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9)
2023(5151)
2022(4403)
2021(4107)
2020(3564)
2019(7915)
2018(7877)
2017(15320)
2016(8694)
2015(9851)
2014(10230)
2013(10230)
2012(9842)
2011(9133)
2010(9370)
2009(8898)
2008(9186)
2007(8744)
2006(7843)
2005(7048)
作者
(27074)
(22908)
(22714)
(21561)
(14334)
(11174)
(10393)
(9033)
(8540)
(8250)
(7843)
(7754)
(7427)
(7355)
(7164)
(6839)
(6827)
(6720)
(6619)
(6547)
(6007)
(5654)
(5527)
(5228)
(5153)
(5115)
(5032)
(4998)
(4603)
(4553)
学科
(45361)
经济(45219)
管理(25871)
(22466)
(19144)
企业(19144)
方法(16462)
数学(13561)
数学方法(13344)
地方(12583)
中国(10784)
(10437)
(10255)
(8775)
地方经济(8346)
(8215)
业经(7892)
理论(7529)
(6662)
农业(6516)
(6502)
(6484)
(6479)
贸易(6478)
金融(6477)
(6130)
关系(6003)
教育(5890)
(5694)
银行(5678)
机构
大学(138030)
学院(135297)
(51995)
经济(50641)
研究(48537)
管理(47373)
理学(40045)
理学院(39432)
管理学(38467)
管理学院(38228)
中国(35921)
科学(30974)
(29660)
(26070)
(24952)
研究所(23382)
(22648)
(22013)
(21882)
师范(21729)
中心(21355)
财经(19435)
业大(19120)
北京(18927)
(17932)
师范大学(17689)
农业(17528)
(17421)
(17103)
经济学(15501)
基金
项目(83575)
科学(65716)
研究(61287)
基金(59860)
(52383)
国家(51892)
科学基金(43516)
社会(38928)
社会科(36595)
社会科学(36582)
(32661)
基金项目(31341)
教育(28961)
(27881)
自然(27471)
自然科(26816)
自然科学(26806)
自然科学基金(26328)
编号(25216)
资助(24520)
成果(22427)
重点(19169)
(18649)
(18267)
课题(18223)
(16186)
教育部(15794)
国家社会(15668)
科研(15518)
(15449)
期刊
(66811)
经济(66811)
研究(42422)
中国(30471)
学报(23583)
(21576)
科学(21373)
(19979)
教育(19946)
管理(18057)
大学(17640)
学学(16341)
农业(14489)
技术(12128)
(11821)
金融(11821)
财经(11103)
业经(9827)
(9601)
经济研究(8947)
问题(8840)
图书(7937)
(7410)
(7407)
(7379)
(7298)
论坛(7298)
技术经济(7062)
国际(7060)
资源(6562)
共检索到215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小丁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成为亚太经济研究的热点,该地区国际关系的缓和以及经济协作发展之快都令世人瞩目。东北亚地区毕竟与西欧、北美经济区不同,这里是世界政治、经济大国集中分布的地区,世界两大体系的三个世界大国,以及东西关系,南北关系,南南关系无不囊括于此。这里的联合与斗争,都直接牵动着各国的利害关系。本文试从大国间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东北亚各国在区域性协作中的利益关系及其对区域内合作关系形成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立新  
冷战结束至今,东北亚区域没有战争爆发,经济的发展使这一地区充满活力,然而政治上的互信和文化上的共享却与此形成鲜明的反差。东亚国家——中韩日之间在很多问题上构成"对抗"姿态,国家间关系风波不断,加之外部力量的影响,东亚和平与安全的隐患一直处在集结和酝酿之中。期待中的区域合作进展缓慢,而对抗却衍生出副产品——东亚民族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围绕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民族主义对东亚国家间关系的不良影响日益凸现,对此区域安全形势时有冲击,在客观上延缓了东亚国家稳定的政治、经济合作机制的形成,限制或削弱了已有机制的作用,加深了东亚各国民众之间固有的隔阂和猜忌,更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层障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范丽君  
俄罗斯和蒙古国双边关系的真正改善是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之后。普京总统意识到蒙古国战略地位是俄罗斯远东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后开始加强与蒙古国的关系。梅德韦杰夫进一步升级两国关系。俄罗斯和蒙古国良好关系的现状和优势有助于东北亚在各领域的合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剑  姜周  
在影响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诸多原因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来自于美国的影响。本文从探讨美国东亚战略的演进着手,归纳出在后冷战时期多变的东亚战略中所坚持的主线。然后分析了美国因素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基于美国因素考量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路径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尹竹  全益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以东盟为轴心构建的轮轴—辐条体系,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中国东北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为此,推动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中国东北地区市场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对接,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加速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王浩  
