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8)
2023(13675)
2022(11404)
2021(10306)
2020(8410)
2019(19307)
2018(18705)
2017(35224)
2016(18932)
2015(20756)
2014(20666)
2013(20338)
2012(19348)
2011(17964)
2010(18304)
2009(17134)
2008(16964)
2007(15451)
2006(13998)
2005(13135)
作者
(58470)
(49075)
(48743)
(45970)
(31021)
(23584)
(21760)
(18921)
(18707)
(17598)
(16940)
(16147)
(16050)
(15558)
(15370)
(14914)
(14484)
(14345)
(14185)
(13999)
(12434)
(12284)
(11941)
(11387)
(11110)
(10847)
(10744)
(10725)
(10074)
(9666)
学科
(88676)
经济(88556)
(52130)
管理(51451)
(40511)
企业(40511)
方法(29485)
中国(26943)
(26012)
地方(24443)
数学(23744)
数学方法(23463)
业经(22161)
(19775)
(18535)
农业(17986)
(17580)
(16138)
贸易(16124)
(15518)
(15008)
金融(15006)
(14879)
银行(14823)
(14363)
理论(14180)
技术(14025)
地方经济(13906)
产业(13879)
环境(13097)
机构
大学(284469)
学院(283051)
(118777)
经济(116491)
研究(105085)
管理(102563)
理学(87319)
理学院(86231)
管理学(84753)
管理学院(84226)
中国(77961)
科学(64884)
(61571)
(55173)
(54956)
(54118)
研究所(49751)
中心(45695)
(44361)
业大(44134)
财经(42709)
农业(42205)
(40148)
师范(39688)
北京(39487)
(38561)
(37485)
经济学(36877)
(35631)
(33425)
基金
项目(183842)
科学(143999)
研究(132092)
基金(132024)
(117536)
国家(116488)
科学基金(97629)
社会(86110)
社会科(81605)
社会科学(81585)
(72751)
基金项目(69449)
自然(61493)
(61293)
自然科(60032)
自然科学(60013)
教育(59107)
自然科学基金(58968)
资助(52516)
编号(51546)
(45394)
成果(42917)
重点(42366)
(39748)
(38677)
课题(37503)
创新(36149)
国家社会(35965)
发展(35961)
(35365)
期刊
(142225)
经济(142225)
研究(89573)
中国(62801)
(51230)
学报(51204)
科学(45988)
(41418)
管理(39744)
大学(38435)
学学(36127)
农业(34136)
教育(33220)
(27636)
金融(27636)
业经(24379)
财经(22856)
经济研究(22623)
技术(22512)
(19884)
问题(19392)
(18010)
(15052)
(14719)
科技(14309)
技术经济(13976)
商业(13891)
世界(13361)
国际(13019)
业大(12764)
共检索到443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艳  
产业集群是东部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但东部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却使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新的后天优势,不利于东部产业的西移,对西部大开发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对流行的“梯度转移”理论提出了挑战。具体来说,东部产业集群使西部的生产要素(人才、资金、资源)大量东移,东部企业转向西部的成本大大增加,东部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东部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产业区域粘性,难以向西部地区转移。因此,东西部地区不合理的区域分工会加强,东西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平川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众多跨国IT企业更加注重以外包、合资、合作等形式实现产业的全球性战略转移。分析了信息产业转移与西部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总结了西部IT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梯度转移格局中的西部IT产业发展复制进化学习博弈模型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在IT产业全球性转移的趋势中,尽可能地实现产业转移双方的合作共赢,努力增大产业转入方利益的同时,促进产业转入方的技术吸收、消化与再创新利益,有利于增强转入产业的根植性。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叶继红  
"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审时度势提出并具体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由于我国西部和东中部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实施西部开发战略需要借鉴国际区域开发的成功模式——梯度推移理论。本文论述了梯度推移理论的国际实践及其对我国西部开发的有益经验和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五七  曹治将  
受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加速迁移,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着新的调整与选择。中部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正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仍存在诸多壁垒,制约了东中部产业深度分工和要素优化配置,阻碍了东部传统产业向中部迁移。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动区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晓菊  刘祥东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李具恒  
传统梯度理论的破缺论争引致了广义梯度理论逻辑起点的探寻;广义梯度理论的理论要旨和扩展空间标识了广义梯度理论的学术魅力和实践能力;广义梯度推移战略聚多重性于一身,实践了广义梯度理论与西部大开发耦合的初步尝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玥儒  
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方式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商贸流通业作为市场的先导性与基础性产业,其发展能够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从而实现产业共生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本文以商贸流通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2021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细分商贸流通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贸流通业梯度转移的产业共生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贸流通产业净转移过程中形成了商贸流通产业共生效应,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共生依存度更高;第二,商贸流通产业梯度加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商贸流通产业净转移对中国产业共生度的正向效应,较高的商贸流通产业梯度更能促进产业转移的共生效应;第三,商贸流通产业梯度对中国产业共生度的调节效应在国家层面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研究结论为建设“一带一路”商贸流通产业共生格局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加合理地进行商贸流通产业转移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早  侯玉琳  
本文将工业智能化纳入新经济地理学经典分析框架,刻画与验证工业智能化、劳动力成本和人力资本影响中国区域间工业产业转移的机理和效应。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一方面改变了区域间产业单向梯度转移模式,南部沿海地区已出现工业产业回流现象,劳动力成本不再是产业转移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改变了地区产业结构梯度升级模式,沿海地区的高技术含量和常规性任务密集行业开始呈规模扩张之势,部分中等技术制造业发展成熟后不再按照"雁阵模式"向内陆地区转移。此外,工业智能化和人力资本的有效匹配推动了东南沿海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入不再是后发地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高质量人力资本成为支撑国家或地区成功实现工业智能化转型和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容欣  
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增长较快,已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为了避免外资向周边国家迁移,以及促进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未来我国加工贸易应采取梯度转移的发展策略,通过主动招商、对口支援、区域协作等多种模式形成加工贸易合理的区域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鸿源  陈煜红  叶贵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正松  万青  
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这两个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比较发现,区域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导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阻碍了产业的转移。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有效介入和推动,中西部地区需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实施集群整体转移模式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蕊  熊必琳  
本文改进了现有的产业梯度系数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市26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忠  
为了保证共轭梯度法每次迭代方向都是下降方向,通过选择参数定义了一个新的搜索方向,设计了一种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修正共轭梯度算法,并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每次迭代产生的搜索方向都是下降方向,且当迭代次数充分大时,搜索方向是有界的;当假设目标函数可微,且其梯度满足Lipschitz条件,线性搜索满足Wolfe条件时,该算法是全局收敛的。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二永  王斌  冯春贵  
文献[3]中的改进的Wolfe线搜索算法,对于计算目标函数梯度花费较大的情形可以节省一定的计算量。本文将这种改进的Wolfe线搜索算法用于FR共轭梯度法,并证明了该算法在参数σ≤1/2的情况下与Wolfe线搜索下的FR共轭梯度法具有相同的理论性质。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