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45)
2023(16234)
2022(14198)
2021(13360)
2020(11202)
2019(25933)
2018(25526)
2017(49377)
2016(26757)
2015(30156)
2014(30025)
2013(29561)
2012(26853)
2011(24215)
2010(24096)
2009(22296)
2008(22215)
2007(19710)
2006(17068)
2005(15123)
作者
(76388)
(63223)
(63145)
(60072)
(40486)
(30461)
(28594)
(24842)
(24286)
(22669)
(21766)
(21355)
(20233)
(19992)
(19642)
(19423)
(18779)
(18764)
(18316)
(18196)
(15552)
(15512)
(15311)
(14602)
(14136)
(14102)
(14062)
(13883)
(12822)
(12345)
学科
(106303)
经济(106153)
管理(84021)
(78114)
(67106)
企业(67106)
方法(50668)
数学(43359)
数学方法(42741)
(30940)
(27563)
中国(27031)
业经(24773)
(24002)
(22780)
(19970)
财务(19886)
财务管理(19842)
理论(19367)
(19058)
贸易(19047)
地方(18865)
企业财务(18792)
(18485)
农业(17968)
(17422)
银行(17383)
(17219)
(16968)
金融(16963)
机构
大学(386724)
学院(383038)
管理(152946)
(152424)
经济(149071)
理学(132121)
理学院(130704)
管理学(128377)
管理学院(127661)
研究(122872)
中国(92670)
(81290)
(74732)
科学(74384)
(60491)
财经(59466)
(57139)
中心(56153)
(55996)
业大(54995)
研究所(54490)
(53906)
北京(51058)
(50192)
师范(49739)
经济学(46389)
(45235)
(44542)
农业(44537)
财经大学(44357)
基金
项目(258937)
科学(204436)
研究(190928)
基金(189367)
(163770)
国家(162442)
科学基金(140666)
社会(120670)
社会科(114396)
社会科学(114366)
基金项目(100213)
(100105)
自然(91378)
自然科(89273)
自然科学(89251)
教育(88575)
自然科学基金(87625)
(84211)
资助(77951)
编号(77737)
成果(63621)
(57951)
重点(57464)
(53771)
(53606)
课题(53128)
教育部(50390)
创新(50233)
(50007)
国家社会(49527)
期刊
(166491)
经济(166491)
研究(114977)
中国(71488)
(60332)
学报(59920)
管理(57325)
科学(54583)
(51444)
大学(46599)
学学(43736)
教育(42609)
农业(35110)
(33893)
金融(33893)
技术(33775)
财经(30813)
业经(26657)
(26307)
经济研究(25606)
问题(22014)
图书(19876)
理论(19539)
(18411)
技术经济(18393)
实践(17783)
(17783)
(17674)
科技(17531)
现代(16964)
共检索到560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继峰  孙蕾蕾  
我国《反垄断法》第15条规定了经营者适用豁免制度需满足的六种情形及两个必要证明条件,但因文本表述抽象且尚无有效法律法规予以细化,致使豁免制度的认识不一致,在实务中的应用方式也不统一。无疑,这会影响制度的权威性和制度的效用。需要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这一核心条件的认定标准,以增强我国豁免条款的确定性和制度效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史际春  王先林  
目前中国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反垄断法”。立法过程中需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对作为反垄断法规制对象的限制竞争暨垄断行为作出恰当、合理的规定,是核心及最具实质意义的问题。 在反垄断法中,垄断的含义本来就是对竞争的限制,无论是促成垄断的扩张和联合过程,还是垄断形成的后果,都表现为对竞争的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占江  
政府反竞争行为,是指政府在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制定、实施限制企业竞争制度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这是合理的,但超过必要限度就会损害竞争秩序和社会整体福利。各国反垄断法的实施经验表明,要规制不合理的政府反竞争行为需要完整的路径体系。竞争评估,是分析、评价政府反竞争行为合理性的前置路径。竞争倡导,是事前避免不合理限制竞争的制度安排、制度实施,或促进法律向有利于竞争的方向修改的路径。竞争执法,是事后追究有关主体的反垄断责任,排除不合理制度影响的路径。鉴于我国政府对经济不合理干预导致的竞争限制的普遍性、严重性以及现有制度的局限,必须通过法律解释、规则建构,建立、完善上述路径体系,推进体制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雷希  
《反垄断法》第56条农业适用除外主体规定语义模糊,解释论难以廓清。该条蕴含着保护农业生产者和扶持农业发展双重立法目的,分别体现了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然从当前实践质效来看,双重立法目的不仅使条文含义模糊加剧,且滋生内在矛盾。综合《反垄断法》内在逻辑、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及域外实践经验多重因素,更宜坚持保护农业生产者这个单一立法目的,对诸如扶持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立法目的予以舍弃。为此,建议将《反垄断法》第56条中"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的表述修改为"农业生产者及其经济组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玉芸  陈奇伟  
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控制,以知识产权滥用的界定为前提,以行为的反竞争性判断为核心。在这两方面,我国《反垄断法》第55条的规定都过于笼统,较难操作和把握。为实现《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有效规制,我国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反垄断法》第55条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下,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并结合TRIPS协议的要求,采用执法指南形式,充实和完善知识产权滥用的认定及合理原则的适用内容,重点关注和规制专利许可协议中的限制竞争行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时建中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政策的类型日趋多元和定型,各类政策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且均有配置资源的效果。为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亟待确立竞争政策在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理顺竞争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确立竞争政策在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价值,有助于形成竞争中立的执法理念,完善竞争执法体制,培育优质的竞争文化,破解竞争执法的难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林  朱卫平  
