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2)
- 2023(8052)
- 2022(6246)
- 2021(5771)
- 2020(4651)
- 2019(10461)
- 2018(10174)
- 2017(19033)
- 2016(10063)
- 2015(11786)
- 2014(11632)
- 2013(11615)
- 2012(11337)
- 2011(10777)
- 2010(10735)
- 2009(10357)
- 2008(10134)
- 2007(9168)
- 2006(8582)
- 2005(8168)
- 学科
- 济(72306)
- 经济(72254)
- 管理(26136)
- 方法(22507)
- 业(22026)
- 数学(19766)
- 数学方法(19698)
- 中国(19616)
- 地方(16882)
- 企(16467)
- 企业(16467)
- 学(14178)
- 业经(13324)
- 农(13047)
- 地方经济(12467)
- 贸(11991)
- 贸易(11982)
- 易(11634)
- 制(10344)
- 财(9883)
- 环境(9489)
- 融(9471)
- 金融(9470)
- 银(9074)
- 银行(9067)
- 发(8883)
- 行(8881)
- 农业(8832)
- 体(8379)
- 和(8273)
- 机构
- 大学(167585)
- 学院(163311)
- 济(87362)
- 经济(86156)
- 研究(66242)
- 管理(55568)
- 中国(50804)
- 理学(46175)
- 理学院(45580)
- 管理学(45143)
- 管理学院(44796)
- 财(37543)
- 京(35924)
- 科学(34904)
- 所(33283)
- 经济学(30577)
- 财经(29962)
- 研究所(29959)
- 经(27315)
- 经济学院(27269)
- 中心(27045)
- 北京(23801)
- 江(23543)
- 范(23524)
- 师范(23414)
- 院(22736)
- 财经大学(22044)
- 农(20904)
- 科学院(20502)
- 社会(19533)
- 基金
- 项目(96789)
- 科学(77595)
- 研究(74550)
- 基金(72991)
- 家(62773)
- 国家(62301)
- 社会(52761)
- 科学基金(52546)
- 社会科(50209)
- 社会科学(50196)
- 基金项目(36506)
- 教育(33459)
- 省(33275)
- 资助(30319)
- 划(28841)
- 自然(28656)
- 自然科(27962)
- 自然科学(27954)
- 自然科学基金(27493)
- 编号(27353)
- 国家社会(24039)
- 成果(23960)
- 部(23727)
- 中国(23279)
- 发(23069)
- 重点(22422)
- 教育部(21119)
- 课题(20237)
- 发展(20094)
- 展(19817)
共检索到267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恩富
新中国建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大发展。其中《经济学动态》逐步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学术作用和影响,现已公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最喜好的理论经济学刊物。在21世纪全球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承和创新以及超越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面对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之所以如此无助,其根本在于方法论上的严重缺陷:原子个体主义使它忽视了现实行为的非理性以及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冲突,抽象演绎主义使它热衷于推理的形式逻辑而缺乏人文性和历史感,静态均衡主义使它把复杂不确定的市场想象成自动有效的并刻意打造各种人为市场,短视功能主义则使它把视野局限在表象层次上而看不到内在结构等实质性关系。正是根植于这些方法论,现代主流经济学越来越偏重于数理建模和计量实证这两个技术性方面,而且,为了追求所谓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数理化趋势又使得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形式化,以致对一些明显的社会经济问题都熟视无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磊
当今我国主流经济学存在着三大迷信 :一是判断角度的“GDP迷信” ;二是分析起点的“经济人迷信” ;三是方法论的“数学迷信”。并就上述迷信的表现极其性质作了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
关键词:
经济学 GDP 经济人 数学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富强
任何经济理论和政策都必然具有特定目标和利益取向,这导致了不同经济学理论往往得出不同的经济政策指向,也表现为不同经济学说流派对特定群体的利益反映。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试图借助数学逻辑来表明其理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数学措辞也只不过是一种增强论点说服力的"暗喻",目的在于掩盖其内在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取向。事实上,现代主流经济学根基于自然主义思维、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观以及边际主义分析方法等之中,从而内含了维护现状的意识形态;相应地,现代职业经济学家往往具有强烈的保守主义特性,以致不能、不愿也不敢触及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现代主流经济学尽管内含特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却刻意地运用数学模型来包装成一种客观科学,就成了一种以客观和中立为借口抵制批判的"数学骗术",最终将使经济学科退化为一门"伪科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富强
任何经济理论和政策都必然具有特定目标和利益取向,这导致了不同经济学理论往往得出不同的经济政策指向,也表现为不同经济学说流派对特定群体的利益反映。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试图借助数学逻辑来表明其理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数学措辞也只不过是一种增强论点说服力的"暗喻",目的在于掩盖其内在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取向。