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0)
2023(2420)
2022(2086)
2021(1804)
2020(1590)
2019(3517)
2018(3417)
2017(6753)
2016(3639)
2015(4095)
2014(4168)
2013(4380)
2012(4304)
2011(4067)
2010(4186)
2009(3915)
2008(3983)
2007(3800)
2006(3436)
2005(3100)
作者
(11630)
(9594)
(9531)
(9290)
(6101)
(4470)
(4347)
(3725)
(3647)
(3585)
(3311)
(3212)
(3191)
(3161)
(3026)
(3025)
(2823)
(2798)
(2749)
(2671)
(2555)
(2410)
(2376)
(2290)
(2288)
(2115)
(2095)
(1932)
(1924)
(1915)
学科
(22917)
经济(22902)
(10605)
管理(9104)
(8781)
企业(8781)
产业(7810)
方法(6632)
业经(6422)
地方(6235)
中国(5210)
(5161)
结构(5086)
(4857)
数学(4846)
数学方法(4807)
技术(4379)
地方经济(4118)
理论(3934)
产业结构(3672)
(3490)
农业(3479)
(3226)
(2936)
(2902)
贸易(2900)
(2850)
金融(2849)
(2836)
(2738)
机构
大学(62269)
学院(61826)
(28143)
经济(27693)
研究(23014)
管理(21487)
理学(17908)
理学院(17688)
管理学(17380)
管理学院(17254)
中国(15897)
科学(13576)
(13556)
(12044)
(12015)
研究所(10835)
(10099)
(10089)
师范(10061)
财经(9565)
中心(9285)
经济学(8915)
北京(8799)
(8468)
(8457)
(8180)
师范大学(8068)
经济学院(7959)
(7913)
业大(7400)
基金
项目(36718)
科学(29323)
研究(28424)
基金(25906)
(22122)
国家(21941)
社会(18855)
科学基金(18597)
社会科(18057)
社会科学(18054)
(14980)
基金项目(13477)
(12198)
教育(12081)
编号(11042)
自然(10417)
资助(10200)
自然科(10121)
自然科学(10121)
自然科学基金(9965)
(9714)
成果(9553)
重点(8600)
发展(8328)
课题(8314)
(8203)
(7943)
(7885)
国家社会(7857)
产业(7660)
期刊
(36454)
经济(36454)
研究(22324)
中国(11880)
学报(9388)
(9314)
科学(8992)
管理(8976)
(8165)
教育(7598)
大学(7308)
学学(6651)
财经(6166)
业经(6087)
农业(5684)
经济研究(5581)
(5574)
技术(5363)
问题(5344)
(4215)
金融(4215)
世界(4101)
(3947)
技术经济(3856)
国际(3451)
现代(3424)
商业(3374)
经济问题(3368)
(3332)
论坛(3332)
共检索到99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方维慰  
在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产业布局中传统区位因素的重要性降低,技术创新环境、现代基础设施、行政管理绩效、自然生态环境、人才供给状况、地方文化氛围等因素的作用性增强。世界产业布局的范围扩大,区位选择的自由度提高,布局的指向性弱化,形式灵活,产业布局从以集聚为主导逐步向以扩散为主导转化,但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新一轮集聚依然存在,世界产业的转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具备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成为国际产业投资和布局的重要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火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十四大已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界正为此而鼎力鸣锣开道;决策阶层自上而下都将此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制订规则、破除关卡、培育市场、转换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及其它各种微观经济活动主体都在图谋良策,准备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接受新的洗礼。随着我国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文章从产业布局的规划需求出发,将产业布局分为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层级,系统归纳各个层级上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与原理模式,搭建产业布局学的体系。国家层级的产业布局是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发展阶段和国家战略,形成产业布局的总体框架;区域层级的产业布局是在区域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探讨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与区域竞争四类因素作用下,产业布局的要素指向、市场指向、枢纽网络与政策指向等模式。新时代区域产业布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与信息网络构成的第三自然的作用,积极建设枢纽网络空间;城市层级的产业布局则是以创造有序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为本质任务,研究聚集经济与功能分区、聚集不经济与功能疏解、多维转向与产城融合等规律。最后对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吉昌  田红娜  
做强哈尔滨都市圈对于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实现东北经济区振兴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优化都市圈产业布局,是做强哈尔滨都市圈的关键性环节。因此,研究哈尔滨都市圈的范围及其产业布局现状,弄清哈尔滨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哈尔滨都市圈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根基,产业布局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与安全大局。然而,在完全竞争与均质空间框架下,新古典经济学面临空间不可能定理的困境。为了突破空间不可能定理,学术界形成了三大研究范式:一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空间异质,研究产业布局;二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外部经济,研究产业布局;三是构建不完全竞争模型,引入规模报酬递增与运输成本,研究产业布局,文章依次对三大研究范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总结。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几个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大贵   杨山   李旭东  
城市更新自古有之 ,城市产业布局大规模变化则始于上世纪 50年代。我国正进入城市更新的高潮 ,大拆大建随处可见。如何将城市空间布局演化与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科学地结合起来 ,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您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 ,讲述了西方一些国家内城改造的得失 ;中西城市改造的原因与机制的不同 ;指出了我国城市改造应从中吸取的教训 ;剖析了无锡城市改造的缺失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建平  
