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1)
- 2023(6904)
- 2022(5790)
- 2021(5607)
- 2020(4630)
- 2019(10472)
- 2018(10189)
- 2017(18675)
- 2016(9972)
- 2015(11484)
- 2014(10940)
- 2013(11088)
- 2012(10607)
- 2011(10044)
- 2010(9909)
- 2009(9374)
- 2008(9353)
- 2007(8372)
- 2006(7478)
- 2005(7057)
- 学科
- 济(45516)
- 经济(45467)
- 管理(25227)
- 业(22065)
- 方法(19339)
- 企(17043)
- 企业(17043)
- 数学(16917)
- 数学方法(16737)
- 中国(16081)
- 贸(11750)
- 贸易(11743)
- 易(11548)
- 农(11169)
- 学(11071)
- 财(9639)
- 制(8949)
- 业经(8685)
- 银(7592)
- 银行(7568)
- 融(7468)
- 金融(7467)
- 行(7380)
- 农业(7102)
- 关系(6954)
- 环境(6680)
- 理论(6533)
- 和(6430)
- 发(6426)
- 体(6350)
- 机构
- 大学(157849)
- 学院(152048)
- 济(69553)
- 经济(68451)
- 研究(63287)
- 管理(49944)
- 中国(48604)
- 理学(41862)
- 理学院(41283)
- 管理学(40513)
- 管理学院(40244)
- 科学(37823)
- 京(35921)
- 所(33421)
- 财(31056)
- 研究所(30445)
- 农(27118)
- 中心(26245)
- 财经(24813)
- 北京(23751)
- 经济学(23406)
- 经(22817)
- 院(22591)
- 江(21896)
- 农业(21661)
- 范(21650)
- 业大(21416)
- 师范(21391)
- 经济学院(20918)
- 科学院(19705)
- 基金
- 项目(97053)
- 科学(75974)
- 基金(72562)
- 研究(69262)
- 家(65809)
- 国家(65338)
- 科学基金(53477)
- 社会(45469)
- 社会科(43144)
- 社会科学(43132)
- 基金项目(36534)
- 自然(33648)
- 省(33309)
- 自然科(32872)
- 自然科学(32857)
- 自然科学基金(32311)
- 教育(31424)
- 资助(30956)
- 划(30603)
- 编号(25294)
- 部(23178)
- 重点(22922)
- 成果(22145)
- 中国(21974)
- 发(21324)
- 国家社会(20531)
- 教育部(19654)
- 创(19636)
- 科研(18834)
- 课题(18825)
共检索到242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千枝松
一、中国专利法修改的背景 近年来,关贸总协定在发达国家的强烈要求下,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干预。战后新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知识形态的财富大大增长。例如,美国1992年仅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对象)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徐龙根
略说本国优先权──—学习修改后的中国专利法徐龙根(江苏工学院图书馆)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国专利法增设了本国优先权,它规定:“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午...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牟文富
本文就中国专利法演进的动因以及相关立法的知识供给状况做出解释。从1985年第一部专利法出台以后,中国专利法的初期发展以中国经济改革、建设市场经济制度这样的政策导向为基础,1992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改是最明显的表现,而2006年的修正草案则着眼于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具有司法导向的效果。在这样一个演进过程中,关于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激励理论对1985年至2000年专利法的发展具有相当的解释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恢复GATT缔约国地位和加入WTO的外部要求也成了中国专利法发展的一个诱因。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专利法实践和满足中国加入的国际条约的外部要求构成了中国专利法发展的知识源泉。专利法的...
