必须根据自身的区情特点 ,创建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模式——“主辅双轨制”农业技术进步路线模式 ,这是实现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巍  张晓莉  李万明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对新疆绿洲农业要素禀赋的分析,提出新疆绿洲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为"以节水技术为核心、以机械化技术为主导、以生物化学技术为辅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曾金  
农业技术进步受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约束,并受农业制度的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诱导发展模式:首先农业技术进步向自然、社会资源充裕的方向突破;其次向可改变资源约束方向变革;最后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容  
创新效率、技术效率、扩散效率一起定义了技术进步效率。影响技术进步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创新机制的完善、农用工业品的配套供给、剩余劳动力、经济环境及利益主体素质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爱虎  
探讨了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与前景,以及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政策建议。农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与前景主要体现为:①积极推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②建立起先进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③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④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水平。现阶段我国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进步政策,包括农业科研政策、农技推广政策、农村文教政策以及优化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牛若峰  
45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按照就业消长特点,大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农村工业化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发展应当采行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路线,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亦应采行劳动——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之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子军  吴敬学  
本文利用1990—2004年中国小麦生产的省区面板数据,估算这个时期的年均技术进步率,并利用特定的生产函数E-S模型测算小麦生产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指数和机械型技术进步指数,对比全国及小麦主产省份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时期小麦生产呈现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的发展模式;技术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是我国小麦单产持续增长的两大因素。未来为保证小麦单产的持续增长,必须加大对小麦生物化学型技术研发的投入,突破技术限制,为未来提供技术储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洪斌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分析研究了中国农业在改革开放以后技术进步率的变化,寻求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大鹏  
农业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与立法选择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任大鹏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业技术进步有两个基本特点:首先,新的农业技术条件可以使固定数量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其次,新的农业技术使资源按不同比例重新组合,减少等量产品生产需要支付的成本。无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席晓丽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发展农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因此 ,从根本上说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只能是“非均衡、动态式、中性型”。这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