区域能源合作系统是个复杂系统,其演化过程符合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国际典型区域合作系统的演化轨迹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启示:经济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合作系统的演化轨迹要经历从企业合作到产业合作进而到国家合作的过程,应选择技术合作作为切入点,围绕能源产业链的相关问题进行合作,并设计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运行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辉  
未来的十年间,大连把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作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相关资源在该区域内进行重新配置,引发新一轮的竞争。面对这种自身主动性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连要获得更多利益,实现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与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不断地构筑在各个领域中的优势。第一,要搞好港口硬件建设,保证港口基础设施有一定的超前优势和先进性;第二,建设大连临港工业区,加强与东北腹地及省内其他港口的合作,拓展货源渠道,保证货源充足和运输顺畅;第三,成立大连港物流集团,通过在东北亚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并购等形式,构筑四通八达能保证实现综合运输的集疏运网络;第四,采取积极促进人力资源流入的政策,提高大连整体收入水平,建立吸引人才流入方面的优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朝翰  韩丹  
目前,全球经济虽企稳向好,但博弈竞争日益激烈。在全球化进程放缓,全球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的大变局下,东北亚区域发展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东北亚论坛》继续搭建东北亚高端学术交流和沟通协调的平台,期待与各国学者通过交流对话加深了解、凝聚共识,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在世界变局中把握发展大势,为东北亚和平发展大计提供智库支持。为此,《东北亚论坛》在2018年第1期特别组织三位外国优秀的智库学者撰文,就“一带一路”框架下东北亚区域合作中面临的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东盟共同体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启
关键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洪魁  李霞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共同的文化底蕴和互信、认同的区域文化平台的支撑。东北亚区域合作步履蹒跚,也反应出深层次上对地区文化认同的差异。东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不可能整体突破,首先在中、日、韩三国间进行经济整合最可能成为现实,但也要经过艰苦的区域文化的构建过程。各国应共同努力打造区域合作的文化基础,以文化认同促进区域合作,不求一时之功,但求长远发展。中国也需建立自己面对东北亚的文化发展战略,以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本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柏培文  
东北亚经济合作虽然具有有利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但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存在着5个方面的障碍,即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历史上的冲突、前苏联等国动荡的政治经济局势以及各国的自我民族意识和日本的民族利己主义。只有克服这些障碍,才能加速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国政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滞后的地区之一。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目前非经济因素是关键性的制约因素。为此,要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向前发展,必须使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相结合,当前特别要注重非经济手段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汪力鼎  
随着北冰洋地区的气候逐渐变暖,海冰逐步融化,北极航线的开辟已经从远景预期变成了可实现的现实,北极航线战略地位突出,经济价值巨大。对北极航线开发最感兴趣的是中日韩三国,其运营将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航线的开发需要东北亚地区各国的通力合作,但是北极国家代表俄罗斯与非北极国家代表中日韩之间的战略利益不一致给合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各国需要抛弃狭隘的地理观念,深化合作,共同利用好这条黄金水道,推动东北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维新  
随着亚太经济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浪潮的冲击,东北亚地区国家也开始探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各种观点的交流,现在已进入了各国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讨论实施方案的阶段。尽管各家观点存在差别,甚至在有些问题上分歧很大,但从中仍可找到许多共同点。例如,关于东北亚的地域范围有“环日本海经济圈”、“黄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