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7)
2023(3700)
2022(3191)
2021(3046)
2020(2709)
2019(6346)
2018(6371)
2017(12069)
2016(7274)
2015(8451)
2014(8604)
2013(8257)
2012(7846)
2011(7155)
2010(7613)
2009(7090)
2008(7571)
2007(7178)
2006(6483)
2005(5844)
作者
(22134)
(18685)
(18413)
(17666)
(12255)
(8920)
(8352)
(7256)
(6975)
(6828)
(6517)
(6408)
(6250)
(6073)
(6059)
(5701)
(5667)
(5523)
(5521)
(5287)
(4868)
(4764)
(4742)
(4429)
(4397)
(4302)
(4110)
(4102)
(3834)
(3797)
学科
(34326)
经济(34289)
管理(25624)
(23398)
(21366)
企业(21366)
方法(14505)
(12927)
数学(12324)
数学方法(12189)
(10519)
财务(10509)
财务管理(10492)
企业财务(10252)
理论(8134)
(7679)
教育(6804)
中国(6480)
(5875)
(5695)
地产(5329)
(5329)
房地(5329)
房地产(5329)
业经(5249)
教学(4978)
(4942)
(4579)
金融(4578)
技术(4213)
机构
大学(115905)
学院(113410)
(41763)
经济(40887)
管理(38176)
研究(38083)
理学(32306)
理学院(31913)
管理学(31216)
管理学院(31026)
中国(27080)
(24286)
(23882)
科学(23506)
(20784)
财经(19091)
研究所(18677)
(18299)
(18226)
(17247)
(16972)
师范(16778)
业大(15746)
北京(15483)
中心(15471)
(14484)
农业(14424)
财经大学(14166)
师范大学(13339)
(13236)
基金
项目(67076)
科学(51804)
研究(48954)
基金(47827)
(41715)
国家(41340)
科学基金(34689)
社会(29208)
社会科(27608)
社会科学(27593)
(26239)
教育(25468)
基金项目(25248)
自然(23020)
(22750)
自然科(22510)
自然科学(22497)
自然科学基金(22099)
资助(20639)
编号(19831)
成果(18245)
重点(15812)
(15741)
课题(15010)
(13681)
教育部(13655)
(13595)
大学(13172)
(12895)
科研(12771)
期刊
(48523)
经济(48523)
研究(36406)
中国(22324)
(21967)
学报(21521)
教育(19892)
科学(17417)
大学(16165)
(15956)
学学(15115)
管理(14223)
财经(11534)
农业(10690)
(10561)
金融(10561)
(9811)
技术(9562)
经济研究(7142)
问题(6832)
(6471)
财会(6279)
(6241)
国际(5937)
业经(5668)
职业(5609)
(5574)
会计(5345)
技术经济(5180)
(5056)
共检索到173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夏永庚  
美丽中国的建设最为根本的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在精神和素质上的现代化。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目前知识人的培养目标无法实现这一使命,需要超越知识人的局限而走向培养德性人。德性人是智慧之人,是知善而行善之人,是审美而自由之人。在知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向智力与德性的共生;在德育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在学校教学及闲暇时间,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培养一种天人合一、物与我同的伦理意识和审美意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车丽娜  
教师的社会理性表现为教师从社会组织的角度理解教育,以理想的社会价值观引领教学,致力于提升教学的社会功能的实践理性。教师的社会理性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健全的理性思维是教学认识的基础,良好的社会情感是教学交往的关键,积极的理性精神是教学伦理的根基。现代教师本应是社会价值的代言人和澄明者,却因社会理性缺失而在纷繁的价值困扰中迷失方向,在教学目标、教学决策与教学生活层面出现问题。解决教师社会理性缺失带来的教学问题,需要重新确立教学认识的社会基础,增强教学价值的社会体认,积极介入社会生活,承担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牛楠森  
价值乃是主体提出和满足需要所遵循的正当性原则;共同价值是不同主体提出和满足共同需要所遵循的正当性原则,是指导一个时期社会公民共同生活的核心原则或标准。共同价值是公民身份的灵魂,统整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共同价值教育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活动,引导受教育者认同、形成并践行共同价值,自觉将共同体的美好生活纳入个人追求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和新加坡在共同价值教育上的经验可以为我所用。我国开展共同价值教育可从三个途径着手:教育者形成共同价值自觉,挖掘教育资源中的共同价值要素,构建交往网络形成共同价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魏婧  魏荣  
阐述了研究生心理资本的特征。通过实证调查可知,研究生的心理资本与其学习和科研绩效之间存在四种关系。提出了培育研究生心理资本的路径,即建立和完善预警研究生心理疾患的工作机制,以价值引导为核心提升研究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研究生积极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利他型活动,营造催化研究生心理资本形成的文化软环境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安  
近些年来,行动研究和教师研究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中备受关注。然而,作为一种研究理念或取向,其所提供的关于教师开展研究的一般知识与教师感兴趣的具体情境的知识尚有一定距离。因此,探索既能秉承行动研究和教师研究的理念,又能缩小其与本土具体情境之间的距离的教师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之下,"培育研究"作为一种教师研究方法的身份得以呈现,其宗旨是通过重构教师的教育经验并将其理论化,发展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成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铮  
“收什么,收多少,谁来收”是当前公房上市时制定土地收益分配调节政策需解决的焦点问题。土地出让金或土地收益根据基准地价、标定地价测算确定后量化并公开化,应是政府利用地价杠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手段,是制定土地收益分配调节政策的核心。综合分析公房上市交易价格与购买公房的标准价、成本价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标定地价的20%~40%之间确定收费标准,应是研究制定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的主攻方向。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收益金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征收管理,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有必要进一步重申,这是保证土地收益分配调节政策得以顺利贯彻实施的关键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陈四清  汤焕  
我国上市公司一直热衷于再融资,但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普遍较低,大量资金闲置浪费。核心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保障。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将再融资资金运用于核心能力的培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现代公民的成长及公共社会的发育依赖公共精神的培育和生长。公共精神与公民的"公共"本性具有内在一致性,公共精神是公共生活及公共社会的基本属性与内在规定,公共精神是引领公共生活及公共社会发展的价值指南。培育公共精神须增强公共理性自觉,培养公民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优良品质,在开放的公共生活中培养与倡扬公共精神。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蒋世绩  
(一)培育和增进金融意识,是银行干部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工作素质和干部素质的百年大计。从事经济事业的,必须有一个强烈的经营意识,指导他卓有成效地去实现其经营目标。从事金融业的,则须有一个力争银行事业繁荣昌盛,实现办行宗旨的经营意识,这就是金融意识,是经营意识的专业化。金融意识具有广泛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同质的金融机构应有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鲜兰  
培育大学精神,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适应与超越等方面的关系。提炼与弘扬校训,建设优良的校风,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和资源培育大学精神,把大学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大学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之中,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仁友  
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重视环保问题。20年来中国在环境保护理论的研究和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中国的环保市场发育却十分缓慢。环保产业的全球市场价值已达4000亿美元,超过软件、旅游等产业,但在这4000亿平均值中,中国因产值太...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世隆  陈红心  
培育历史眼光,必然要求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必然要求科学审视历史的成功与失败,累积经验,必然要求科学认识与把握历史规律,启迪未来。文章认为,培育历史眼光,要求人们学习了解历史知识,学习掌握哲学知识,培养树立辩证思维,实现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三者的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