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38)
2023(13612)
2022(11116)
2021(10229)
2020(8359)
2019(18888)
2018(18558)
2017(35407)
2016(18936)
2015(21292)
2014(21090)
2013(21393)
2012(20168)
2011(18580)
2010(19005)
2009(17950)
2008(18130)
2007(16694)
2006(15229)
2005(14196)
作者
(54574)
(45787)
(45768)
(43010)
(29151)
(22065)
(20489)
(17875)
(17598)
(16427)
(15879)
(15281)
(14972)
(14721)
(14322)
(13854)
(13438)
(13255)
(13170)
(12937)
(11684)
(11414)
(11082)
(10729)
(10335)
(10241)
(10205)
(10164)
(9215)
(9129)
学科
(96865)
经济(96753)
(86716)
(68295)
企业(68295)
管理(63606)
(47152)
方法(34260)
业经(31587)
农业(31540)
中国(30225)
(26022)
数学(25954)
数学方法(25842)
地方(21870)
(20347)
(18824)
贸易(18805)
技术(18475)
(18311)
(17733)
财务(17714)
财务管理(17692)
(16904)
企业财务(16728)
(15945)
(15549)
(15539)
(15298)
银行(15289)
机构
学院(288800)
大学(282292)
(134938)
经济(132755)
管理(112820)
研究(100936)
理学(95449)
理学院(94489)
管理学(93589)
管理学院(93023)
中国(82500)
(60583)
(60072)
(56876)
科学(55492)
(50646)
财经(47295)
(45551)
中心(45348)
研究所(45083)
农业(42987)
(42870)
经济学(41251)
业大(40942)
北京(38500)
经济学院(37126)
(37034)
师范(36790)
(35928)
(34848)
基金
项目(177515)
科学(142876)
研究(137289)
基金(130633)
(111389)
国家(110230)
科学基金(95854)
社会(92826)
社会科(87781)
社会科学(87759)
(69358)
基金项目(68362)
教育(60123)
自然(56535)
(56434)
编号(55646)
自然科(55248)
自然科学(55236)
自然科学基金(54322)
资助(51936)
成果(44858)
(44475)
(40981)
(39606)
重点(39311)
国家社会(39241)
(39156)
课题(37943)
发展(37470)
(36869)
期刊
(166880)
经济(166880)
研究(93645)
中国(63359)
(60096)
(48081)
管理(45069)
农业(40580)
科学(40174)
学报(38257)
(33531)
金融(33531)
业经(32273)
大学(31008)
学学(29307)
教育(28108)
技术(25873)
财经(25210)
经济研究(25169)
问题(22542)
(21943)
(21402)
世界(18627)
(17730)
技术经济(17427)
国际(15532)
农村(15287)
(15287)
经济问题(15139)
农业经济(14868)
共检索到462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农业发展动能就是驱动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作用及其动力机制实现方式。不同农业发展历史阶段,农业发展动能存在着明显差异。以化肥、农药等现代化学投入实现农业高产增产增收是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导动能,这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偏紧为常态的情况下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传统动能的弊端不断显现,越来越需要实现转换,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拓展农业生产经营者增收的新渠道、新空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有效地转换农业发展动能,升级传统动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农业发展动能就是驱动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作用及其动力机制实现方式。不同农业发展历史阶段,农业发展动能存在着明显差异。以化肥、农药等现代化学投入实现农业高产增产增收是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导动能,这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偏紧为常态的情况下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传统动能的弊端不断显现,越来越需要实现转换,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拓展农业生产经营者增收的新渠道、新空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有效地转换农业发展动能,升级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迫切需要更新农业发展理念,改善支农公共资源配置,构建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机制,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挥信息和生态环境等新要素推动农业发展的主导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易福金  李慧奇  刘畅  
面对生产常规要素投入作用减弱、政策拉动效果逐渐衰退的农业发展新常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部门推动其增长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1987-2014期间社会资本对于农业增长的作用,考察了社会资本影响的阶段性差异。总体来说,社会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增强。本研究判断社会资本已成为中国农业增长新阶段的主要推动力,未来巩固农业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有赖于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本投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克  
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银行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对银行体制改革有几种意见,有人主张成立中央银行,下边分设若干专业银行;有人认为将原人民银行的主要业务局都变成专业银行,分工不清只能增加矛盾和扯皮;还有人说应维持现状,有必要恢复的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保周  
所谓农业发展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农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客观物质基础、经济关系、法律制度和组织措施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研究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有利于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合理构筑和适时调整我国农业发展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保周,李军  
经济增长和发展需要合理的制度保障 ,这是发展经济学的一般性结论。农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系统 ,制度对农业的影响与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本质上讲没有区别。因此 ,借鉴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结合我国农业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研究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对于中国农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四渭  
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对策郑四渭科技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缓资源压力的巨大作用,决定了中国农业要在其弱质基础上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能力。为保证科技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必须研制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迪  张立华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我国实现小康和逐步走向富裕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向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任务极其艰巨:要促进粮食增产,确保16亿人的食物安全;要发展经济,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要不断创造就业机会,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有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解决,中国农业不能再走破坏生态、掠夺自然资源、追求短期效益的老路,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忠玉  成升魁  
“持续农业的研究对象”、“农牧结合问题”、“粮食问题”“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是我国学术界与政策决策阶层争论与关注的热点。五大“热点”不仅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正确决策,也影响着我国农业研究的方向。作者根据近年研究实践,结合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从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论述。①“持续农业”是学术术语,并不是农业替代模式,持续农业的研究对象则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战略,以此促进农业向环境健康与安全的方向发展,并不是“创造”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替代常规农业;②我国农牧结合研究依然停留在古时期“种植业提供饲料,畜牧业提供畜粪还田培肥地力”这...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谷雨  
中国如果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农业出问题,全局都会受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简小鹰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梯度分布格局,表现在:①宏观上,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呈现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又快于西部的现象;②中观上,以城市为中心,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随距城市的远近不同而变化;③微观上,农业发展水平随地理海拔高度的降低而提高的趋势。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丽  
中国加入WTO使农业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国际环境,在这个新环境和新阶段中如何抓住入世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是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燕妮  任保平  高鹏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莫氏(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1978—2009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的时序特征及其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绩效。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8—2009年的3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中国农业仍然保持粗放型发展方式,目前主要处于低度粗放型阶段。在未来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