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5)
- 2023(9521)
- 2022(8051)
- 2021(7338)
- 2020(6133)
- 2019(13589)
- 2018(13515)
- 2017(25231)
- 2016(13983)
- 2015(15665)
- 2014(15389)
- 2013(14687)
- 2012(13653)
- 2011(12530)
- 2010(12896)
- 2009(12316)
- 2008(12244)
- 2007(11641)
- 2006(10313)
- 2005(9521)
- 学科
- 济(53251)
- 经济(53159)
- 管理(48541)
- 业(43131)
- 企(37649)
- 企业(37649)
- 制(17260)
- 财(16160)
- 方法(15917)
- 中国(15808)
- 农(14843)
- 技术(14502)
- 体(13795)
- 业经(13746)
- 学(12381)
- 数学(12331)
- 地方(12328)
- 数学方法(12147)
- 银(11299)
- 银行(11274)
- 融(11084)
- 金融(11076)
- 行(10851)
- 理论(10775)
- 技术管理(10365)
- 农业(9564)
- 体制(9370)
- 务(9305)
- 财务(9270)
- 财务管理(9246)
- 机构
- 大学(200053)
- 学院(199244)
- 济(79957)
- 经济(78115)
- 管理(71821)
- 研究(70802)
- 理学(60171)
- 理学院(59451)
- 管理学(58494)
- 管理学院(58098)
- 中国(53568)
- 京(42440)
- 财(41560)
- 科学(41486)
- 所(35967)
- 江(32752)
- 农(32173)
- 研究所(32093)
- 中心(31700)
- 财经(31423)
- 经(28155)
- 范(27689)
- 师范(27409)
- 业大(27063)
- 北京(26649)
- 州(26034)
- 院(25751)
- 农业(24833)
- 经济学(24646)
- 财经大学(22956)
- 基金
- 项目(127660)
- 科学(100632)
- 研究(97599)
- 基金(90951)
- 家(79248)
- 国家(78545)
- 科学基金(66555)
- 社会(62229)
- 社会科(58818)
- 社会科学(58805)
- 省(50754)
- 基金项目(47476)
- 教育(45165)
- 划(42562)
- 自然(40320)
- 编号(39576)
- 自然科(39363)
- 自然科学(39350)
- 自然科学基金(38657)
- 资助(35474)
- 成果(34768)
- 制(29506)
- 重点(29348)
- 创(29193)
- 课题(29126)
- 部(28493)
- 发(28011)
- 创新(27561)
- 国家社会(25990)
- 性(25631)
共检索到319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英爱
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周边水域主要是以中、日、韩为主导来利用和管理的,同时相互之间进行了竞争性开发和利用,在渔业资源的保存方面缺乏应有的合作。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渔业关系也是以日本为中心形成的。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生效以及近年来韩国和中国渔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渔业规模的扩大等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这一地区的各国按各自的需要宣布了经济水域,1998年中国也宣布了经济水域,从此东北亚地区进入了完全的经济水域体制。针对这一情况,东北亚各国的渔业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渔业合作应形成以经济水域体制为基础的新的渔业合作体制。
关键词:
东北亚 经济水域体制 渔业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勋
建立东北亚和平秩序,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是东北亚各国既不否定以自身利益判断为基础的势力均衡战略,又要建立和发展能够把这些因素囊括在一个制度框架中的多元的制度化装置。即,单纯多元制度主义和权利政治方法的结合与协调。
关键词:
东北亚 势力均衡 多元和平体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曲云厚
本文从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角度研究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指出:在世界经济运行出现新特点的条件下,区域集团合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与多边贸易体制发生联系,即发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增强中小贸易国的地位,保护中小成员国在区域集团中的权益。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了区域集团贸易的自由化,削弱了区域集团化的作用。多边贸易体制有助于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性的实现、缓解政治矛盾、排除各国由于经济运行机制不同而发生的影响经济合作的障碍,增强各国贸易法规的透明度,并有利于削减非关税壁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晰 王璐
东北亚区域开放协同创新研究既是重大国家战略,又是面向区域发展、面向文化传承的重大需求。本文以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入手,从战略意义、主要目标、主要内容、考核指标、制度设计、预期成效等六个方面探讨体制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开放 协同创新 体制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刁秀华 周轶赢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围绕能源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正不断加强。东北亚这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与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的进口也随之加大,尤其是中、日、韩三国。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生产与出口大国,因而与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同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仅可加快其融入东北亚及亚太市场的步伐,而且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文 王语懿