关键词:
专利法演进 激励理论 知识供给 外部要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勇
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创新生态呈现出主体多元、成本降低、过程开放、产品集成等新的时代特征。传统专利法创新激励的逻辑前提受到挑战,权属界定存在困难,激励效应正在衰退。基于新技术的发展,专利制度应当采取提高专利审查效率、激励实际发明人理性回归、完善专利共有和当然许可制度等措施,以进一步激励创新活动。
关键词:
3D打印 专利法 创新 激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蕙林
一、概念专利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申请,经过审查,授予发明人在一定期限的一种独占权。取得专利权的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对该项发明享有制造、使用、销售其产品的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对专利的概念,可以从技术、经济、法律三个角度去认识:从技术方面理解,它是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尤丹
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权属国家所有导致的处置权虚置,当前被视为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制度问题。长期缺乏权利主义的专利法实践,导致以发明国有化为前提的发明奖励制度成为社会认知职务发明制度的惯性逻辑。实际上,2000年专利法改革已经从立法上完全否定了职务发明权属国家所有。但是,科研市场化和公共科研体系的并存,使得职务发明制度适用及其改革仍然难以回避公有制框架下国家所有权与专利权的内在冲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詹映
正在进行的中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的焦点与争议内容主要涉及:强化专利行政保护、扩大专利行政机关的职权;引入惩罚性赔偿;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即时生效。尽管中国当前专利保护不力,但强化专利行政保护并非解决问题的正途,扩大专利行政机关的保护职权将弊大于利。为解决"赔偿低"问题,有必要引入惩罚性赔偿,但同时也需防范其可能催生"专利流氓"等负面影响。修订草案明确规定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做出后即时生效,但这一修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均值得怀疑,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或许是更为可行的解决之道。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正浩 赵晨光
当前,中国公司债券依然按简单契约理论运行和设计,而公司债券持有人却面临着公司债券违约常态化、"爆雷"普遍化的问题,现有制度逻辑无法平衡双方之间实质上的不平等,亦无法充分保障债券持有人的利益。普通意义上的债法原理无法体现公司债券的金融商品属性;根据金融消费者理论,公司债券持有人应作为金融消费者予以特殊保护和救济。在此理论前提下,应将《公司法》第七章关于公司债券的制度规定平移统合至《证券法》统一监管规制,并在《证券法》中完善相应的债券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更好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支持公司债券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家宏 饶世权
以某大学为代表的"职务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对职务发明制度的修改,试图通过权利归属的重构促进职务发明转化。从鼓励创造说、财产分配说发展形成的职务发明制度理论——利益平衡说,强调发明人与社会利益平衡。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新利益平衡说",强调以鼓励创造为职务发明制度的价值本源,区分职务发明创新与转化的源流关系;关注单位与发明人等权利人间以及权利使用人和社会权益间平衡,以鼓励创造与转化协同为价值目标。本文认为职务发明制度再改革和《专利法》第6条职务发明制度修改应当依照新利益平衡理论,协同激励创造与转化,配置位阶明晰的权利归属、权能行使、权益分享,并完善相应的规则体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锡祥
论台湾《专利法》的最新修正宋锡祥继著作权法、商标法修正后,台湾“立法院”于1993年11月19日三读通过了专利法修正案,并于今隼1月21日起付诸实施。此次大幅度全盘修正为历次之最,条文也由原来的130条增至139条,甚至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相关产业的竞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慧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专利领域的合作迅猛增长。在此背景下,对中新两国专利法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概括两国专利法的异同,着重对不同之处进行析评,为中国专利法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也为中新两国专利法的协调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谭从容
OpenDOAR是首家对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存取库进行搜集、描述和组织的电子目录。对OpenDOAR背景、特点及使用的介绍,有助于它在利用开放存取库资源的过程中被广泛重视和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库 开放存取库目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雨亭 李黎明
专利侵权诉讼与企业创新活动密切相关,侵权损害赔偿以经济补偿形式通过改变企业创新回报预期影响企业创新策略选择。构建司法救济社会成本模型与企业创新成本模型,分析法定赔偿下限修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并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提出的三项法定赔偿下限修改方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幅提升赔偿下限能够激励企业突破性创新,但其对侵权的过度威慑将增加创新活动的无谓损失,并产生司法寻租空间;而取消赔偿下限将减少企业对累积性创新的投入,弱化《专利法》的侵权威慑力度,并增加法院裁判成本。在新修订的《专利法》中,3万元赔偿下限能够对企业累积性创新活动产生激励,但亦将导致低质量专利侵权诉讼挤占司法资源。据此,提出优化法定赔偿制度效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法定赔偿 企业创新 专利侵权 侵权威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珺 冉忠明
法律制度完善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法律制度变革可以提升财务风险较小的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利用2009年专利法修改实施这一难得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对法律修改与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拥有较低财务风险的企业,企业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此次法律修改对负债规模更小、偿债能力更强、盈利能力更强、股权集中度更高的企业而言,其企业创新提升作用更显著。同时,研究结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第四次修改提供了法律变革层面上的经验证据,为法律修改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