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1)
2023(3657)
2022(3064)
2021(2905)
2020(2408)
2019(5334)
2018(5488)
2017(9515)
2016(5628)
2015(6564)
2014(6957)
2013(6397)
2012(6088)
2011(5813)
2010(6048)
2009(5616)
2008(5452)
2007(5347)
2006(4748)
2005(4415)
作者
(17936)
(14733)
(14727)
(14001)
(9422)
(7000)
(6756)
(5833)
(5765)
(5366)
(5124)
(5076)
(4977)
(4840)
(4747)
(4470)
(4443)
(4374)
(4350)
(4180)
(4138)
(3744)
(3624)
(3604)
(3408)
(3385)
(3338)
(3239)
(3155)
(3078)
学科
(18017)
经济(17986)
管理(17234)
(13205)
(12124)
企业(12124)
(8143)
理论(7977)
(6478)
中国(6332)
教育(6301)
(5885)
方法(5419)
(5142)
教学(5128)
(5000)
业经(4920)
技术(4602)
(4490)
(4256)
银行(4242)
(4194)
金融(4186)
(4120)
(3967)
地方(3642)
体制(3622)
(3316)
数学(3186)
学法(3135)
机构
大学(87545)
学院(86243)
研究(30869)
管理(28108)
(27540)
经济(26635)
理学(22800)
理学院(22479)
管理学(21962)
管理学院(21788)
中国(21697)
科学(19838)
(19666)
(16693)
(15775)
师范(15604)
(15345)
(15321)
研究所(15075)
(14675)
中心(13372)
师范大学(12425)
北京(12397)
技术(12306)
(12260)
业大(12024)
教育(11561)
农业(11498)
财经(11397)
(10551)
基金
项目(51208)
研究(40688)
科学(38930)
基金(33771)
(29677)
国家(29371)
科学基金(23975)
社会(22832)
社会科(21416)
社会科学(21410)
(21156)
教育(20473)
编号(18760)
(17917)
成果(17917)
基金项目(17375)
自然(14395)
自然科(14049)
自然科学(14042)
课题(13938)
自然科学基金(13777)
资助(13336)
项目编号(11814)
重点(11770)
(11671)
(10953)
(10759)
(10697)
(10528)
(10204)
期刊
(37075)
经济(37075)
研究(29072)
中国(22527)
教育(21657)
学报(16830)
(13756)
科学(13447)
(13386)
大学(12372)
管理(11306)
学学(11151)
技术(9314)
农业(8885)
图书(8014)
财经(7122)
(7035)
金融(7035)
职业(6316)
(6214)
业经(5850)
书馆(5645)
图书馆(5645)
(5561)
论坛(5561)
(5137)
经济研究(5123)
情报(5031)
问题(4904)
科技(4377)
共检索到142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文森  
知识是课程的内核,课程变革从本质上说就是知识观的转向。从主体构成来看,"单一主体性"是个体知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从基本向度来看,个体知识具有明显的"理解—个性化"特征;从认知方式来看,个体知识所遵循的是生活认识论路线;从来源和发展过程来看,个体知识主要表征为直接经验;从实际内容来看,个体知识主要表征为心理、精神、意义、价值等形式;从基本性质来看,个体知识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情境性、不确定性;从知识信念来看,个体知识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所竭力推崇的一种知识类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宁娟  
知识是课程的本质性存在,这已被课程自身的发展所证实,也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一种不言自明的需求。知识与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经验不是知识,更不能代替知识在人类进步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强调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并不等于忽视学生的经验,禁锢学生的主体发展。课程研究之所以不止一次的对“课程本质是知识”这一问题提出质疑,其关键问题是只看到了知识于人的客体存在,却忽视了课程以知识的存在而存在的事实,同时还在于其夸大了课程在实现一定社会教育目标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尤其在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道宇  
课程文本不但有"意义",而且有"意味"。课程文本的"意义"所反映的是客观化于课程文本之中的作者意图与课程文本所言及的事物本身,它具有区别于"意味"的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不依赖于读者而独立存在的"客体自主性";二是读者只能按照课程文本的"意义"自身所给出的那样而予以接受的"被给予性";三是通过共有、共识和公用而表现出来的"公共性"。课程文本的"意味"所反映的则是课程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课程文本的"意义"对读者的存在所指示的可能性,它具有区别于"意义"的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反映课程文本的"意义"与读者之间内在关联的关系性;二是由读者的自主建构而得以不断生成的人为性;三是来源于读者个人生活并服务于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良  
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将知识理解为个人参与生活世界过程中,创造与生成的过程及其产物。这一课程知识观缘起于对我国课程实践深陷知识观困境的省思、对课程理论学术史中知识观传统的反思与改造以及对传统哲学知识观的重建与超越。理解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基本内涵有必要基于知识与自然、知识与社会以及知识与自我等知识论维度,剖析其教育意义有必要基于个人与知识、教学与知识以及课程与知识等关系层面。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戎文佐  
一、个体经济的涵义与它的发展依据(一)个体经济的涵义个体经济是属于个体劳动者私有的经济成分.它的生产资料归个体劳动者私有,它的劳动成果归个体户自主支配.与此相联系,个体经营则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一种经营方式,所有者也就是生产者(或经营者),两者是浑为一体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刚平  
