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6)
2023(7946)
2022(6482)
2021(6712)
2020(5416)
2019(12402)
2018(12452)
2017(21211)
2016(12954)
2015(15423)
2014(15583)
2013(14270)
2012(13749)
2011(12797)
2010(13012)
2009(11852)
2008(11951)
2007(11121)
2006(9963)
2005(9374)
作者
(34017)
(28508)
(28292)
(27167)
(18276)
(13796)
(13047)
(11143)
(11128)
(10408)
(9867)
(9660)
(9324)
(9175)
(9006)
(8771)
(8656)
(8421)
(8228)
(8199)
(7638)
(6985)
(6776)
(6543)
(6513)
(6500)
(6295)
(6224)
(5760)
(5722)
学科
(44185)
经济(44136)
管理(27966)
教育(23504)
中国(23450)
(22551)
方法(19367)
(18854)
企业(18854)
数学(15736)
数学方法(15456)
理论(13320)
(12078)
(11267)
贸易(11260)
(11071)
(10926)
教学(9819)
(9613)
业经(9110)
(9109)
(8233)
(7609)
(7483)
银行(7475)
(7290)
技术(7098)
(7051)
金融(7049)
关系(6952)
机构
大学(191645)
学院(178471)
研究(70412)
(69225)
经济(67665)
管理(54853)
中国(47682)
理学(46164)
理学院(45359)
(44179)
管理学(44178)
管理学院(43805)
科学(39856)
(38162)
师范(37976)
教育(36518)
(35181)
(32687)
研究所(31837)
师范大学(31444)
北京(29899)
中心(29062)
(27793)
财经(25908)
(24670)
(23763)
(23566)
经济学(23080)
(22078)
技术(21243)
基金
项目(107175)
研究(88402)
科学(86204)
基金(75408)
(64463)
国家(63738)
社会(54888)
科学基金(52902)
社会科(51580)
社会科学(51569)
教育(50794)
(39351)
基金项目(37473)
编号(37454)
(36934)
成果(36350)
资助(31613)
课题(30703)
自然(30049)
自然科(29429)
自然科学(29421)
自然科学基金(28920)
(27664)
重点(26124)
(25791)
教育部(24900)
大学(24246)
(23761)
(23720)
规划(23152)
期刊
(79872)
经济(79872)
研究(73214)
教育(64820)
中国(51141)
学报(28485)
科学(25358)
(25040)
大学(24323)
(22075)
管理(21862)
学学(19797)
技术(18501)
农业(15555)
财经(15451)
职业(14615)
(13730)
金融(13730)
(13644)
经济研究(13179)
图书(12353)
(12123)
(10868)
论坛(10868)
问题(10766)
国际(10596)
世界(10585)
书馆(9706)
图书馆(9706)
(9374)
共检索到297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尚晖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造就了我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大学生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钱宇平  徐惠红  丁建霞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点。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推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而传承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是时代的呼唤。高校要积极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不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晓男  付秀荣  
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政治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两重性这两个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利于应对多元文化渗透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利于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利于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利于改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通过传统文化入课堂、传统文化入实践、传统文化入课堂三个途径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现象。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关系,明确了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因,并阐述了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关系的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鸣娟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凝聚全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而且具有极为深刻的感召力量和道德力量,是教育一代代人的宝贵思想资源。在世纪之交之际,我们强调要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其中发挥着现实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蓉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要从立德树人的目标出发,重点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荣  荣霞  
在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带来的文化转型与多元文化并存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特点。在多元文化视野下,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不断创设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发扬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优势,使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弥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缺陷、塑造和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于新时期思政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与推动作用,能够引导青年学生规范自身思想言行,实现健全人格的塑造养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霞  
公民教育源于西方政治文化和教育理念,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在中国开展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中国公民,因而需要中国本土文化的参与。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具有自身的伦理特性。依照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中国公民教育必须在个体层面强调道德修养,在家庭层面强调义务感,在社会层面强调公德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丰娴静  
新时期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创新的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也能够自觉自愿的接受并领会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以期希望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巩固意识形态、增强思想引领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重要路径,在内容选择和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也需考察和顺应中国当下的具体国情,更要充分认识和有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质和凝聚作用。既要紧跟现代时事发展,又要不忘过去,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共通,加大创新学习力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景莉  黄英  
随着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型,大学生当前德育状况的特点以及网络环境的出现,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可操作的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在秦或先秦时就已经完成了。奠定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又成为中国古代算学教科书的典范,影响我国数学与数学教育几千年的名著《九章算术》,其主体内容也在先秦已经具备。中国传统数学重视实际应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但又存在纯数学的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构造化和机械化两大特色,而这正是使中国古代数学属于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而不是致使其没有产生现代数学的根源。中国古代数学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曾几度掀起高潮。数学教育不但产生早,而且受到政府和民间重视,几千年延绵不绝。这是中国古代数学、数学教育发展的特有的特点。而这种特殊性,又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平博杰  
教材是教与学的中介,也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在教材中适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与自信心。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应在注重民族文化的精髓、力求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下加紧重建。重建的基本策略是丰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及增加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