略论“九五”期间长江流域的产业布局与投资策略黄建平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的中心地带,也是"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该地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而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则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合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辉  刘鹏  于涛  安虎森  戚安邦  
如何借助金融力量促进产业的均衡布局,是中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区域金融的地理空间基础上,从金融从业者规模、知识异质性、信息扩散等经济空间核心要素出发,在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下,对金融空间分布差异下的资本区位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集聚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金融从业者规模所引起的集聚效应能促进产业集聚,但是其边际作用会随着金融从业者知识异质性程度和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相反,贸易自由度的提升则会强化这一边际促进作用。其理论解释为,金融异质性程度与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能够强化区际金融协作,增强金融服务的溢出效应,从而有效克服资本在区位选择上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严春松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分布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规模的地域分布。本文主要就上海市中心区人口分布现状与现有第三产业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付晓东  
产业集群被证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的推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空间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在国外、国内一些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它能否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运用并发挥其巨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产业集群理论与已有区域经济理论的异同,认为产业集群能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龚晓菊  赵云平  
重化工阶段是我国不可跨越的一个发展阶段,重化工产业在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还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煤炭供应基地逐渐西移,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产品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部分产业逐步走向衰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重化工产业转向资源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使东部通过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主动转移具有优势和强关联效应的重化工产业,与西部地区原有的冶金、化工和机械产业相结合,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避免经济活动的盲动性,减少东部和西部的技术级差,培育西部地区自主发展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斯康  王水嫩  
产业布局是一项涉及多层次、多目标、多部门、多因素影响的经济战略部署,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研究产业布局的思想,避免了割裂区域内各种资源之间的联系来争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与否,意在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突出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对产业布局的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飒  
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布局风险是"文化产业风险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对产业布局的风险要素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认为可以借助数学方法,对其要素进行优先性的排序,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万钟  曹金喜  祝兆松  
九十年代,我国国土工作已由国土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向制定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发展。联系各地区实际,运用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进行产业发展的定向与定位,科学地提出规划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方案,已成为提高国土规划水平的中心环节。1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根据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特点,运用一定的理论和原则,提出该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未来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可以通达的桥梁。国土规划是带有长远性、战略性的地区经济建设规划,理应为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娅娜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是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当前研究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关系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以及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用,能够为科学制定城市金融业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供政策指引。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研究框架下,利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方法,对金融资源空间分布与结构差异影响产业布局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金融业集聚对产出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且二者呈"倒U型"关系;区域金融集聚和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集聚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异质性程度与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可以强化区域金融合作,增强金融服务的溢出效应。鉴于此,发挥金融力量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注意: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兼顾区域协调,实现金融资源在地理空间内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金融信息共享,扩大金融服务正向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