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8)
- 2023(6240)
- 2022(5254)
- 2021(4638)
- 2020(3717)
- 2019(8255)
- 2018(8132)
- 2017(15063)
- 2016(8197)
- 2015(9322)
- 2014(9287)
- 2013(9469)
- 2012(9323)
- 2011(8998)
- 2010(9579)
- 2009(8968)
- 2008(8944)
- 2007(8282)
- 2006(7864)
- 2005(7320)
- 学科
- 济(60751)
- 经济(60706)
- 管理(21003)
- 业(17146)
- 方法(16782)
- 地方(16353)
- 学(14829)
- 数学(14006)
- 数学方法(13864)
- 企(13574)
- 企业(13574)
- 地方经济(12214)
- 中国(12100)
- 业经(10529)
- 农(9714)
- 财(7748)
- 制(7687)
- 融(7665)
- 金融(7664)
- 经济学(7635)
- 环境(7502)
- 和(7326)
- 理论(7304)
- 农业(6803)
- 发(6633)
- 银(6485)
- 银行(6468)
- 体(6450)
- 贸(6334)
- 贸易(6329)
- 机构
- 大学(143964)
- 学院(140493)
- 济(66221)
- 经济(64996)
- 研究(57852)
- 管理(45597)
- 中国(42283)
- 理学(38093)
- 理学院(37451)
- 管理学(36705)
- 管理学院(36426)
- 科学(35466)
- 所(31107)
- 京(30964)
- 财(29605)
- 研究所(28320)
- 中心(23841)
- 财经(23454)
- 农(22902)
- 江(22748)
- 经济学(22247)
- 范(22086)
- 师范(21924)
- 经(21057)
- 院(20087)
- 北京(19876)
- 经济学院(19558)
- 业大(18362)
- 科学院(18196)
- 师范大学(18111)
- 基金
- 项目(85121)
- 科学(67299)
- 基金(62947)
- 研究(60334)
- 家(56142)
- 国家(55720)
- 科学基金(46100)
- 社会(40432)
- 社会科(38276)
- 社会科学(38261)
- 基金项目(32634)
- 省(31568)
- 自然(28608)
- 自然科(27877)
- 自然科学(27868)
- 划(27537)
- 自然科学基金(27356)
- 教育(26854)
- 资助(25396)
- 编号(22331)
- 重点(20509)
- 发(20034)
- 成果(19994)
- 部(18915)
- 国家社会(17580)
- 课题(16821)
- 创(16345)
- 发展(16078)
- 教育部(16034)
- 中国(16018)
共检索到227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本文从经济总量(增长)、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五个维度上考察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大国和新兴国家间力量消长的进程与特征,并从全球价值链、全球要素流和全球生产网视角论证了危机后世界经济从发达国家主导、大三角经济为核心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格局向国际资本、国际市场和跨国并购的主体队伍日益多元,消费、投资和生产的多中心态势日益增强的多极、多中心格局加速过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性关系。
关键词:
世界经济 多极格局 发达国家 新兴经济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曰庠
一、世界经济格局正向多极化演变在冷战时代,世界政治格局基本上是美国和苏联两霸的天下.然而,冷战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却不同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经济由于在二战中未大伤元气,且发了战争财,成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以“经互会”为活动舞台,一度成为与资本主义“平行的世界市场”,加上中国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量.据统计资料,1960年的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发达资本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世隆
国际经济关系的态势是由当时世界的总体格局和世界经济格局决定与制约着的,90年代世界经济的多极格局为南北经济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打上深刻的烙印。90年代的南北经济关系是80年代的继续和发展。过去十年北方国家经济相对平稳的低、中速增长,而南方不少发展中国家却先后陷入多种发展危机,经济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与两极分化,南北经济差距出现扩大趋势。笔者认为这是考察90年代南北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或前提条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世隆
当代世界占主导地位与起主要作用的经济势力出现分化、组合、兴衰、消长,从而形成以综合经济实力为主要标志的多极格局,这是当代世界经济四大基本规律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来。经济生活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与世界科技不断纵深发展所以称为世界经济领域的四大基本规律,因为它们都具备普遍、大量、长期、持续发生作用的四种属性,范围大、影响大。由于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决定着世界经济领域起作用的主要规律不应是如像单独在资本主义经济或社会主义经济领域中那样只有一个基本规律。必须把经济规律与世界经济趋势或趋向明确加以区别。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杰 王炳春
本文阐述了当代世界经济新旧格局交替并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中心的出现和激烈争夺及其对当代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影响;并以北美、欧盟和亚太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壮大为佐证,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主体;预测了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韩秀晨 周永生
由于苏联的解体,原以美苏为代表的两极世界格局,变成了多极世界格局。从世界经济格局角度,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六”格局。具体表现如下: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美国无论在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世界军事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都显示是一流的超级大国。两种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只剩5个,但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它是“一球两制”中的一制。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一球两制”中居中心地位,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表着新生制度、人类光明的未来。三大集团: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欧共体现有12国,正向欧盟过渡,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是最大一个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程极明
21世纪已经过去6个年头,世界经济的格局发生了新的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以金砖四国(BRICs)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有了较快和稳定的增长,经济实力有了增强,从而改变了发达国家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力量对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鹞飞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充分认识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调整对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意义重大。新
关键词:
新格局 跨国经营 一带一路 对外投资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聂元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航星
世界经济中心辐射作用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要准确地给世界经济中心下个定义是困难的。世界经济中心至少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辐射全球经济活动的地区。因此,在农业文明时代严格地说没有世界经济中心。因为当时的生产能力、交通运输能力、国际贸易水平和国际之间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宇燕 田丰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的相对快速发展备受瞩目。20国集团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可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即:E11),其总体经济规模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重点产品产出等方面具有世界性影响力。过去一年多来E11相对较快地摆脱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E11的增长前景将取决于自身政策的调整、国内外资源的供给、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贸易保护主义的状况以及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积极推动E11内部的合作将有助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俊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浪潮蓬勃兴起,西欧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能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占据优势,都积极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特别是西欧国家。目前正在为振兴经济和恢复科学技术优势进行积极的努力。它们的战略目标是:通过西欧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礼
社会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以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前提 ,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手段。对资源问题的认识与处理 ,迄今仍有理论上的分歧 ,言行上的脱节 ,更有实践中的障碍 ,政策上的失误。本文指出 :任何情况下 ,人类都不应该也不可能忽视资源要素的状况 ,2 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仍然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和导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晓东 赵勍升
运用面板数据灰色关联理论和工具,基于GVC关键指标各国(地区)增加值出口的关联度对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地区)进行了鉴别。从前向和后向分解两个维度测量了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紧密程度及趋势,并对推动全球价值链中心国家(地区)形成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世界经济体系不是以单个国家(地区)为中心的环状结构,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正在向地缘多极化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国家(地区)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地区),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国民富裕程度、国家(地区)基础设施是推动一国(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基础,国家(地区)之间的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深远,地理距离与价值链嵌入深度呈“倒U形”关系,并对FDI和价值链嵌入深度起非线性调解作用;经济地理复合距离引致相邻国家(地区)间的价值链嵌入整体上呈现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单个因素层面上,资本存量、研发投入、ODFI、国家(地区)制度质量对前向和后向价值链呈现不同的空间外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