创新与垄断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争议最多的课题之一,但以往的实证研究结果一直莫衷一是。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创新和产量竞争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创新与垄断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从长远看,创新与垄断正相关,熊彼特假说成立。垄断势力可以是创新和产量竞争的市场内生结果,创新竞争导致垄断内生。而且,这种市场内生的垄断与社会总福利、消费者剩余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是产业发展的社会合意结果。据此,本文提出:企业因合法经营和技术创新而获得的垄断势力是合法的,垄断是否市场内生可以作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裁判"合法垄断"和"非法垄断"的根本性司法准则。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董沛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渊源于一般民事责任,但在保护客体和立法目的上有其独特性,区别并独立于的一般民事责任其形式主要有排除侵害和损害赔偿两种二者的构成不同,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损害赔偿的灵活运用是反垄断法民事责任的核心,为各国立法所重视我国《反垄断法》第五十条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过于简单,需要在后续立法活动中予以扩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德霖  
制定反垄断法塑造公平竞争机制张德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到底也就是建立公有制条件下的竞争性市场体制。但这种竞争必须是有规则的竞争,即依法开展公平有效的竞争。相应地,就需要制定并实施旨在制止垄断、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以通过法律来实现各种竞争政策及...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晔  
近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参与2001-2006年国际卡特尔联盟的六家生产液晶面板跨国公司进行了处罚,提高了中国反垄断法的效力和威慑力。本文认为,价格卡特尔是反垄断法的重中之重,中国反垄断法对各类企业有一体适用的效力。这个案件的查处有助于中国反垄断法的完善,提高中国反垄断法的地位和权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雅洁   孙伟增   高雅  
《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了基本保障。本文基于2007—2014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反垄断法》对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区域性的行政垄断程度和市场垄断程度,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通过减轻税收负担、改善融资环境、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营业成本以及扩大商业信用规模等途径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对不享有政府政策偏向的小微企业、所属行业市场垄断程度更高及产品可贸易性较低的小微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地区创业活跃度,增加了小微企业对地区的税收贡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全面理解竞争政策的经济效应和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土盛  董启琛  张明昂  许江波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应重视初次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而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政策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将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并对企业初次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竞争政策通过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反垄断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竞争环境改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垄断法》实施显著提升了高垄断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随着反垄断执法强度加大,其对高垄断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愈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实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市场上的要素组成效应与产品市场上的成本加成效应等途径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普通员工收入份额、缩小了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兼顾了共同富裕。本文研究丰富了《反垄断法》实施的政策效果评估相关文献,为国家达成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毕茜  李靖  
规范收入分配问题以及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文章以《反垄断法》实施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反垄断法》施行对职工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低垄断程度企业相比,《反垄断法》实施显著降低了高垄断程度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且经过平行趋势、倾向匹配得分、改变样本期间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考察影响机制发现,《反垄断法》通过降低高垄断程度企业的垄断利润率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削弱职工工资。异质性检验发现,《反垄断法》对职工工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较弱行业的企业、行政干预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税收规模较高的企业。文章的研究丰富了职工工资的影响因素研究,为《反垄断法》的施行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对于完善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峰  张颖  
受域外对竞争中性这一术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国内学界对竞争中性规制主体的认识整体上较为笼统模糊,与扭曲竞争的本土因素环境存在脱节。中国实施竞争中性的背景、动因和策略独具特色,学理意义上的“政府”在中国有多样化的具体存在方式和权力运行方式,各类公共权力和公共职能担当者、公共资源支配者的行为均有可能导致竞争中性偏离。重述和界定竞争中性及其规制的内涵,凸显党对竞争中性规制工作的领导,秉持多层级、复合性的规制关系主体构造观,是在中国深入开展竞争中性规制的逻辑起点和立法支点。新《反垄断法》的增补条款为构造上述主体关系提供了方向指引,但对竞争中性被规制主体的范围界定存在漏洞,应予以弥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需要在协调的基础上共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在产生根源和具体目标、作用对象、实现目标的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两者在经济理论基础、追求的最终目标以及互相支持与补充方面的一致性给予了协调的可能性。为协调两者冲突、发挥其一致性,反垄断法可在豁免制度完善和执法机构调整两个内在制度方面作出努力,在不损害竞争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功能,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共同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