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9)
- 2023(9248)
- 2022(7558)
- 2021(6792)
- 2020(5748)
- 2019(12777)
- 2018(12775)
- 2017(24173)
- 2016(13313)
- 2015(14888)
- 2014(15078)
- 2013(14617)
- 2012(14024)
- 2011(13116)
- 2010(13317)
- 2009(12553)
- 2008(11942)
- 2007(11198)
- 2006(10309)
- 2005(9610)
- 学科
- 济(75406)
- 经济(75347)
- 管理(37090)
- 业(30958)
- 企(25697)
- 企业(25697)
- 方法(23062)
- 地方(19583)
- 数学(19496)
- 数学方法(19340)
- 中国(18399)
- 学(16631)
- 业经(15290)
- 农(14074)
- 制(13861)
- 财(13845)
- 地方经济(13595)
- 体(11569)
- 理论(11014)
- 融(10805)
- 金融(10796)
- 产业(10602)
- 银(10409)
- 银行(10382)
- 行(10063)
- 贸(9856)
- 贸易(9851)
- 和(9611)
- 易(9453)
- 农业(9267)
- 机构
- 大学(202292)
- 学院(200614)
- 济(90046)
- 经济(88132)
- 研究(75982)
- 管理(69822)
- 理学(58376)
- 理学院(57628)
- 管理学(56607)
- 管理学院(56196)
- 中国(55787)
- 科学(45229)
- 京(43686)
- 财(40511)
- 所(39748)
- 研究所(35905)
- 中心(32992)
- 农(32938)
- 江(32305)
- 财经(31711)
- 经济学(29124)
- 范(28817)
- 经(28591)
- 师范(28514)
- 北京(28066)
- 业大(27383)
- 院(27055)
- 经济学院(25757)
- 农业(25497)
- 州(25460)
- 基金
- 项目(125180)
- 科学(97781)
- 研究(92786)
- 基金(89123)
- 家(78271)
- 国家(77614)
- 科学基金(65124)
- 社会(59870)
- 社会科(56675)
- 社会科学(56658)
- 省(49457)
- 基金项目(45803)
- 教育(42750)
- 划(41190)
- 自然(39500)
- 自然科(38573)
- 自然科学(38558)
- 自然科学基金(37899)
- 编号(36992)
- 资助(36854)
- 成果(32052)
- 重点(28833)
- 发(28810)
- 部(27563)
- 课题(27321)
- 创(25520)
- 国家社会(25245)
- 创新(23941)
- 教育部(23685)
- 发展(23300)
共检索到322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夏立平
近年来,世界经济体系开始从“中心-边缘”结构向板块与网络状并存结构转型。目前,世界上形成一种新型的三极贸易体系,它不仅与过去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之间贸易有所不同,而且是人类历史上几乎从未有过的。世界经济体系向板块与网络并存结构转型的主要原因包括:区域化与区域主义相互促进;亚非拉国家独立和其中部分国家走上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使一些边缘地区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科技革命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经济体系向板块与网络并存结构转型将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既刺激又抑制贸易保护主义;世界经济重心开始由大西洋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机制中将会有更大的发言权;促进整个国际体系的转型。
关键词:
世界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 和谐世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相平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地缘政治战略考虑,把韩国纳入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该体系的"边缘区";经过漫长的经济积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终于进入"半边缘区",直至今日。目前,韩国在追赶美国、日本的同时,也在被"北方国家"追赶。在这种"多层追赶"的态势中,韩国必须寻找最佳的对策,确保并提升自己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梁军
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中获得了发展,中国的发展反过来又对世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论述了中国发展对世界市场价格、世界产业、世界市场竞争、国际综合国力竞争、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均衡、全球多边贸易、世界经济运行等诸多体系的影响,力图通过剖析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探讨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发展 世界经济体系 要素集聚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晓东
在很多学者眼中,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和东亚其他"奇迹"经济体的经历十分相似。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但与成功的经济改革规划有关,也得益于诸多保增长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平均收入水平低于其他快速发展经济体为基础,所以,其经济结构改变的步伐相对较快,在增长速度方面优于其他经济体,在增长时间时间方面低于其他经济体。对于这一问题,由巴里·诺顿所著的《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德迅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晓东 赵勍升
运用面板数据灰色关联理论和工具,基于GVC关键指标各国(地区)增加值出口的关联度对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地区)进行了鉴别。从前向和后向分解两个维度测量了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紧密程度及趋势,并对推动全球价值链中心国家(地区)形成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世界经济体系不是以单个国家(地区)为中心的环状结构,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正在向地缘多极化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国家(地区)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地区),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国民富裕程度、国家(地区)基础设施是推动一国(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基础,国家(地区)之间的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深远,地理距离与价值链嵌入深度呈“倒U形”关系,并对FDI和价值链嵌入深度起非线性调解作用;经济地理复合距离引致相邻国家(地区)间的价值链嵌入整体上呈现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单个因素层面上,资本存量、研发投入、ODFI、国家(地区)制度质量对前向和后向价值链呈现不同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天义
