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0)
2023(4388)
2022(3764)
2021(3489)
2020(2936)
2019(6681)
2018(6792)
2017(12522)
2016(7228)
2015(8311)
2014(8614)
2013(8186)
2012(7913)
2011(7446)
2010(7724)
2009(7294)
2008(7145)
2007(6736)
2006(6039)
2005(5587)
作者
(22785)
(19032)
(18922)
(17986)
(12161)
(9261)
(8664)
(7399)
(7276)
(7018)
(6492)
(6482)
(6375)
(6357)
(6255)
(5711)
(5604)
(5525)
(5489)
(5448)
(5133)
(4656)
(4634)
(4563)
(4342)
(4241)
(4234)
(4168)
(4005)
(3930)
学科
(28210)
经济(28164)
管理(16843)
(14612)
(11057)
企业(11057)
(8718)
中国(8564)
地方(8459)
方法(8315)
(8280)
(7721)
(7710)
金融(7702)
理论(7037)
(6667)
(6578)
(6534)
贸易(6532)
(6306)
(6062)
银行(6041)
数学(6002)
教育(5935)
数学方法(5903)
(5889)
业经(5834)
农业(5403)
(4839)
地方经济(4536)
机构
大学(108987)
学院(107280)
研究(43615)
(40983)
经济(39954)
管理(32950)
中国(32211)
科学(26959)
理学(26699)
理学院(26265)
管理学(25698)
管理学院(25491)
(24839)
(23950)
研究所(21668)
(20908)
(20892)
中心(18601)
(17855)
(17575)
师范(17382)
农业(16440)
北京(16007)
财经(15703)
业大(15659)
(15567)
(14824)
(14029)
师范大学(13952)
(13436)
基金
项目(65283)
研究(49522)
科学(49103)
基金(44431)
(39997)
国家(39641)
科学基金(31194)
社会(29085)
社会科(27355)
社会科学(27348)
(25320)
教育(23202)
基金项目(22778)
(22360)
编号(20912)
成果(19714)
自然(18776)
自然科(18294)
自然科学(18283)
资助(18255)
自然科学基金(17907)
课题(16125)
重点(15393)
(14983)
(14382)
(13345)
(13067)
(12728)
项目编号(12501)
(12037)
期刊
(52974)
经济(52974)
研究(37704)
中国(25621)
学报(21743)
(19971)
教育(18776)
科学(17412)
(16626)
大学(15837)
学学(14654)
农业(13208)
管理(12550)
(11632)
金融(11632)
国际(9216)
财经(8968)
技术(8900)
(8056)
经济研究(7854)
(7824)
问题(7542)
业经(7522)
(7106)
图书(6644)
世界(6493)
(6390)
论坛(6390)
(6203)
业大(5217)
共检索到180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捷  
6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富活力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不仅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和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而且这种增长速度上的差距呈现日益扩大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1965—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东亚地区为8.1%,世界平均为5%;1973—1980年,东亚为6.6%,世界平均为3.3%;1980—1989年,东亚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炳南  陈玲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安  
本文首先考察东亚区域内贸易及经济增长不稳定的几种表现,并对区域内以垂直产业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分工体系、以对中间品及部分资本品的"交叉需求"为基础的贸易结构作了分析;其次研究由区域内直接投资所形成的区域生产网络,指出由于处在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底部的发展中经济体承受结构调整的能力有限、处在上游的经济体的生产(需求)对处在下游的经济体的波及效应不大、区域外对东亚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缺乏足够的有效需求,所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较差,结构性不平衡难以纠正;最后着重研究东亚各经济体如何通过战略调整来加强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并提出今后调整的基本方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祝滨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以提升产业功能为动力,以产业升级、技术转移为主要手段,推动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日韩将成为区域内的研发中心,以其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与各国合作并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在承接产品和技术转移的同时,加速以国产化为目标的全面创新过程,将成为加工制造业基地;俄罗斯则以其"能源大国"的天然优势面向东北亚市场,以"能源安全"为目标,加强能源基地建设。东北亚各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日益凸显,由以垂直分工为主转向水平分工为主的新的分工体系将逐渐形成。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田春华  
一近年来,我国对出口产业结构作了重新调整和部署,提出了出口主导产业由初级产品转向制成品,出口产品由粗加工转向精加工的目标,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出口产业结构调整要取得全面成效,除调整部门出口产业结构外,还必须具备地区出口产业的有效配置。综观我国地区出口产业的布局乃至地区间的出口分工协作体系的现状,并非尽如人意。 1.我国地区出口贸易发展极不平衡,出口能力过分集中于东部沿海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宏宇  张帅  
