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5)
2023(5540)
2022(4572)
2021(4523)
2020(3833)
2019(8781)
2018(8480)
2017(15425)
2016(8290)
2015(9794)
2014(9453)
2013(9544)
2012(9099)
2011(8574)
2010(8600)
2009(7934)
2008(8048)
2007(7170)
2006(6453)
2005(6131)
作者
(24132)
(20309)
(20164)
(19335)
(13107)
(9770)
(9069)
(7904)
(7845)
(7211)
(7101)
(6913)
(6763)
(6715)
(6508)
(6416)
(5993)
(5967)
(5942)
(5371)
(5368)
(4894)
(4843)
(4813)
(4655)
(4497)
(4495)
(4067)
(4056)
(4036)
学科
(39302)
经济(39257)
管理(19735)
(17795)
方法(16208)
中国(15045)
数学(14187)
数学方法(14097)
(13560)
企业(13560)
(10497)
贸易(10489)
(10268)
(9249)
(8962)
(8035)
(7968)
(7063)
金融(7062)
业经(6965)
(6856)
银行(6852)
(6718)
地方(6181)
关系(6035)
(5706)
(5674)
农业(5537)
(5466)
(5432)
机构
大学(131851)
学院(125279)
(60920)
经济(59916)
研究(52582)
管理(42699)
中国(41167)
理学(35602)
理学院(35077)
管理学(34679)
管理学院(34401)
科学(29558)
(28789)
(28152)
(27074)
研究所(24589)
财经(22402)
中心(22238)
经济学(21065)
(20664)
(19366)
师范(19244)
北京(19091)
经济学院(18845)
(18469)
(17736)
(17397)
财经大学(16792)
师范大学(16313)
科学院(16117)
基金
项目(79156)
科学(63403)
基金(61274)
研究(58393)
(54380)
国家(54010)
科学基金(44860)
社会(39900)
社会科(37870)
社会科学(37862)
基金项目(31237)
自然(26989)
自然科(26373)
自然科学(26367)
教育(26187)
自然科学基金(25941)
资助(25350)
(24771)
(23827)
编号(21101)
中国(20019)
(19789)
成果(19135)
重点(18896)
国家社会(18389)
(17425)
教育部(17183)
(15737)
人文(15494)
(15459)
期刊
(67711)
经济(67711)
研究(47431)
中国(27153)
(21245)
学报(20772)
科学(20151)
管理(16737)
大学(15999)
(15710)
学学(14727)
教育(14211)
财经(13274)
(12725)
金融(12725)
经济研究(12400)
(11678)
农业(10805)
(10670)
国际(9801)
世界(9733)
问题(9649)
技术(8658)
(7236)
业经(7091)
图书(6774)
资源(6230)
技术经济(6032)
(5636)
现代(5565)
共检索到203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建国  
近代上海有别于华北财政金融中心而成为商业金融中心,作为金融附属事业之一的征信事业则随之发展起来,但其作为中国近代征信事业中心的形成过程却是比较缓慢的。以时间延续为线索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经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征信思想的宣传和提倡,三十年代成立专业征信组织中国征信所,至四十年代保险查验机构中国查证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近代上海逐渐形成中国征信事业中心。近代上海征信事业中心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为银行和保险两大金融行业及其他企业提供征信服务,征信组织则为由多家会员单位发起组织,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对全国不同区域具有辐射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玉琴  
鸦片战争后 ,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心 ,进而发展为中国乃至远东的经济、贸易中心。上海这一地位的形成既缘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同时又与其相对良好的制度创新环境密切相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稌年  
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南京重镇的形成,萌芽于1913年克乃文在金陵大学课堂上传授图书馆学课程。创建之时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为核心,借助高校、中华教育改进社、少年中国学会、《新教育》杂志等平台,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上创建出了深具历史意义的重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活跃于宗教、政治、教育三重领域的马相伯,是中国近代三所大学(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创始人和发起者。他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长期探索,以及由此而深入思考的近代大学理想、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等问题,均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听昌  
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亚太地区国家主导国际关系的世纪。亚太地区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概念,东亚是亚太地区的核心地带。从发展的观点看,亚太的概念不可避免地将扩展到南亚,这就意味着亚太地区的核心地带将扩展至整个"季风亚洲",中国处在不断扩展的亚太地区的地理中心,而且中国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力量中心,这种双重中心地位使中国成为亚太地区的地缘中心国。同时,中国又是沟通亚太地区的桥梁国、黏合亚太地区的联系国。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区域中心地位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取代的,无论是俄罗斯、日本、印度,都不能取代中国的地位,甚至美国也不能取代中国的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地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卫国  
开埠以来,随着上海经济变革、市场发育及行业蘖分扩张,各类行业组织因缘而起。晚清同光年间至民国末年,沪地行业组织在各式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侵染和交互作用下,先后经历了由民间自发秩序到政府强制规范等制度变迁,其组织形态具有"共同体化"、"社会化"、"国家化"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共同体化与社会化不同在于行业组织权力基础由部分群体的民间合约,走向普遍的同业合约;而国家化的行业组织权力不仅来自民间合约,更缘自政府授权,政府主导将责、权、利重新配置而对同业组织的权力主体进行整合塑造。不同的组织形态和管理体制蕴含着不同的组织机制和绩效,其得失利弊需要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不能简单化评判。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葛剑雄  
主持人: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一百年前,在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纪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李笑贤  
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宏观背景,从较为广阔的视野中探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革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本文篇幅较长,本期发表前两部分,下期续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启定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荣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瑛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近年来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一直备受各界尤其是国际金融界的关注。最新GFCI排名显示:上海依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之一,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得到长足发展,还需经历艰辛的努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岫  
企业家的概念,是随着十余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潮重新涌入中国的。一批现代新型企业家的崛起,不仅令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为之发生改观,而且令学术界开始认真审视这一新的社会群体。国际上早已流行的理论和企业家史学被广泛注意,各国著名企业家的成功经验被迅速翻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贺水金  
根据国际收支理论 ,贸易顺差国家常常表现为外汇储备增加 ,而逆差国家则表现为外汇储备流失。近代中国却与之有别 ,在长时间里呈现出贸易、白银双入超的奇特现象。文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金银国际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华侨汇款和外国直接投资 ,而汇率走向更具关键性影响。 1 93 1年前世界通行金本位制 ,中国实行银本位制 ,国际汇率的基本走势是金贵银贱 ,由此黄金外流 ,白银内流。 1 93 1年后 ,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 ,银价由跌转升 ,中国白银开始大量流往海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洪港  
中国近代教育出版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崛起。从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到编辑大学教材和学术专著,从出版单行本到推出大型丛书,从出版机构单方面运作到出版界与学术界合作互动,中国近代教育出版的发展轨迹从一个重要侧面展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教育出版家群体"立商务以文化理想,倡出版以教育使命",他们大多驰骋于教书育人和编辑出版两大领域,以教育和出版为双轮开拓了一条"智民之路",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