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678)
- 2022(2550)
- 2021(2515)
- 2020(2059)
- 2019(4712)
- 2018(4811)
- 2017(9194)
- 2016(5264)
- 2015(6157)
- 2014(6307)
- 2013(6260)
- 2012(6215)
- 2011(5855)
- 2010(6115)
- 2009(5969)
- 2008(6386)
- 2007(6019)
- 2006(5506)
- 2005(5007)
- 2004(4604)
- 学科
- 济(25868)
- 经济(25831)
- 管理(17290)
- 业(15550)
- 企(14034)
- 企业(14034)
- 方法(10899)
- 数学(8475)
- 数学方法(8308)
- 学(7659)
- 中国(6701)
- 财(6242)
- 理论(5928)
- 制(5333)
- 农(5276)
- 贸(5060)
- 贸易(5054)
- 业经(4916)
- 易(4862)
- 地方(4563)
- 教育(4505)
- 和(4152)
- 策(4124)
- 融(4113)
- 金融(4112)
- 银(3920)
- 银行(3908)
- 体(3886)
- 行(3727)
- 关系(3692)
- 机构
- 大学(90274)
- 学院(86584)
- 济(32122)
- 研究(31326)
- 经济(31296)
- 管理(28762)
- 理学(23983)
- 中国(23918)
- 理学院(23576)
- 管理学(22896)
- 管理学院(22750)
- 科学(20335)
- 京(20129)
- 所(17356)
- 财(16663)
- 研究所(15490)
- 范(14716)
- 师范(14613)
- 江(14227)
- 农(13919)
- 中心(13367)
- 北京(13054)
- 财经(12904)
- 师范大学(11917)
- 业大(11756)
- 州(11615)
- 经(11516)
- 农业(10938)
- 院(10610)
- 省(9683)
- 基金
- 项目(48552)
- 科学(37691)
- 基金(34977)
- 研究(34582)
- 家(30741)
- 国家(30422)
- 科学基金(25280)
- 社会(21501)
- 社会科(20199)
- 社会科学(20189)
- 基金项目(18124)
- 省(18033)
- 教育(16913)
- 自然(16561)
- 自然科(16213)
- 自然科学(16209)
- 自然科学基金(15927)
- 划(15794)
- 资助(14855)
- 编号(13774)
- 成果(13283)
- 重点(11076)
- 部(10921)
- 课题(10217)
- 发(9631)
- 教育部(9363)
- 大学(9241)
- 创(9156)
- 科研(9066)
- 性(8939)
共检索到143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邹钧
一从8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1989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形势经历了战后以来重大的变化。当今世界进入了由苏美两极式格局向多极化格局的趋势发展,处于新旧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所谓世界格局,就是基于重要国家和重要国家集团间的力量对比和力量组合而促成的国际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在世界新旧格局转变的过程中,多极化趋势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邹钧
再论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邹钧进人9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在1992年发表的《新国际形势与中日关系》一文,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内容和特点已做了具体的阐述。目前,国际社会虽然不会爆发核战争或世界规模的常规战争,但仍遭受更多更经常...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万胜 栗硕
自21世纪以来,日本逐渐将防御重点由东北转向西南,其中明显带有防范与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通过调整防卫体制与深化日美同盟,日本正在形成事实上的"西南防御"战略。2010年版《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更进一步推动了其强化"西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日本构筑"西南防御"体系的行为,严重削弱了中日两国间的战略互信基础,并对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冯瑞云
邓小平的当代中日关系论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冯瑞云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为我们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的战略目标,同时,还具体制定了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所需要实施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由他提出并得到充实发展的国际战略思想和...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鲁义
当前中日关系中的几个问题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鲁义中日两国自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20多年间,两国关系发展很快。两国领导人经常互访;中国共产党与日本主要政党建立了交流关系;从80年代起中日双方设置了政府成员会议、副外长定期会议、民间人士会议和21...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衣保中 赵玉洁 陈景彦 沈海涛 巴殿君 沈和 许佳 张佳睿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吉林大学、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发表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6篇会议论文中节选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抗日战争史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时代价值、日本侵华罪证、日本历史认识、安倍谈话的实质、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推进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升
从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段时期,曾先后出现过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举世震骇的“田中奏折”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日本政府还巧妙地利用国际形势和中国时局之变化,见缝插针地推行其“大陆政策”,并不断变换方式使其日益升级,终使“九·一八”事变爆发。这段近20年的中日关系十分微妙且曲折复杂、变化多端,文章进而阐明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小珊
中日关系走向低迷由来已久,"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各方注目的焦点。本文仅从历史和地缘政治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的形成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历史 地缘政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莉
大平正芳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即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步入政界后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并以政治家所特有的敏锐眼光为时代潮流而动,谱写了当代中日关系的友好诗篇。从其为两国关系解冻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到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大平与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功绩卓越。大平以不懈追求中日友好的精神风范,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对和平与友谊的无尽向往
关键词:
大平正芳 当代中日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景彦
浅论近代中日关系史分期问题陈景彦就整个中日关系而言,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大部分,关于古代和现代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均已有人专门论及。但近代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迄今为止,除苏祟民先生在《关于中日关系史分期的几个问题》一文中 ̄①作为整个中日关系史分...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沈海涛
在特殊的中日关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民间交流(外交)”作为非正式外交渠道在外交中具有特殊的双重意义。但是,民间交流或曰民间外交并不能完全代表中日外交关系的全部过程,它仅仅反映了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侧面。对中日关系正常化实现之前,“民间交流”与政府间外交的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如何看待“民间交流”在国家关系非正常时期的地位与作用?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识的变化曲线,即“民间交流”的涨落轨迹是否与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脉络相一致?制约和影响“民间交流”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等等,这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中日关系 非正式外交 民间交流 国民感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素秋 何鹏举
中日两国在两千多年的交往过程中,双边关系既有处于平衡状态的时期,也有处于平衡状态被打破的时期。而对于中日关系的平衡状态起到巨大影响作用的主要有主客观两种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地区秩序;主观因素主要指中日两国的历史记忆。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开启了国际秩序的新的深刻变革,而在新的国际秩序中,中日两国间的新平衡状态也将不会超出准世界大国与经济大国间关系这一框架。而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间平衡状态的形成,则有必要通过增强"友好记忆",弱化"对立记忆"来改善两国间的历史记忆。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平衡状态 国际秩序 历史记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