世界经济发展板块论是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集团化的事实提出来的,板块结构是在内部引力和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正效应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改变少数经济大国支配世界经济的格局,其负效应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损害较大,对世界范围的贸易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天义
世界经济发展板块作为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的必然结果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某些国家为了其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协定、条约等制度性形式或其它非制度性形式组成的经济共同体或者贸易集团。二是指构成板块的国家必须处在同一区域,区域以外的国家不包括在板块之内。一、世界经济发展板块论提出的依据本文提出世界经济发展板块论是依据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集团化这样的事实。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犦赫尔姆特·迈尔
本文阐释了尚未人知的自然经济体系的思想及其假设,认为该体系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活动,尤其是对人类自所谓工业革命以来急剧增加的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反作用。在深入观察、直觉感知、以及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投入-产出分析工具的基础上,不仅论证了该体系的存在及其特性,而且从自然经济体系角度,提出了如何应对诸如人口老龄化、人口拥挤、气候变化等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 自然经济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跃
不同发展水平的国与国之间,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所组成的经济有机整体称为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由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协调等构成。至今世界经济经历了三个时期: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萌芽时期;新出现的社会主义经济打破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一分为二后形成两个对立的经济体系时期;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改革已成为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潮流;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共同运动,各国经济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问。国际关系这门新生的学科,也因此逐步走向成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伟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经济剩余通过贸易、投资与援助等三种主要方式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不发达国家的"落后"源于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从属地位;源于控制不发达国家社会潜在经济剩余的利用或被滥用的社会阶级形态及其不完善的经济环境,以及源于不发达国家特殊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二战后主宰世界经济的"中心-边缘"格局并未改变,并且这种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对于不发达国家,一条借助但不依赖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之路应如何去走?"中国模式"或许能提供受益良多的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翟婵 程恩富
本文在阐述国外"中心—外围""中心—半外围—外围"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外贸、金融、对外投资和援助、综合竞争力、"一带一路"等指标及其国内外数据分析,说明中国虽然与主要中心国家尚存差距,但其取得的长足进步,明显区别于外围或"半外围"国家,须用"准中心"这一新概念来客观描述和界定2012年以来的新时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准中心"概念是对"中心—外围"二元理论的补充和创新,形成"中心-准中心-外围"或"中心-准中心-半外围—外围"三层结构或四层结构新理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贾保华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在近代亚洲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过去的100年间,亚洲的金融和经济曾经遭受过多次危机、衰退或停滞,但是,从来没有像1997年的金融危机那样,发生的如此突然、程度如此猛烈、危害如此深远。它不仅中断了二战以后曾经长期持续的亚洲的经济繁荣,而且,也宣告了原有的亚洲经济模式的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棋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的成绩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中国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已经由一个原体系的反对者和怀疑者转变为重要参与者和改革的推动者。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为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做了基本定位,这将引导中国为国际经济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做出更多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子体系层面对此进行阐释。
关键词:
和谐世界 国际经济体系 中国的角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福田敏浩 苏杭 金凤德
本文从体系角度考察经济体系和风险间相互关系。作者将考察对象限定在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领域,用体系风险的概念就与经济制度有关的制度风险、道德危机发表了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