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8)
2023(17270)
2022(14215)
2021(13298)
2020(10870)
2019(24344)
2018(23900)
2017(44957)
2016(24254)
2015(27098)
2014(26512)
2013(25348)
2012(22863)
2011(20480)
2010(20035)
2009(18686)
2008(17645)
2007(15301)
2006(13250)
2005(11929)
作者
(65394)
(54500)
(54263)
(51732)
(34447)
(25918)
(24704)
(21328)
(20915)
(18985)
(18533)
(18398)
(17237)
(17076)
(17073)
(16753)
(16272)
(15797)
(15649)
(15522)
(13505)
(13125)
(13109)
(12652)
(12287)
(12105)
(11914)
(11642)
(10775)
(10707)
学科
(100767)
经济(100656)
管理(67566)
(60831)
(49367)
企业(49367)
方法(42054)
数学(36776)
数学方法(36335)
中国(30792)
(27704)
(24149)
业经(22410)
(20192)
(20087)
地方(19975)
(19191)
贸易(19180)
(18717)
农业(18035)
(16238)
银行(16216)
(16182)
金融(16173)
理论(15995)
(15909)
(15618)
环境(15450)
(14650)
(14316)
机构
大学(333301)
学院(332953)
(140830)
经济(138257)
管理(125465)
研究(114572)
理学(108157)
理学院(106969)
管理学(105035)
管理学院(104406)
中国(87812)
(69987)
科学(67705)
(64156)
(55494)
中心(52300)
财经(51620)
(50676)
研究所(50625)
(47822)
(47184)
业大(45723)
(45614)
师范(45165)
经济学(44848)
北京(43497)
(41918)
经济学院(40344)
农业(39531)
财经大学(38485)
基金
项目(228267)
科学(182377)
研究(169922)
基金(168345)
(146853)
国家(145694)
科学基金(125730)
社会(111154)
社会科(105375)
社会科学(105354)
基金项目(87604)
(87134)
教育(78702)
自然(78649)
自然科(76906)
自然科学(76886)
自然科学基金(75492)
(74194)
编号(68005)
资助(67701)
成果(55216)
重点(52033)
(51284)
(49800)
(47761)
国家社会(47701)
课题(47377)
创新(44829)
教育部(44561)
科研(43450)
期刊
(152210)
经济(152210)
研究(99901)
中国(64712)
学报(50858)
(49839)
科学(47884)
管理(47146)
(46835)
大学(39788)
教育(39551)
学学(37293)
农业(32240)
(29723)
金融(29723)
技术(29693)
财经(26583)
经济研究(25974)
业经(24555)
(23059)
问题(20440)
(17692)
(17317)
(16112)
世界(15918)
国际(15714)
图书(15623)
技术经济(15221)
统计(15219)
资源(14447)
共检索到490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王胜男  
进入21世纪,一些发达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开始盛行,导致贸易摩擦不断、经济发展失序、政治对立丛生、安全问题频发等全球化困境与全球治理的失衡。全球化挫折与全球治理困境正在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了中国的全球化认识观与全球治理观已经形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军   刘登辉   陈学琴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及中国千年绝对贫困的消除,全球减贫事业进入新阶段。但世纪疫情、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交织叠加导致全球减贫治理陷入多重困境。具体表现在:动力维度上,全球发展受阻导致减贫动力不足和赤字增长;制度维度上,新矛盾新挑战凸显边际效益递减下的“贫穷陷阱”和减贫机制失灵;空间维度上,社会动荡和信任赤字交织加剧全球减贫治理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新型治理观,为全球减贫实践提供了更具时代性与世界性的思想支撑和实践蓝图。据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凝聚减贫合力,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革新减贫机制,引领共建“一带一路”平台以打造减贫责任共同体,从而推动全球减贫治理走出困境并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悦  于潇  
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课题,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实践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后巴黎时代,美国一系列"去气候化"行动使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作为新兴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先后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经历了四重角色的转换。在新形势与新挑战下,中国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气候治理转型提供新思路,通过提供国际气候治理的制度增量供给、构造新型气候援助体系等方式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转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全球化理念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推进引领全球化实践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是应对全球治理的课题,是开展全球外交的主题,是凝聚全球共识的议题,反映了时代变局下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支持、推进、引领全球化的理念及思路;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引导全球化进程、治理全球化弊端、创新全球化实践、匡正全球化目标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和平台,中国的全球化理念贯穿其中并得以落实体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超  
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危,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生态治理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它能够成功破解生态格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重塑生态秩序,推动生态治理的创新发展。在精确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于生态治理价值的基础上,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寻找应对措施:聚焦生态危机,探寻治理路径;构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推进整体发展;重塑生态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担当;深化绿色发展,共建美好生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旭  刘行  
资本逻辑规制下的经济全球化正面临着发展失衡、规则滞后、公平赤字等多重困境。究其根源,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已无法满足其“物质内容”,即二战后延续至今的世界经济秩序及其治理体系无法满足全球生产力普遍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作出根本性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世界历史理论,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批判性立场出发,力求在价值层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作出理性规约,在实践层面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观变革、促进全球化的内容整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问题将不再是局限于“解释世界”的理性反思,而是一种作为“改变世界”的能动性力量,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提供根本动力。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尹婧   车效梅  
