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4)
2023(8755)
2022(7182)
2021(6706)
2020(5533)
2019(12649)
2018(12160)
2017(22927)
2016(12481)
2015(13996)
2014(13839)
2013(14003)
2012(13361)
2011(12522)
2010(12275)
2009(11473)
2008(11503)
2007(10253)
2006(9029)
2005(8491)
作者
(39439)
(32913)
(32854)
(31292)
(21176)
(16117)
(14643)
(12781)
(12704)
(11760)
(11754)
(11134)
(10960)
(10862)
(10788)
(10319)
(9737)
(9699)
(9473)
(9379)
(8373)
(8327)
(8111)
(7699)
(7536)
(7465)
(7327)
(6890)
(6788)
(6758)
学科
(56133)
经济(56062)
管理(32066)
(30703)
方法(25223)
(24198)
企业(24198)
数学(22103)
数学方法(21871)
中国(18482)
(14986)
(13402)
(13144)
(12466)
贸易(12458)
(12226)
(11409)
业经(10508)
(9974)
银行(9944)
(9791)
金融(9787)
(9667)
农业(8656)
理论(8116)
(8068)
(8049)
环境(7891)
(7555)
技术(7450)
机构
大学(196545)
学院(189223)
(85092)
经济(83710)
研究(78090)
管理(64632)
中国(59069)
理学(55250)
理学院(54469)
管理学(53490)
管理学院(53152)
科学(48256)
(43786)
(41430)
(38801)
研究所(38105)
(36948)
中心(32819)
财经(31307)
农业(29626)
(28848)
业大(28782)
经济学(28642)
北京(28383)
(27807)
(27122)
(25774)
经济学院(25663)
师范(25414)
科学院(24511)
基金
项目(126598)
科学(100009)
基金(95976)
(87864)
国家(87236)
研究(86628)
科学基金(72030)
社会(57820)
社会科(54955)
社会科学(54938)
基金项目(48630)
自然(46878)
自然科(45863)
自然科学(45844)
自然科学基金(45103)
(44099)
资助(40805)
(40626)
教育(39309)
编号(30265)
(30081)
重点(29984)
(27171)
成果(26524)
中国(26467)
国家社会(26266)
(25590)
教育部(25312)
科研(24892)
创新(24234)
期刊
(90570)
经济(90570)
研究(61886)
中国(39302)
学报(39112)
科学(34373)
(32818)
(29280)
大学(28769)
学学(27144)
管理(25081)
农业(22493)
教育(19169)
(18017)
金融(18017)
财经(17718)
经济研究(16322)
(15432)
(13295)
技术(13151)
(13021)
问题(12609)
世界(12081)
国际(11852)
业经(10651)
(10209)
统计(9526)
业大(9375)
技术经济(9146)
科技(8202)
共检索到291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宗胜   杨希雷  
中国已经确定了到203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目标,其中重要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依据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本文构建了评价共同富裕进展的指标体系,并以权威机构公布的经济发达和富裕程度资料为参照阈值,测度出中国2000—2019年间的共同富裕程度及与2035年目标的差距。研究发现,以2035年实现中等发达共同富裕程度为目标,则中国在考察期内的共同富裕指数从0.3925提升到0.6633,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且可能按期达到目标;分解分析表明,在已经取得的进展中共享程度占60%左右,而富裕程度占40%上下,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本质和追求公平政策的有效性的反映;从主要指标的变动对共同富裕指数提升的贡献看,富裕程度的上升对共同富裕指数的贡献达到66.36%,而共享程度对共同富裕指数提升的贡献率占33.64%。基于对二三级指标的细致分解,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比如通过提升科研经费投入率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缩小城乡差别等加快提升共享程度,这些都是实现共同富裕中期目标的重大举措。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紫漪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推动共同富裕政策在银行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浙江共同富裕政策落实阶段性进展跟踪审计为例,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和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马新宇  何禄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50年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本文锚定中国在2035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一目标和相应的收入差距水平,从总体富裕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三个方面提出了收入视角下2035年农村居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2050年应进一步达到的目标。本文还讨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总体政策框架,即提高兜底政策标准、加快构建城乡融合视角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和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马新宇  何禄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50年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本文锚定中国在2035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一目标和相应的收入差距水平,从总体富裕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三个方面提出了收入视角下2035年农村居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2050年应进一步达到的目标。本文还讨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总体政策框架,即提高兜底政策标准、加快构建城乡融合视角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和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帅   林光彬  
对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和动态演变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实质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基于富裕度与共同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数,用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省级共同富裕程度,并运用系统聚类、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方法探讨中国各省份共同富裕的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一是全国和各省份的共同富裕综合水平稳步提升,其中主要得益于富裕度的快速提高,而共同度提升速度缓慢;二是中国共同富裕指数总体差异有所改善,同时区域内相邻省份共同富裕指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系数逐渐降低,发达省份的空间辐射作用在减弱,区域内分化现象增加;三是全国省域间共同富裕指数呈现分化趋势,“先富”地区与“后富”地区的分类基本固定,不同类别省份间的平均转移概率低于0.15,这意味着存在一定的固化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磊   邓紫琪   张川川   刘培林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科学阐明共同富裕的学理逻辑并系统测度共同富裕的事实格局。文章从权利配置视角系统阐释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并构建共同富裕测度指数,分析中国共同富裕的演进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发现:(1)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的权利子系统配置不平衡,参与权和保障权配置相对滞后,各省份之间收入权、保障权子系统差距较大;(2)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逐年提升,但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中东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最高,中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略高于西部,但西部增速最快,而东北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增长后劲最小;(3)全国共同富裕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而非区域内,尤其是东部与其他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4)全国及四大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高—高”“低—低”的空间聚集模式,且各省共同富裕滞后指数与邻省指数正相关,存在“先富带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本研究为理解和测度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从而为因地制宜明确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领提供了科学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艳丽   傅德印  
