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8)
2023(9401)
2022(7786)
2021(6941)
2020(5526)
2019(12338)
2018(12226)
2017(22753)
2016(12633)
2015(13938)
2014(14231)
2013(13840)
2012(13385)
2011(12554)
2010(12796)
2009(11868)
2008(11648)
2007(10812)
2006(9859)
2005(9291)
作者
(38899)
(32526)
(32142)
(30537)
(20635)
(15587)
(14472)
(12566)
(12563)
(11720)
(11193)
(10917)
(10768)
(10570)
(10368)
(9820)
(9458)
(9444)
(9309)
(9201)
(8474)
(8077)
(7789)
(7654)
(7397)
(7228)
(7132)
(7103)
(6666)
(6525)
学科
(59239)
经济(59171)
管理(32305)
(30161)
(21825)
企业(21825)
中国(20886)
地方(19620)
(18043)
(15114)
方法(14998)
业经(14284)
(12407)
农业(12305)
数学(11931)
(11864)
金融(11856)
数学方法(11820)
(11617)
(11602)
银行(11582)
(11369)
(11261)
地方经济(10911)
环境(9784)
(9678)
理论(9596)
(9393)
贸易(9381)
(8952)
机构
学院(185944)
大学(183730)
(74973)
经济(73218)
研究(71815)
管理(63235)
中国(54963)
理学(51974)
理学院(51251)
管理学(50330)
管理学院(49976)
科学(44180)
(41580)
(37846)
(36650)
(35545)
研究所(33998)
中心(31933)
(31454)
(28701)
师范(28393)
财经(27714)
农业(27540)
业大(27111)
北京(26761)
(26156)
(25396)
(24896)
(24409)
经济学(23059)
基金
项目(115655)
科学(90061)
研究(87374)
基金(80251)
(70577)
国家(69904)
科学基金(58213)
社会(54804)
社会科(51847)
社会科学(51835)
(47307)
基金项目(41607)
(39595)
教育(39526)
编号(36138)
自然(34985)
自然科(34105)
自然科学(34096)
自然科学基金(33438)
资助(32019)
(31411)
成果(30654)
课题(27363)
重点(26757)
发展(25491)
(25034)
(24739)
(23766)
国家社会(22579)
创新(22268)
期刊
(97663)
经济(97663)
研究(62929)
中国(49385)
(34923)
学报(31503)
科学(28883)
教育(28026)
(27627)
管理(25058)
农业(23555)
大学(23507)
学学(21899)
(21071)
金融(21071)
业经(17870)
技术(16542)
经济研究(15290)
财经(14877)
(12982)
问题(12948)
(11734)
图书(9959)
(9554)
(9333)
论坛(9333)
(9202)
资源(9145)
世界(9086)
商业(9015)
共检索到309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文荣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在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土地开发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只有产生良好整体效应的土地开发,才能促进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获取丘陵山区土地开发良好整体效应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而其根本的保证措施则是加强对土地开发的科学管理。对此,本文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天任,那文俊  
一、土地资源特点及其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浙闽山地以西、湘西山地以东的广大地区,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部分。这里地貌结构复杂,红岩丘陵、盆地广布,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生长旺盛,各种物质的迁移和能量转化特别迅速,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较悠久的地区,其土地资源有下述特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冉龙池   张仕超   张煊赟   李丹妮   陆张烨  
[目的]受地形复杂化、耕地细碎化、农业设施薄弱化的影响,加之乡村农业劳动力短缺,丘陵山区传统农业转型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之路相对缓慢且不平衡,更多是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或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方法]文章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所涉7个乡镇为案例区,基于74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投影寻踪模型,从投入—产出—管理—可持续四个维度,考虑产业类型的差异,多视角解析新型主体流转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结果](1)整体上流转土地利用集约度偏低,介于0.807 0~0.883 3之间,且不同类型经营主体之间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农场(0.883 3)、农民合作社(0.845 8)、农业企业(0.818 2)、专业大户(0.807 0)。可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发展最好,因此应作为推动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核心。(2)主体产业二元耦合土地利用集约度表现出相同主体不同产业类型在各维度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显著,均呈现出管理集约度(0.437 7)>可持续集约度(0.413 8)>投入集约度(0.003 7)>产出集约度(0.001 3)。可以看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利用集约取决于经营和管理模式的科学性。(3)产业土地利用集约度介于0.822 8-0.885 6之间,不同产业土地利用集约度之间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蔬菜(0.885 6)、花木(0.880 6)、柑橘(0.863 9)、粮油(0.854 8)、果树(0.831 3)、花椒(0.822 8)。(4)从结果的最佳投影方向大小来看,灌溉指数、粮耕指数、综合机械化率等指标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较大,劳均产值、多样化指数、路网密度等指标对土地集约度影响较小。[结论]丘陵山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灌溉以及农业机械等条件略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发展最好,因此应构建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核心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推动山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晓斌  李海涛  周寅康  王慎敏  
