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2)
2023(5717)
2022(4852)
2021(4468)
2020(3884)
2019(8840)
2018(8780)
2017(17348)
2016(9543)
2015(10920)
2014(11016)
2013(10896)
2012(10096)
2011(9117)
2010(9444)
2009(9320)
2008(9564)
2007(9054)
2006(8172)
2005(7792)
作者
(27096)
(22867)
(22657)
(21729)
(14837)
(10933)
(10310)
(8726)
(8515)
(8438)
(7877)
(7764)
(7557)
(7482)
(7347)
(7035)
(6777)
(6726)
(6640)
(6535)
(5799)
(5477)
(5439)
(5385)
(5282)
(5169)
(5047)
(4918)
(4491)
(4414)
学科
管理(41082)
(38861)
经济(38767)
(37832)
(35002)
企业(35002)
(19737)
方法(15435)
(15364)
(14362)
财务(14340)
财务管理(14312)
企业财务(13755)
数学(12631)
数学方法(12545)
(10949)
业经(10149)
中国(9631)
(9630)
体制(9584)
(7559)
银行(7554)
(7184)
金融(7181)
(7096)
(7073)
(6895)
地方(6882)
(6673)
理论(6577)
机构
大学(146334)
学院(144140)
(59558)
经济(58281)
管理(55457)
理学(46602)
理学院(46119)
管理学(45572)
管理学院(45283)
研究(44900)
中国(36996)
(35801)
(31242)
财经(26992)
(24292)
科学(24178)
(23545)
(21995)
中心(20968)
财经大学(19955)
北京(19916)
研究所(18899)
(18678)
经济学(18545)
(18353)
师范(18231)
(17684)
业大(16828)
经济学院(16517)
商学(16207)
基金
项目(85494)
科学(68422)
研究(65064)
基金(63659)
(53336)
国家(52852)
科学基金(46782)
社会(43276)
社会科(41010)
社会科学(40999)
基金项目(33757)
(31693)
教育(30477)
自然(29076)
自然科(28361)
自然科学(28353)
自然科学基金(27886)
(27162)
资助(25985)
编号(25901)
成果(23042)
(22658)
(20480)
重点(18975)
教育部(18356)
课题(18356)
(18106)
人文(17811)
(17690)
国家社会(17682)
期刊
(73505)
经济(73505)
研究(48794)
(33333)
中国(31651)
管理(22875)
学报(19426)
科学(18303)
(17623)
金融(17623)
(16530)
大学(15901)
财经(15760)
教育(15050)
学学(14932)
(13339)
技术(11016)
业经(10512)
经济研究(10383)
农业(10184)
问题(9838)
财会(9324)
会计(8887)
(7604)
理论(7297)
现代(7093)
(6976)
(6919)
国际(6707)
技术经济(6395)
共检索到232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念念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建立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标志。退市机制虽然已在中国实施 ,但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 :细化退市标准 ,建立完善场外交易市场 ,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建立股本保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炳  
一、引言近年来,“郑百文”事件以及PT水仙、PT农商社等一些上市公司的连年巨额亏损现象,使得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立法的完善问题。笔者认为,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在具体操作中应有一套程序性规范,不能过于简单、草率,完善退市缓冲机制对上市公司及整个资本市场意义重大。所谓的缓冲机制,就是指在上市公司出现应当退市的情形时,应采取一些措施,使其平稳地退出市场,以缓解其骤然退市的负面效应,以避免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贻芬  
退市机制失灵是我国证券市场上资源配置低效的主要原因。面对退市机制建立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大股东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滥用现象,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降低退市成本和监管成本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伍坚  施羿言  
美国20世纪80年代频发的低价股欺诈引发了证券市场监管的一系列改革,并最后形成了沿用至今的"一美元退市"规则,"面值退市"制度便起源于此。我国自引入这一制度以来,经过多轮立法演变,"面值退市"制度开始在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市场规避等值得反思的现象。现行制度还可以从缓冲性规则构建、风险警示机制加强以及投资者救济保护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伟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推进 ,退出机制已是制约我国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就如何适用并完善证券市场退出机制来进行论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荣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退市现状的分析,认为建立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已不能回避。因此,我国已于2001年12月5日发布了新的退市办法,取消了Pt制度,这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自然  成思危  
长期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缺少一个有效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这样的制度设计造成了监管层面和上市公司治理层面各方激励约束的恶性循环,不利于激励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延伸到宏观层面,突出的表现为国内证券市场的低迷及其功能的削弱。我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在近几年来有所提高,但以贷款利率或债券收益率为标准衡量的整体投资价值仍旧不高。而且绩效差的上市公司比重过高,并且其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为了解决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激励机制问题并实现其功能定位的调整,我们建议应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云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是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众多规模大、效益好的公司千方百计地寻求上市却未能如愿的同时,有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却因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长期业绩不佳,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等诸多原因而退市。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31家退市公司为例,分析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从多个方面提出管理对策,以防范和控制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跃文  
上市公司"退市难"是我国股市的特有现象,不仅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而且长期未能得到解决。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剖析"退市难"的深层次原因,证明"退市难"符合我国经济制度的一般演化逻辑;退市制度的供需结构以及制度本身的关联性特征决定了"退市难"难以被轻易解决。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单兵突进式的退市制度改革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且面临巨大阻力。只有采取完善多层次股票市场与退市制度改革相结合的"分层之路",为上市公司创造梯度退市和转板机会,才是解决"退市难"问题的现实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万丽梅  
在美国,股票换手率通常不高,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就会出现股价极度低迷,很容易触发退市机制。市场自发优胜劣汰机制,是退市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WFE)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8年10月,全球上市公司退市数量累计达21280家,超过IPO数量累计值16299家。成熟资本市场的退市公司数量和退市率普遍高于新兴市场,美股市场更是超过七成公司退市,退市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以纳斯达克交易所为例,上市股票最多时曾超过5000只,2018年年底为2711只。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海洋  
文章通过对东方银星案例的分析,充分展示一个不具备持续经营前提的上市公司如何运用非常财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退市监管,从而长期在证券市场生存,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施文祥  方培杰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以往关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忽视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影响。以2020年底中国出台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新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6—2022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退市新规施行后,A股退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平均而言,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得到抑制,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第二,标准更严格的退市新政策对股价信息操纵空间的限制提升了股价的信息含量,是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渠道,而管理层持股也有助于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新政策的效果受上市公司自身差异的影响,退市新规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控股、位于高集中度行业、外部监管弱、内部治理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上述结果意味着,畅通上市企业退出机制,有利于遏制崩盘导致的股价波动。因此,加强外部监管,优化内部治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是业绩不理想的公司降低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国  
创业板退市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事关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下一步关键是在出台退市机制的过程中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建立健全创业板退市机制是今年全国证券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在抓紧论证出台创业板退市机制,这项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妍妍  
本文以2001~2015年退市的43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研究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退市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股权流通性和职位合一四个因素对上市公司退市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现行退市制度的实施未能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