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6)
- 2023(4789)
- 2022(4026)
- 2021(3427)
- 2019(6407)
- 2018(6320)
- 2017(12472)
- 2016(6489)
- 2015(7395)
- 2014(7473)
- 2013(7648)
- 2012(7475)
- 2011(7118)
- 2010(7511)
- 2009(7264)
- 2008(6961)
- 2007(6562)
- 2006(6330)
- 2005(5986)
- 2004(5489)
- 学科
- 济(55934)
- 经济(55902)
- 管理(17296)
- 地方(15750)
- 业(15609)
- 方法(14494)
- 数学(12442)
- 数学方法(12386)
- 地方经济(12312)
- 中国(10773)
- 企(10648)
- 企业(10648)
- 学(10284)
- 农(9475)
- 业经(8975)
- 农业(7447)
- 财(7440)
- 经济学(6872)
- 融(6567)
- 金融(6565)
- 制(6541)
- 环境(6204)
- 和(5978)
- 贸(5956)
- 贸易(5950)
- 体(5823)
- 发(5800)
- 易(5661)
- 理论(5555)
- 产业(5372)
- 机构
- 大学(111646)
- 学院(109514)
- 济(59448)
- 经济(58514)
- 研究(43959)
- 管理(36318)
- 中国(32221)
- 理学(30020)
- 理学院(29635)
- 管理学(29264)
- 管理学院(29039)
- 财(26061)
- 科学(23256)
- 京(23120)
- 所(22725)
- 经济学(20515)
- 财经(20313)
- 研究所(20154)
- 经(18262)
- 中心(18057)
- 经济学院(18021)
- 江(17332)
- 范(15725)
- 师范(15648)
- 北京(15079)
- 院(14821)
- 财经大学(14660)
- 农(14459)
- 州(13550)
- 科学院(13438)
- 基金
- 项目(61117)
- 科学(48266)
- 研究(46474)
- 基金(44964)
- 家(38414)
- 国家(38099)
- 社会(32716)
- 科学基金(31950)
- 社会科(31113)
- 社会科学(31104)
- 基金项目(22697)
- 省(22588)
- 教育(20440)
- 划(18629)
- 资助(18579)
- 编号(17473)
- 自然(17421)
- 自然科(16962)
- 自然科学(16960)
- 自然科学基金(16649)
- 成果(15961)
- 发(14960)
- 国家社会(14388)
- 部(14074)
- 重点(13986)
- 济(13923)
- 经济(13795)
- 发展(12857)
- 课题(12744)
- 展(12672)
共检索到186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林进成
所谓世界经济增长重心是指世界经济中经济活力旺盛、市场容量巨大、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即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自从世界经济形成以来,由于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已经发生过并将继续出现转移。认识这种转移,适时地采取正确的对策,对于我们国家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迎接挑战、加快发展,从而使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做出较大的贡献有重大意义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进成
论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复旦大学国际经济系.林进成所谓世界经济增长重心是指世界经济中经济活力旺盛、市场容量巨大、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即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自从世界经济形成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已经有过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丽平
近几年来,一直有美国经济重心向亚洲地区转移的说法。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因为美国对这个地区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都有增加的趋势,但笔者认为,就美国的经济重心而言,还没有转向亚洲。 近年来,亚洲地区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已充分显示出来。从1981年开始,美国与亚太的商品贸易额超过了与西欧的商品贸易额,这种趋势一直持续下来。1989年,美国商品进出口的36.8%是与亚太圈进行的,其中进口占其商品进口总额的41.4%,出口占30.6%,美国与该地区的商品贸易额为3154.66亿美元,而与西欧的商品贸易额为2053.27亿美元。1992年,美国同亚太圈的商品贸易总额达3629.69亿美元,占美国商品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小龙
尽管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离欧洲万里之遥,然而,自从1770年英国海军的詹姆斯·库克船长在澳洲大陆升起第一面英国国旗之后,无论是欧洲人,还是澳大利亚人,都有意无意地把澳洲看作是欧洲的海外部分。之所以产生这种观念,一方面是因为澳大利亚属英联邦成员国,又由欧洲移民所统治;而更重要的原因在经济方面,即澳大利亚的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尤其是对欧洲的依赖程度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长久
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回归亚洲,亚洲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美国战略重心正在东移;欧洲国家更加重视与亚洲国家发展贸易关系。历史经验教训表明,综合国力强弱乃是大国兴衰并影响其所在地区实力和地位的基础。迄今世界权力和利益重心仍在西方,亚洲成为世界经济重心,实现亚洲伟大复兴任重道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进成
世界各个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要对世界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则要有一定的条件。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启清 庄少君
2003年11月2日,万众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年会召开。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学者和商界人士聚首海南博鳌,就“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的主题展开了讨论。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对亚洲和世界的作用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肖远
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东亚经济合作形式“东亚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本文所称东亚地区专指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80年代中后期,东亚地区各国在特殊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分别进行结构调整和重视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由此,东亚地区内部市场已出现了既有竞争又有互补的接力机制,以及既有高科技产品又有初级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超 曹雪峰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社会信任是解释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变量。不过一般认为华人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但WSV的调查数据证明不仅华人社会,而且整个东亚地区中那些在近40年经历了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都有非常高的信任度,这种信任也是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源泉。
关键词:
社会信任 经济增长 东亚地区 正相关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遵义 汪同三
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属于战后期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之列,实现了长期8-9%的年均增长率。这一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这些经济中产出的增长主要是投入增长的结果,还是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即技术和效率的提高(或者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晓云
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技术转移的典型实践,东亚经济体大都呈现明显的出口导向、激增的外国投资和迅速的技术进步增长。本文从宏观总量层面上分析外国技术供应对东亚地区的技术溢出在多大程度上和东亚地区的进口、外国投资量和技术进步相联系,是否有助于东亚也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技术供应方而对外转移技术。并对东亚独有的技术———经济模式演变过程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东亚 技术转移 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志乐
一九九三:东亚的崛起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王志乐(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1993年,东亚(传统的西方地理学把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以及蒙古称做东亚、本文所指东亚包括东北亚(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和中国)以及东南亚。--作者注)经济依然高速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已为人们所公认.1994年亚太经济增长的态势及其将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承担何种角色,仍然是世界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在1993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各种重大事件中,11月中旬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首脑会议无疑预示了跨入新的一年后的发展动向,并将在今后较长时期中产生影响.一、增长中心和吸引中心尽管把日本包括在内的亚太与北美、西欧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三足”,但亚太地区被看作世界经济新的中心,并不是就其经济规模而言的.长期以来,亚太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将继续保持这种速度,从而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所谓中心即是作为世界经济中的增长中心而言的.由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亚伟
识别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以及所处的阶段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市的GDP、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为基础,采用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同步变化的关联,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现"扩张连接—弱脱钩—强脱钩"的波动态势。采用重心模型,从重心位置、偏移距离和偏移方向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区域经济重心、碳排放重心和碳排放强度重心的转移轨迹和演变规律,发现,碳排放重心和经济重心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碳排放重心、碳排放强度重心与经济重心大体都向西北方向移动,其中,碳排放强度重心的偏移距离最大。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碳排放重心转移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强度是碳排放重心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因过度依赖工业化将会阻碍碳排放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环境规制对碳排放重心转移尚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脱钩 碳排放 经济增长 重心 转移轨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