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5)
2023(9580)
2022(8051)
2021(7631)
2020(6457)
2019(14778)
2018(14731)
2017(27362)
2016(15082)
2015(16937)
2014(16791)
2013(16576)
2012(15539)
2011(14418)
2010(14508)
2009(13915)
2008(14082)
2007(12620)
2006(11469)
2005(10904)
作者
(43678)
(36493)
(36429)
(34973)
(23523)
(17577)
(16491)
(14147)
(14095)
(13101)
(12918)
(12402)
(12153)
(12113)
(12053)
(11508)
(10973)
(10747)
(10643)
(10360)
(9541)
(9040)
(8965)
(8543)
(8385)
(8326)
(8170)
(7931)
(7412)
(7296)
学科
(61764)
经济(61664)
管理(45536)
(38928)
(33241)
企业(33241)
方法(24544)
数学(21084)
中国(21004)
数学方法(20857)
(19308)
(18815)
(15383)
业经(13897)
(13730)
(13515)
(13372)
贸易(13363)
(13139)
(12520)
银行(12492)
(12067)
(11915)
金融(11912)
体制(11647)
(9909)
财务(9886)
财务管理(9854)
理论(9766)
环境(9625)
机构
大学(226034)
学院(218865)
(98422)
经济(96652)
研究(85528)
管理(76313)
中国(66809)
理学(63826)
理学院(63040)
管理学(62089)
管理学院(61662)
(49943)
(49852)
科学(48755)
(44198)
研究所(39589)
财经(38021)
中心(36512)
(36122)
(34659)
(33774)
北京(32609)
经济学(32499)
(30405)
(29452)
业大(29174)
师范(29116)
经济学院(28888)
农业(28313)
财经大学(28273)
基金
项目(137127)
科学(108240)
基金(102034)
研究(100851)
(90497)
国家(89799)
科学基金(75071)
社会(66503)
社会科(63093)
社会科学(63078)
基金项目(51840)
(48915)
教育(46758)
自然(46325)
自然科(45238)
自然科学(45219)
自然科学基金(44470)
(43486)
资助(42689)
编号(38008)
成果(34164)
(33021)
重点(32026)
(30495)
国家社会(29410)
(29283)
中国(28717)
教育部(28591)
(28324)
课题(28250)
期刊
(113663)
经济(113663)
研究(77482)
中国(52245)
(40590)
学报(37341)
科学(33943)
(33474)
管理(32145)
大学(28950)
教育(27820)
学学(26838)
(23935)
金融(23935)
农业(22192)
财经(21721)
经济研究(19028)
(18858)
技术(17438)
问题(15243)
(14940)
业经(14345)
国际(13674)
世界(13558)
(12629)
(10810)
技术经济(10327)
理论(9691)
改革(9297)
(9297)
共检索到357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千枝松  
一、中国专利法修改的背景 近年来,关贸总协定在发达国家的强烈要求下,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干预。战后新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知识形态的财富大大增长。例如,美国1992年仅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对象)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牟文富  
本文就中国专利法演进的动因以及相关立法的知识供给状况做出解释。从1985年第一部专利法出台以后,中国专利法的初期发展以中国经济改革、建设市场经济制度这样的政策导向为基础,1992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改是最明显的表现,而2006年的修正草案则着眼于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具有司法导向的效果。在这样一个演进过程中,关于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激励理论对1985年至2000年专利法的发展具有相当的解释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恢复GATT缔约国地位和加入WTO的外部要求也成了中国专利法发展的一个诱因。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专利法实践和满足中国加入的国际条约的外部要求构成了中国专利法发展的知识源泉。专利法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尤丹  
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权属国家所有导致的处置权虚置,当前被视为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制度问题。长期缺乏权利主义的专利法实践,导致以发明国有化为前提的发明奖励制度成为社会认知职务发明制度的惯性逻辑。实际上,2000年专利法改革已经从立法上完全否定了职务发明权属国家所有。但是,科研市场化和公共科研体系的并存,使得职务发明制度适用及其改革仍然难以回避公有制框架下国家所有权与专利权的内在冲突。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徐龙根  
略说本国优先权──—学习修改后的中国专利法徐龙根(江苏工学院图书馆)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国专利法增设了本国优先权,它规定:“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锡祥  
论台湾《专利法》的最新修正宋锡祥继著作权法、商标法修正后,台湾“立法院”于1993年11月19日三读通过了专利法修正案,并于今隼1月21日起付诸实施。此次大幅度全盘修正为历次之最,条文也由原来的130条增至139条,甚至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相关产业的竞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晓秋  余晨  
当前,中国正从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鼓励药品创新创造和推动仿制药生产,形成药品专利共治大格局已成为重要论题。新《专利法》确立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同时也确立了药品专利有效期补偿制度作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制度,充分体现了该项制度的价值取向:确保创新药企、仿制药企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以及提高效率并避免资源浪费。新《专利法》中确立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相关的专利权"范围有待明确、"异议期"和"等待期"仍存争议、首仿药的独占期制度不够完善、药品专利有效期限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在推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建议明确专利权范围、进一步完善专利信息公示、规范药品专利声明申报程序、合理设置化学药品的等待遏制期和完善首仿药的独占期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慧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专利领域的合作迅猛增长。在此背景下,对中新两国专利法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概括两国专利法的异同,着重对不同之处进行析评,为中国专利法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也为中新两国专利法的协调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贺德方  
建立中国的专利预警机制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从国家和地方、行业(产业)、企业等三个角度对中国近年来专利预警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接着通过实地走访、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山东、江苏、中科院等数百家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专利预警机制建设的成效与不足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快建设中国专利预警机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叶静怡  宋芳  
最优专利制度实证研究在国内的文献尚不多见。本文用中国时间序列数据(1989-2003年)和动态面板数据(1995-2003年)检验我国两次专利法改革引致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发现以产权变革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专利法修改,显著促进了企业发明创新的边际产出,并推动了高技术行业的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对于我国创新产出的贡献率很小,外资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专利制度具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空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蕙林  
一、概念专利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申请,经过审查,授予发明人在一定期限的一种独占权。取得专利权的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对该项发明享有制造、使用、销售其产品的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对专利的概念,可以从技术、经济、法律三个角度去认识:从技术方面理解,它是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丽艳  毕克新  
掌握专利布局是有效制定实施专利战略的前提和依据。本文以2002-2007年专利统计年报中相关数据为依据,借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和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关于专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想,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专利在全部知识领域的布局进行全面系统的解析。研究发现,专利申请数量、质量、申请成功率、发展潜力、国内实力可以全面考察专利布局特征,我国各知识领域专利申请存在着标准、技术、潜力、意识四大瓶颈,各知识领域内部专利布局不均衡,国内外专利申请领域存在差异。最后对结论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建志  
知识产权界对中国专利行政保护制度存在"去留之争"。基于对该制度在执法实践中的绩效研究,我们可以论证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专利行政保护制度在实践中绩效显著,具有司法保护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且其保护的主要是中国专利权主体的利益,故该制度应当在专利保护体系中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忻  
文章通过对我国及世界专利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 ,对加入WTO后我国专利所面临的竞争态势与挑战进行了客观评价 ,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专利战略及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