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3)
- 2023(9169)
- 2022(7635)
- 2021(7364)
- 2020(6244)
- 2019(14532)
- 2018(14551)
- 2017(28964)
- 2016(15856)
- 2015(18398)
- 2014(18612)
- 2013(17909)
- 2012(16095)
- 2011(14465)
- 2010(14991)
- 2009(14288)
- 2008(14506)
- 2007(13432)
- 2006(12081)
- 2005(11288)
- 学科
- 济(61230)
- 经济(61128)
- 管理(55410)
- 业(51753)
- 企(47872)
- 企业(47872)
- 方法(30227)
- 数学(26108)
- 数学方法(25575)
- 制(24948)
- 财(23064)
- 银(20404)
- 银行(20259)
- 行(18853)
- 务(16565)
- 财务(16514)
- 财务管理(16481)
- 企业财务(15762)
- 中国(15486)
- 体(14852)
- 业经(14574)
- 理论(13901)
- 农(13816)
- 融(13745)
- 金融(13740)
- 度(12931)
- 制度(12921)
- 体制(12286)
- 学(10762)
- 业务(10481)
- 机构
- 学院(227066)
- 大学(226697)
- 济(90338)
- 经济(88276)
- 管理(88268)
- 理学(74602)
- 理学院(73896)
- 管理学(72511)
- 管理学院(72081)
- 研究(67317)
- 中国(60050)
- 财(50207)
- 京(47133)
- 财经(38635)
- 科学(37507)
- 江(36156)
- 经(34761)
- 所(32848)
- 中心(32267)
- 农(30417)
- 北京(29789)
- 州(29281)
- 研究所(28903)
- 财经大学(28706)
- 范(28281)
- 师范(28055)
- 经济学(27963)
- 业大(27947)
- 经济学院(24966)
- 银(24918)
- 基金
- 项目(139034)
- 科学(110152)
- 研究(105384)
- 基金(100728)
- 家(85113)
- 国家(84405)
- 科学基金(74443)
- 社会(66500)
- 社会科(63148)
- 社会科学(63127)
- 省(54848)
- 基金项目(52157)
- 教育(52021)
- 自然(47313)
- 自然科(46234)
- 自然科学(46226)
- 自然科学基金(45404)
- 划(45363)
- 编号(43997)
- 资助(42905)
- 成果(37525)
- 部(31788)
- 重点(31295)
- 课题(30962)
- 制(30833)
- 创(29363)
- 教育部(28468)
- 性(27691)
- 项目编号(27684)
- 发(27546)
- 期刊
- 济(103032)
- 经济(103032)
- 研究(72755)
- 中国(48295)
- 财(44305)
- 融(36332)
- 金融(36332)
- 管理(35977)
- 学报(30235)
- 教育(30174)
- 科学(28301)
- 农(27971)
- 大学(24622)
- 学学(23028)
- 技术(22460)
- 财经(21434)
- 经(18105)
- 农业(16536)
- 业经(15918)
- 经济研究(15491)
- 问题(13157)
- 财会(12512)
- 理论(11640)
- 统计(11354)
- 会计(11272)
- 技术经济(10937)
- 策(10529)
- 实践(10393)
- 践(10393)
- 版(10359)
共检索到356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振华 郭士豪 常奎虎
论专业银行公司制经营模式的构建杨振华,郭士豪,常奎虎目前,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已由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转为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相比之下,国家专业银行的改革就显得比较滞后,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专业银行的改革似乎还在自觉不自觉地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为强
论现代专业银行改革模式王为强一、专业银行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今年是我国全面推进改革的一年,国家在财税、投资、计划、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重大举措,这种全面配套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种利益磨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裕杰
在我国传统银行理论束缚下,我国银行信用一直是国家分配社会资金并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工具,也是国家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一种杠杆,具有集中性、社会性和生产性的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专业银行将从国家工具和杠杆的圈子里逐步解脱出来,相伴而来的将是市场机制的压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晓春
我认为,在不具备较为宽松的外部经济环境的条件下,实行承包经营,不是专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最佳选择。理由是: 其一,尽管现在实行承包的企业不少,但纵观整个社会,特别是大型企业,并没有实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诸 杨华
在目前的金融整治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前几年的金融秩序混乱,信贷资产回流受阻,投资膨胀的问题,应归结于专业银行过多,分工太细,只有恢复到一家银行的体制上去,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本人认为这种认识欠妥,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症结不在于专业银行过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中佳
对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的几点看法王中佳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金融体制必须进行一场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是转换金融运行机制,把专业银行推向市场,建设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企业化的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一个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萍华 莫广勤 何五星 杨清平
一、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的必要性首先,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与评价以及生产资源的配置,都必须通过市场进行。专业银行作为我国货币商品的直接经营者,有着对经济的特殊融合参与作用,使其成为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计划经济时期,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实物计划决定,“钱随物走”成为整个经济的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葛民
一、重新认识和落实经营自主权我国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自列入国家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规划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的来说,进展不大。我认为其关键原因就是在认识和落实经营自主权上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一是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改革以来,主要是在内部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初步的放权。虽然改革的范围和深度都限制得如此严格,结果还是起步不久就刹车,而且下放的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东玲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主要存在着4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经营效率低下,缺乏良好的内控机制,资本金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应从明晰产权入手,明晰产权的途径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公司制改造,用五年以上的时间,分步骤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国家控股的具有多种产权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产权 股份公司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志远
论专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林志远专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完善内部控制的要求。近几年,由于金融案件逐年增加,审计工作渐受重视、但实际的工作进展要达到目标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因此,为了加强金融监管和完善银行内部控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汉民
十年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大成就之一在于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信用形式并存的金融体系。为了发挥作为金融体系主体的专业银行在宏观金融调控中的积极作用,专业银行在组织机构上实行了上下垂直的领导体制。实践证明,这种体制并没有从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汪康伯 戴恩成
论专业银行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汪康伯,戴恩成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志军
论国家专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王志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国家专业银行应该采取什么组织形式,理论界已基本形成一个共识:股份制可能是一种比较恰当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国家专业银行体制改革的途径之一。一、产权制度改革是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钟赛成 孙喜群
论国有专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钟赛成,孙喜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以后,我国的各大专业银行就和众多的普通企业一样,面临着一个经营机制的转换问题。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就必须改变现有银行国家所有的产权制度,建立新的产权制度,这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非皆
一、两种不同的机制模式根据社会、经济的运转形式,客观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机制模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机制,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市场机制。机制的对象是适应客观情况变化的自主单位,国家、企业、家庭以及个人。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模式是:客观需要—一领导决策——下属机构贯彻执行。这种从属性机制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下级机构的活动必须服从上级机构的决定、指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