研究目的:借助DEM进行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辅助决策,以期为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项目区大比例尺地形图及相关资料建立DEM,利用ARCGIS等软件,实现项目区总体规划方案,工程项目规划和工程量测算等方面的辅助决策。研究结果:采用DEM进行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辅助决策方法可行且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设计精度。研究结论:利用DEM在空间地形处理方面的优势,可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土地整理项目提供辅助决策,有必要利用DEM和GIS软件的空间分析与处理功能,在常用GIS平台上开发一套专用于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工具包,从总体上提高土地整理工作科技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来友  仇童伟  周冬  石晓平  马贤磊  
研究目的:利用江西省东北部丘陵山区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Tobit模型。研究结果:(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途径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2)在非农就业水平较高的村庄内,老年劳动力比年轻劳动力具有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但是在非农就业水平较低的村庄内,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短期内,丘陵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并不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急剧下降,当前亟需通过引导长期从事兼业生产的年轻农户退出土地和提高年轻的务农农户的农业生产技能以提高江西省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新安  楼兴甫  
本文给出了“农业开发模式”的定义。把农业开发模式作为一个农业经济系统,其中各个开发项目(或部门)作为该系统的内部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揭示出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或完善泰和县丘陵山区所选具体模式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姜霞  
我国丘陵山区地域广阔,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丘陵山区减贫与发展意义重大,但又具有复杂性,需要兼顾贫困减缓和资源保护。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与梳理,对丘陵山区的贫困原因、减贫潜力、国际相关减贫经验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重要思想精髓,提出了我国丘陵山区的减贫与发展思路:强化"绿水青山"多元化保护机制,创新"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体制机制,发展"绿水青山"内生性和外生性产业,引导贫困人口"共创、共享、共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晓光  邓先瑞  
在分析皖西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皖西地区资源产业发展的目标,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产业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和资源评估、核算体系等项任务,成立新的资源产业经营管理机构、加强资源产权管理、建立资源帐户以及护林管林、保持水土等加快皖西丘陵山区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姜霞  
我国丘陵山区地域广阔,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丘陵山区减贫与发展意义重大,但又具有复杂性,需要兼顾贫困减缓和资源保护。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与梳理,对丘陵山区的贫困原因、减贫潜力、国际相关减贫经验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重要思想精髓,提出了我国丘陵山区的减贫与发展思路:强化"绿水青山"多元化保护机制,创新"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体制机制,发展"绿水青山"内生性和外生性产业,引导贫困人口"共创、共享、共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葆金  曲福田  
本文对华东五省丘陵山区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现状与存在问题,发展方向、道路、目标及产业战略,创汇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措施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程飞  杨朝现  梁永莉  侯俊国  付凯  邵丽亚  
选取西南丘陵山区重庆市荣昌县为研究区,以1996—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影响,以客观刻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状态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等主要驱动因素影响,区域人类活动加剧了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的改变,致使研究期间耕地面积减少了3 387.16hm2、建设用地和林园地分别增加了3 634.40hm2和11 447.64hm2;②受生态退耕还林等主导因素的作用,研究期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增了19 264.09万元,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总体呈现正效应,除因耕地面积减少导致食物生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道友  姚季伦  彭廷柏  陈桂秋  
集水区土地开发与利用的潜力是水面 >坡地 >耕地 ,当非耕地 (包括坡地、水面 )单位面积的投入水平达到或超过耕地时 ,其投产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值成倍或数倍增加 ;红壤丘陵集水区的土地开发与利用 ,将由耕地集约型向土地半集约型 (耕地集约 +非耕地部分集约 ) ,继之向土地全面集约型 (耕地集约 +非耕地集约 )方向发展 ;发展进程的快慢 ,主要取决于集水区开发利用时所选择的新型主导产业 (或项目 )的生产要素容量大小、比较利益高低以及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等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邢世和  林文雄  杨居佃  廖镜思  林鸿荣  
在剖析近郊丘陵谷地资源优势及利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和系统论原理及方法,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谷地资源的多目标线性规划,通过对区域系统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及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以鱼鸭结合为龙头,稳定果园面积,发展高效种植业”的总体规划方案,采取低产幼龄果园改良、名特优苗木繁育、池塘高产养殖和建立高效种植制度等技术措施,对谷地资源实行立体动态综合开发,建立较稳定的近郊丘陵谷地人工农业生态系统,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波  张文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正其  胡梅魁  
苧麻是我省丘陵地区的传统产品。早在汉朝就有种植。唐宋时代,不少地方的苧麻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当时的嘉禾县县志称:“嘉禾苧麻著名已久矣,岁产恒在百万余斤。”明朝万历年间,“嘉桂麻、白石麻”远销日本和南洋,浏阳夏布更是名驰海内外。抗日战争以后,本区的苧麻生产一直下降,到194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