近年来,虽然东北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但地区内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向心力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增强。为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坚持霸权主义,重拾冷战思维,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激化了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本来已经趋于淡化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问题,对国家间的政治互信造成严重伤害。美国和日本的干扰与破坏,致使图们江区域合作举步维艰,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停滞不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银行(AIIB)未能按原有设想得到很好落实。坚持中国特有的多元包容哲学与和平发展理念,优先推动环境合作,是目前条件下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合作方面能够选择的、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飞前
东北亚作为一个整体,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世界上经济增长快又最富有活力的地区。这个地区经济上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很大。然而,东北亚是世界上多种矛盾集中的地区。政治上存在着社会制度的差异及错综复杂的关系;经济上,由于运行机制不同,运行效率、工作效率和基础设施差异亦很大,因而在某些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宏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亚各国相互间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向纵深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物流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迅速发展成全球制造业中心,成为世界物流合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文章提出,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合作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应基于海运、空运的区位优势和物流的货物优势,建立东北亚地区海运物流体系、东北亚地区空运物流中心和类别相对集中的物流通道;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合作,要从整体上、战略上进行研究规划,制定出合作框架,确定合作的目标、原则、内容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在互利互赢的基础上,提高东北亚地区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于国政
东北亚经济合作论析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于国政一、将东北亚经济合作推向务实阶段的条件已基本成熟8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论证,认为东北亚经济合作既具有理论基础也具有现实基础。现在,人们对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可行性取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彩珍
新制度主义把国际合作视为一种谈判和博弈的过程。个体为了实现共同利益 ,需要经过复杂的谈判和不断的博弈 ,谈判和博弈的结果便是国际制度的形成和国际合作的出现。但博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而不同的博弈模式下 ,合作形成的条件和难易程度不同。同时 ,博弈的重复性预示着合作机制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过程。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同样如此。
关键词:
东北亚合作 机制 博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戚文海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大趋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表现出了较强的滞后性。构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指在东北亚区域范围内,以合作项目为主要纽带,以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宗旨,由组织协调、资金筹措、信息传播、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和多边法律约束等若干子机制构成,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务实、高效的功能。从东北亚地区区情出发,采取适宜的举措以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框架的形成。
关键词:
东北亚 经济合作 机制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振辉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北南朝鲜、蒙古和现俄罗斯联邦的西伯利亚与远东,这是一个地域辽阔、工业集中且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据专家估测,这里集中了亚洲10%的人口,70%的国民生产总值。近些年来,随着地区内各个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缓和和改善,经济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不断增加,双边和多边的经济贸易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1990年,我国在这一地区的贸易额已占当年外贸总额的25.3%,日本在这一地区的贸易额占其外贸总额的13%。其他国家在这一地区的贸易比重也在迅速扩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侯力
通过国际劳务合作促进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是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东北地区的国际劳务合作 ,对于缓解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劳务合作的规模基本上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 ,具有波动性较大、合作的领域比较集中、收益不高的特点 ,这与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劳务接收国的政策密切相关。但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劳务合作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为此 ,国家应给予东北地区必要的政策支持 ,积极推动东北亚地区建立合理的国际劳务合作机制 ,加强劳动力培训方面的合作 ,引进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促进东北振兴的实现。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国际劳务合作 东北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