二十多年的教学改革提示我们 ,在教学领域里表现出来的许多问题 ,往往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 ,恰恰是范围更大的课程问题。教学改革的成功依赖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如果站在课程的立场理解教学改革 ,那么教学过程就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 ,而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付小红  
根据“知识组织”一词的来历和使用意义 ,提出了知识组织的定义 ,并分析了知识组织与文献组织、信息组织、情报组织、知识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论述知识组织论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 ;论述知识组织论的知识经济学意义、图书情报学意义和知识工程学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惠青  
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关乎教师的发展。规范的生活、狭隘的生活、重复的生活是长期以来教师主要的生存状况。致力于追求一种智慧的教学生活方式 ,让教师在育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育自己、拓宽和更新教师培训的内容、赋予教师自主发展的权力 ,这是提升教师生存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小波  
文章从课程的目的、内容和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中学的一门课程《知识论》在九十年代的新进展。八十年代课程内容结构松散 ,而九十年代《知识论》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更为合理、系统 ,它围绕其核心———对知识的追问和反思 ,集中于认识者、认识方式、知识领域和相关问题几个主题来确立课程目标 ,形成和谐优美的课程结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定荣  
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应着眼于课程治理变革,这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治理变革的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性质与形成规律、课程的治理本质和课程实施的经验教训决定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课程治理变革;有效的课程治理变革需要建立具有包容性、连贯性和明确性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构建多层次的课程协商治理机制和改善课程治理方式,把课程治理变革贯穿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参与机制、能力和评价保障。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永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新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有利于课程范式的转变落到实处 ,有助于教学观及其模式的改变 ,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秉公  
看一个民族有无前途,短线的因素看政治、经济与政策,长线的因素看教育和文化。一个民族的教育是否先进,关系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国民人格的周延,也关系着这个民族能否产生人文和科学技术大星、巨星,能否创造出世界一流的人文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金龙  
公共管理类专业行政法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从事公共管理的行为方式以及对自己管理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当前以行政权为核心概念的传统行政法学课程知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公共行政范式向公共管理范式的转向,因此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行政法学课程教学需要重构符合公共管理实践的课程知识体系。从分析逻辑上看,公共管理角度建构行政法学课程知识体系,需要明确三个基本问题:如何从公共管理视角认识行政法?公共管理活动所要依据的基本行政法律制度有哪些?哪些行政法知识构成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用的知识?据此,公共管理视角的行政法学课程知识体系应当是由行政法基础论、行政法主体论、行政法行为论、行政法监督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小华  李玲  
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是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运用哲学原理去思考、分析、综合,最后凝结成符合教学实际的理论系统。在现实中,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面临着过于关注普适性的教学规律、重视知识灌输、具体人的失落等困境,建构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需要教师提高哲学思考的高度自觉,实现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对教学实践进行提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红  王帅  
关涉生命幸福是知识教育的应然追求,当前知识教育改革虽已取得诸多成就,但在关注个体生命幸福上还存在差距。教育对"知识"的误读,会导致对生命的扭曲,进而可能给个体带来不幸。"知识幸福观"是对知识教育的一种新认识,它不仅实现了物性、功利和威权知识教育机制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知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本真"的知识教育必然是回归生命本性、以个体生命幸福为旨趣的教育。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体生命幸福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知识得到完满解决,面对知识,只有恰当地、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期望,才能准确地把握实践的方向与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