中国式现代化模式在阿拉伯世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反响。阿拉伯国家政界、学界和普通民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态度和认知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观点不仅深受历史交往、经济利益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还与文化传播、地缘政治以及媒体报道等多重因素紧密相关。阿拉伯国家尝试从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引领的经济转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中汲取经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力,关键在于中国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战略倡议。通过推动经济、安全和文化这三大关键领域的深层合作,中阿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日益深化,从而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夏文斌  
进入全球化时代,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全球问题应运而生。如何应对和处理全球问题,需要我们在总结全球治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导向的新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平等、包容、有效的全球治理实践,引领和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阎维洁  冯新舟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类获得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现阶段,资本主义全球化中的共同体本质上是"虚假的共同体",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本原因。为此,中国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坚持人民主体性,扬弃资本逻辑,创新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引领全球化不断深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响  易鑫  胡旭  
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先后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本质来看,是由于重大流行疾病爆发导致世界各国封锁边境、限制人员流动造成全球需求萎缩和供应链中断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叉融合背景下,任何一国无法靠"单打独斗"遏制住疫情并重拾经济增长。为有效控制疫情,化解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需要世界各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惯有"傲慢与偏见",通过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互享、携手合作,尽最大努力巩固全球化成果,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才能共同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当前,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疫情、稳定经济秩序、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案。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建武  韩平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已经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存和竞争将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依存程度日益加深情况下,两者只有携手合作才能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今世界"一球两制"的共处与竞争,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共处和竞争。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两制"关系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谢非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发展实践提出,凝聚着中国人的古今智慧。其追寻公平正义、协同发展、文化多元和责任共担的价值取向很好地体现于反贫困实践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审视教育反贫困,可以发现,受教育是贫困者追求公平正义的起点和提升促进协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贫困地区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媒介,也是贫困者实现分享社会繁荣和共担发展责任的手段。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审视教育反贫困,建议从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方面,构建教育反贫困的多维共同体,从宏观上把握教育反贫困实践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宇  
全球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经济繁荣,但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面对甚嚣尘上的逆全球化思潮,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思考全球治理问题,因为发展关乎经济,发展成果分配则关乎政治。本文梳理了逆全球化的表现,指出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得到大幅改善,但一国之内的贫富差距问题却日益突出。经济分化引发政治极化,当各国民粹主义政客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把自身问题归咎于他国,便有了国际层面的逆全球化乱象。本文从经济、政治制度和国际秩序等方面分析了逆全球化的成因,指出要弥合技术变革造成的经济分化,解决制度供给与改革需求的错配,摆脱全球经济治理的"两难悖论",即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与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治理体系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进行再定位,对自由民主制进行再思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对全球治理路径进行再探索,让全球化再出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季剑军  
从现存的主要全球或区域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治理体系。从各种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看,正式和非正式机制并行,既有助于达成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的措施,也不排斥以松散灵活的治理模式达成内部共识。从治理特点及治理效力看,各种治理体系的决策程序和治理措施的约束力各异。通过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球或区域治理体系,有助于梳理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经验教训,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初步规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季剑军  
从现存的主要全球或区域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治理体系。从各种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看,正式和非正式机制并行,既有助于达成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的措施,也不排斥以松散灵活的治理模式达成内部共识。从治理特点及治理效力看,各种治理体系的决策程序和治理措施的约束力各异。通过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球或区域治理体系,有助于梳理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经验教训,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初步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