实证分析表明,尽管现阶段泰国各地区的产业专业化指数不高,但初步建立了以曼谷为核心的产业分工体系,并出现了产业体系重构、各地分工加强的趋势,其标志就是制造业正持续从大曼谷区向泰国内陆地区扩散,但扩散力度明显受到地理因素制约。研究表明,泰国各地发展状况与当地产业结构以及该地区融入全国分工体系程度有关。2017年12月开工修建的中泰铁路将对泰国产业分工体系完善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产生经济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童有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动力,由美国主导的沿信息产业价值链形成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由于其具有的缺陷使美国新经济周期衰退过早来临。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也提高了各国经济活动的一体化程度,使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呈现出与美国同步化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绍东  
在以产品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新国际分工体系中,寻求合理的产业链治理模式是本土企业和理论界孜孜以求的目标。以产品技术结构演变作为分析基点,本文探讨本土企业产业链治理模式的选择问题,对产品建构特征影响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内在机制进行概括,并提出在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背景下构建"柔性"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李亚鹏  林森  
本文根据劳动异质性对分工体系做了划分,揭示了不同分工体系中广义价值决定原理。本文认为,相对于其他分工体系而言,混合分工体系下的价值关系是经济主体对竞争优势和独立自主性的正向反馈;广义价值论与狭义价值论的区别不在于适用的分工体系不同,而在于广义价值论是以更为一般的劳动异质性为前提的,其结论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奇渊  李婧  
本文基于分工程度和市场交易效率的交互作用,从国际分工体系的角度来阐述国际货币的本质含义。国际货币的形成基于这样的经济系统:它具有良好的制度安排,市场交易效率与分工程度之间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在国际分工中具有强势地位的国家,而货币国际化过程就是其分工优势进一步扩展。本文考察了美元和日元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典型事实,特别分析了日元国际化的奇异之路,进一步揭示了国际分工地位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海宁  谢奉军  
随着大飞机项目的上马和各地航空工业园的大量新建,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知名航空工业企业的经验,通过比较,为中国航空工业区域分工体系的重构寻找出路,以避免重蹈诸多行业重复建设的覆辙。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本文通过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中国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和地位进行评判。研究发现,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专业化层次较低,主要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尽管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发展迅猛,但竞争力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从中获取的分工利益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目前处于新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位置。但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比较优势逐渐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国际分工地位也有了明显改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唱新  
西方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由来已久,但是,全球范围内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一体化部署则是从战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才开始的。这种全球战略活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都与传统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大不相同,它使西方跨国公司超越一国资本主义范围,成为全球宏观和微观经济领域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进行相互浸透的经济巨人。其结果,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也使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睦优  
旅行社行业分工体系的不合理是造成旅行社行业市场秩序混乱和低效率运转的主要原因,也是阻碍旅行社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了浙江旅行社行业结构分布和分工体系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分工体系调整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梁碧波  
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着该国在其中的基本位置。在其他一些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一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动。本文基于参与模式、参与程度以及增值率三个维度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目前仍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但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展、承担的国际分工份额不断增加、参与国际分工的精细程度不断深化、加工增值率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正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向两个高端位置方向迈进;但要占据或掌控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中国需要依靠自有品牌及行业技术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