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5)
2023(9241)
2022(7553)
2021(6792)
2020(5637)
2019(12760)
2018(12353)
2017(23517)
2016(12509)
2015(14270)
2014(14195)
2013(13829)
2012(12862)
2011(11611)
2010(12377)
2009(12138)
2008(11432)
2007(10774)
2006(9778)
2005(9160)
作者
(34260)
(28229)
(28012)
(26851)
(18096)
(13519)
(12978)
(10945)
(10564)
(10334)
(9714)
(9633)
(9257)
(9222)
(8922)
(8908)
(8352)
(8224)
(8102)
(7890)
(7355)
(6825)
(6671)
(6671)
(6502)
(6464)
(6398)
(6299)
(5664)
(5584)
学科
(47751)
经济(47667)
管理(41795)
(37685)
(33051)
企业(33051)
(27605)
金融(27602)
(24740)
银行(24735)
(23997)
中国(22941)
(18933)
(18611)
方法(15452)
业经(13705)
(13289)
地方(12465)
数学(12132)
数学方法(12009)
(11950)
财务(11905)
(11895)
财务管理(11880)
企业财务(11353)
中国金融(11088)
(10358)
贸易(10345)
理论(10268)
体制(10230)
机构
大学(178189)
学院(176661)
(76020)
经济(74134)
管理(62841)
研究(59923)
中国(53602)
理学(51461)
理学院(50907)
管理学(50287)
管理学院(49920)
(42896)
(37099)
财经(32104)
科学(30681)
中心(29841)
(28918)
(28846)
(28814)
研究所(25068)
经济学(24961)
财经大学(23841)
北京(23786)
(23752)
(23711)
师范(23576)
经济学院(22345)
(22163)
(22007)
(21364)
基金
项目(104946)
研究(84435)
科学(82702)
基金(75242)
(62745)
国家(62141)
社会(54728)
科学基金(53735)
社会科(51933)
社会科学(51921)
(40480)
教育(39188)
基金项目(38672)
编号(34856)
(33711)
成果(31501)
自然(30301)
资助(30286)
自然科(29563)
自然科学(29558)
自然科学基金(29036)
(26780)
课题(25715)
(24129)
重点(24085)
(23465)
(23091)
国家社会(22901)
(22623)
项目编号(21917)
期刊
(92638)
经济(92638)
研究(64055)
中国(43714)
(36351)
金融(36351)
(35877)
管理(26092)
教育(25240)
学报(22528)
(21941)
科学(20590)
大学(18789)
财经(17951)
学学(17054)
技术(15584)
(15424)
经济研究(14092)
农业(13374)
业经(13249)
问题(12116)
国际(11901)
(11365)
理论(9524)
图书(9503)
世界(8733)
(8719)
论坛(8719)
实践(8458)
(8458)
共检索到301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冬根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也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应贯彻整体规划、适度超前、与国际金融规范相协调的立法原则,其法律系统构建需要关注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在静态层面应确保发挥基础作用的框架性法律,引导作用的放权性法律,推动作用的优惠性法律以及保障作用的监管性法律之间的统一与和谐;在动态层面应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分步推进的发展战略,对各个阶段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订节奏和出台时间做出系统安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金融法律意识、严格金融行政执法和规范金融司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舒雄   王允之  
<正>高水平的法治和规则环境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交易系统、结算系统等有形的物理设施,更重要的是具有竞争力的无形的法律规则体系。良好的法治体系包括完善适配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权威高效的权利救济体系。本文从制度供给、监管执法、争议解决三个维度来讨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
关键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吕炳斌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法制协调。在法制建设上,目前上海市已经展开地方立法。借鉴国际经验,为推进我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必要以全国性立法的形式颁布纲领性、框架性法律,上海市人大或政府再进行相关的立法,具体实施相关监管措施、鼓励措施、限制措施等。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我国的相关金融立法也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波  罗芳  
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的协同性表现十分明显。文章通过对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比较,发现它们都各拥有大城市群,同时伦敦、纽约和东京又分别是这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由此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协同共进的观点,并在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佐证。在现阶段,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支撑和促进,而后者也将最先受益于前者带来的金融资本等优势,大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一体化来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完善和成熟,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冬  
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是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制度性基础设施。金融审判竞争成为国家和地区之间金融竞争力、制度比较优势的角力。从司法供给视角分析,建构并不断优化金融审判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为各类金融纠纷案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公正的金融司法服务,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民事和金融商事纠纷解决中心作为重要目标,在专业型法院建设、开放式管辖权设定、推进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应用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上海金融法院的设立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添了制度竞争元素。未来,上海金融法院应参考迪拜经验,在打造全球领先的金融纠纷解决中心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通过优化金融审判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为金融纠纷案件提供更便捷、高效和公正的司法服务,不断提升金融审判竞争优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仲海  张学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要具有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量能、产业结构高度服务化等条件基础。上海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和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突出上海经济和城市的特色。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纯福  
银行总部是金融中心的标志。金融市场与银行总部互为条件,银行总部圈的层级决定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能量。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率先成立以及大型商业银行营运机构在上海的逐步集聚,为发展银行总部圈奠定了必要基础。比较若干模式,交易、创新型功能总部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以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功能型总部为突破,形成中外资银行共同参与合作竞争的高层级银行总部圈,增强对长三角周边地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并走向综合化、国际化,这是积极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曾康霖  
当代国际竞争主要是金融竞争,金融竞争主要不是机构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把上海建设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在研究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衡量标准后,探讨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以及制度建设问题,并指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重视发挥外资金融机构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