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0)
2023(9745)
2022(8249)
2021(7590)
2020(6057)
2019(13734)
2018(13440)
2017(25930)
2016(14009)
2015(15741)
2014(15843)
2013(15771)
2012(15181)
2011(14283)
2010(15076)
2009(13999)
2008(13886)
2007(12974)
2006(12089)
2005(11391)
作者
(41895)
(34864)
(34647)
(32905)
(22531)
(16745)
(15680)
(13492)
(13394)
(12959)
(12028)
(11562)
(11505)
(11380)
(11060)
(10697)
(10363)
(10168)
(10115)
(9968)
(9182)
(8659)
(8558)
(8060)
(8047)
(7914)
(7874)
(7803)
(7081)
(6883)
学科
(66430)
经济(66373)
(40836)
管理(40007)
(31150)
企业(31150)
中国(23359)
(21327)
地方(21100)
方法(17396)
业经(15919)
农业(14510)
(14058)
(13982)
数学(13897)
数学方法(13668)
(13502)
银行(13489)
(13348)
金融(13347)
(13201)
(12615)
贸易(12600)
(12133)
(12114)
(12054)
技术(11921)
地方经济(11670)
(11524)
理论(10000)
机构
学院(209465)
大学(206507)
(90660)
经济(88567)
研究(80509)
管理(76212)
理学(62726)
中国(62402)
理学院(61970)
管理学(61052)
管理学院(60617)
科学(45936)
(45467)
(43804)
(41641)
研究所(36883)
中心(35939)
(35486)
(34268)
财经(32470)
(31148)
师范(30929)
北京(30011)
(29110)
(28774)
(28750)
业大(26494)
经济学(26390)
农业(25913)
(25443)
基金
项目(123531)
科学(97775)
研究(97609)
基金(86170)
(73586)
国家(72827)
科学基金(61739)
社会(60896)
社会科(57666)
社会科学(57655)
(49744)
教育(44147)
基金项目(43723)
(41540)
编号(41035)
自然(36379)
成果(36274)
资助(35810)
自然科(35492)
自然科学(35484)
自然科学基金(34831)
(33150)
课题(30310)
重点(28073)
发展(27511)
(27318)
(27032)
(26167)
(25432)
(24794)
期刊
(117748)
经济(117748)
研究(74387)
中国(51984)
(33982)
(32350)
管理(31887)
教育(31270)
(28170)
金融(28170)
科学(27761)
学报(27521)
农业(22709)
大学(21575)
业经(20225)
学学(19746)
技术(19503)
经济研究(18001)
财经(17070)
问题(15218)
(14837)
(13386)
国际(12744)
(12446)
论坛(12446)
世界(11614)
(11407)
图书(11302)
科技(10884)
技术经济(10845)
共检索到356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德明  官本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两岸科技合作将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当局给两岸科技合作设置了重重政策障碍,限制了两岸科技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两岸科技合作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两岸科技合作政策亦应有所调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婧婧  钟书华  
省部科技合作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促进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省部科技合作主要采取了"多省多部"、"多省一部"和"一省多部"的3种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包括省部科教工程共建、省部科技会商和省部产学研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玉冰  
两岸经济实力的消长及经济交流的密切与发展;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的不断加深及从两岸经济合作中的巨大受益以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促进推动,是两岸经济整合的现实基础。未来两岸经济整合将朝向更加直接、双向、全面和紧密的方向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易梦春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很快将超过50%,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民众自身发展的诉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需要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普及化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平民教育理念贯彻始终,高等教育系统庞大、年轻,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以重点建设带动全面提升,多样性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逐步扩大,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逐步推进,以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不断加深。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态势,我国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忠菲  
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角度,探索两岸发展科技合作的前景及其存在问题。论文提出,当前两岸共同面对的竞争环境主要表现为国际经济结构大调整,世界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和跨国公司作用增强。技术创新导致的效益增加成为突出的世界经济特征。两岸只有按照各自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来确定发展战略,增强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在那些没有偏离比较优势的产业间增强合作———如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部门间进行科技合作,应该成为重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非  
进入90年代,台湾厂商投资大陆的热潮正方兴未艾,逐步形成一股巨流,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迈向新的阶段.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二个方面,一是台湾方面,包括台湾对外贸易与投资趋向以及台湾当局对大陆经贸政策的调整变化;二是大陆方面,即大陆投资与贸易环境时台商进入大陆的适应性与改善程度.此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鸿阶  
本文就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新格局,加入WTO后对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提出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勇  
政治认同的形成依赖于公民对政治绩效和经济绩效的辨识,而文化认同基于血缘关系上的心理共同感觉。两者有时候可以实现重叠,从而达到统一和一致,而有时候这两者则呈现出二元性的分离。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要求这两者达到和谐与统一,目前两岸关系中出现了认同二元性的趋势。要实现这两者的统一和和谐,大陆和台湾需要共同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史远香  
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特点和发展趋势史远香发展特点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这种发展与往年相比呈现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海峡两岸贸易投资增长速度大大减缓。众所周知,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1988年国务院颁布鼓励台胞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红  
离岸外包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企业外部资源进行产业转移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将生产和服务外包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毅夫  易秋霖  
祖国大陆具有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其经济发展会促进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的贸易增长潜力。祖国大陆将成为台湾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台湾地区经济可能保持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条件之一是推进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利用祖国大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文生  
马英九当选后,两岸政治互动走上了正常化、多元化、制度化的轨道。海峡两岸应当本着"务实理性、循序渐进"的原则处理两岸关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通过一揽子的协议建构起过渡时期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架构,为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戴淑庚  
本文对两岸自1979年以来近20年的贸易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揭示了两岸贸易发展的特点,认为两岸贸易自1979年两岸关系缓和以来,获得长足的发展,不仅在数量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质量上也明显层次提升;期间虽有波动起伏,也经历着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总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态势剧变、东南亚金融风波,而台湾地区的内地经贸政策又忽明忽暗这样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的两岸贸易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地探讨,指出两岸贸易在新形势下其发展将出现以下趋势:两岸贸易发展将进入另一个缓慢发展时期;虽然如此,两岸贸易仍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至于内地对台贸易巨额逆差要经过一段较长时期方能消除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雪雄  郑庆昌  陈研彦  
海峡两岸经济的互补性,源于两岸在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劳动力、市场、管理等经济要素等方面有所差异,从而产生地域间分工协作的可能性,发挥这些分工协作的可能性,推动两岸经济要素的充分利用,对促进两地的经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