文章基于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计分析共同富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演化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共同富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显著,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共同富裕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在短期内为负;从空间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均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咏梅   闫晴   李跃  
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熵值法测度分析了2008—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及其动态演化特征,进一步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共同富裕区域差异和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共同富裕水平不高,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差异呈现下降的良好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失调衰退类提升为过渡发展类,但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冲   商文莉   殷颂葵   黄涛  
文章首先基于共同富裕的内涵,构建涵盖生产力、发展机会、收入分配、发展保障、人民福祉五个维度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对2001—2020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剖析共同富裕水平的空间差异来源和结构差异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考察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共同富裕水平虽然总体偏低,但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式降低以及“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共同富裕水平的差异呈现波动缩小趋势,东西向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南北向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生产力差异和人民福祉差异是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生产力、人民福祉、发展保障、发展机会、收入分配对共同富裕差异的扩大均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依次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桂兰   刘佳玮  
文章构建了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2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熵权法进行赋权,运用全局及局部Moran’s I、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整体差异以及区域差异,依托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分析其差异来源及大小。结果表明: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基于空间相关性的角度,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全局空间分布存在聚集性,2017年以后,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存在的空间相关性有增强趋势,大部分省份之间存在较强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通过对区域差异来源及大小的比较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影响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最主要的因素,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共同富裕水平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整体共同富裕水平朝着均衡方向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豪  曹肖烨  
充分估计中国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准确测度共同富裕程度。在充分阐释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中国省域共同富裕指数结果表明:天津、浙江、江苏、山东、湖北5个省级行政区富裕程度与共享程度的协调发展较好,属于共同富裕型;上海、北京、辽宁、广东4个省级行政区的富裕程度较高但共享程度较低,属于率先富裕型;福建、湖南、陕西等11个省级行政区的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都偏低,属于相对滞后型;重庆、河北、黑龙江等10个省级行政区的共享程度较高但富裕程度较低,属于优先共享型。国际比较视角下,中国共同富裕的客观位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概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富裕程度不高,共享程度较低。因此,中国需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分阶段、因地制宜地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联  王娜  汪三贵  
本文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1)2003—2019年,我国共同富裕指数由5.660上升到5.970,共同富裕取得显著进展。(2)2013—2018年,我国区域共同富裕进展程度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共同富裕平均指数和年平均增速最高,西部地区最低。(3)城市化率越高的省份,区域共同富裕指数也越高。(4)日益严重的相对贫困、“半城市化”、农村与城市收入差距过大以及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将是我国2035年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面临的四大挑战。本文旨在丰富国内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其研究结论对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覃正爱  
分析现阶段收入差距状况合理性 ,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收入差距问题。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中有合理的收入差距 ,也有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不能笼统而论 ,合理的收入差距是走向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 ,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是对共同富裕目标的严重背离 ,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当务之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陈欣悦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总体奋斗目标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具体实现建议。在此背景下,监测2035年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阶段目标的实现过程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达成的富裕水平和共享程度两个维度共识的基础上,分别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统计司、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五大国际组织的国家发展分类变化和中国收入分配近期变动特征的剖析出发,分别探讨两大维度监测的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UNDP的经不平等调整的人类发展指数(IHDI)做法,尝试给出2035年阶段目标实现的综合指数模型框架,并进行相关的收入富裕水平实现指数、其他富裕水平匹配指数、收入共享程度指数和公共服务共享程度指数设计。初步的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指数模型基本能够满足2035年阶段目标实现的政策监测需求,但仍有一定的扩充改进空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按照国际标准,从人均GDP、人均GNI数据看,中国已迈入中高收入阶段,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设定,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和人均GNI将达到2万美元,有望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然而,未来中国要跨越中高收入阶段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地方债务风险等将是主要障碍。本文认为,随着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加快,中国跨越中高收入阶段具有现实可行性,但仍应全面客观评估中国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现状和问题,从中长期视角观察我国顺利跨越中高收入阶段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障碍。如何破解这些发展困局和现实难题,关系到中国能否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建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内生性增长驱动和外部有利条件运用两个层面着手推进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制度变革以及高水平对外开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抓住内外有利窗口期,稳步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财富合理分配,构建起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顺利迈入高收入发展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