事实上,现代主流经济学根基于自然主义思维、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观以及边际主义分析方法等之中,从而内含了维护现状的意识形态;相应地,现代职业经济学家往往具有强烈的保守主义特性,以致不能、不愿也不敢触及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毅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伟大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其经济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新中国的主流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不断完善,与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述共同构成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的新贡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刘磊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在今天的兴起,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现实困境和政策应对有较大关系。现代货币理论的三大支柱是货币国定论、财政赤字货币化和最后雇佣者计划。尽管现代货币理论有关政府发债无约束、央行与财政合二为一、零利率政策以及充分就业的扩张政策不会引起通胀等主张与现实有距离,且理论逻辑自洽方面存在不足,但它对于认识货币的本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以及应对现实经济问题方面均能有所启示。此外,现代货币理论作为非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其生存勃兴之道,对于中国(学派)经济学的发展亦有重要启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西方主流经济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经验主义哲学最早的表现是英国古典经验主义 ,1 9世纪中叶以后表现为科学哲学。本文首先考察了在经济学史中大多数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对哲学的十分熟悉 ,甚至有的就是经验主义哲学家。其次考察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哲学家全面主动地介入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基础的哲学反思 ,即考察了经济学哲学的争论及其成果。最后 ,深入地考察了经验主义哲学内在的认识论特质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科学哲学和经济学哲学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京安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对人类经济行动的目的、行为方式与程度等问题的回答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根基,为其建立精美严谨的理论体系、赢得“社会科学的皇冠”的美誉奠定了基础,但也面临着来自经济学内外的各种批评。这些批评不仅指向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本身,更是对其哲学基础、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挑战。
关键词:
现代主流经济学 人性假设 哲学基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学研究的是由人类行为引起的经济现象及经济制度,因而经济学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和本土性。事实上,人类心理及社会制度都是历史的产物,人们行为所遵循的规则不是计算理性而是社会理性或历史理性,这是更为全面的广义理性。然而,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物质资源配置的研究,并基于抽象的研究思维而将理性经济人作为经济分析的出发点,这种分析撇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从而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特别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拓宽,这种脱节越来越明显。因此,经济学要能够引导学子真正认识社会,就必须改革当前的教学方式,重新注入人文性和现实性的内容。
关键词:
主流经济学 人文性 现实性 理性经济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思美
本文回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3 5年的基本情况 ,介绍了主要获奖领域和获奖者的主要特点 ,概括地分析了主要获奖领域的学术思想 ,讨论了现代主流经济学演进过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诺贝尔奖 经济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磊
当下学界流行的方法论分类尚不足以把握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本质。从"唯心"和"唯物"的分类标准来看,用"心理"来解释"心理"是"经济人假设"内在的硬伤。20世纪中期以来,长期支配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唯心教条"遇到了来自社会学界、心理学界以及经济学界的挑战。如果说以往的挑战还缺乏实证分析的支撑,那么基于实证分析的"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挑战就不能再被视为无稽之谈了。于是我们看到,在放宽"假定"的不断退让中,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唯心"根基正在逐渐遭到侵蚀。承认这种"侵蚀",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危机,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洞察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关柏春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并认为劳动是商品,他们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在"资本集中和土地私有"以后他们的认识就与现实相矛盾了,主流经济学家们因为没能解决当时提出的问题而陷入了危机。马克思证明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他提出了劳动力商品范畴,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引发了经济学的革命,从而解决了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流经济学家因为无法说明劳动者的工资和利息收入问题而再次陷入了危机,这可能预示了经济学革命的再次来临。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理论革命,证明劳动本身具有价值,证明资本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才能解决现实社会提出的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恕祥
关于建设中国“主流经济学”的思考陈恕祥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需要确立居指导地位、主体地位的经济学说。借用国外一种说法,叫做“主流经济学”。中国是在特定时代和自身国情决定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