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38)
- 2023(2660)
- 2022(2361)
- 2021(2241)
- 2020(1958)
- 2019(4409)
- 2018(4368)
- 2017(8743)
- 2016(4851)
- 2015(5594)
- 2014(5665)
- 2013(5700)
- 2012(5253)
- 2011(4743)
- 2010(4850)
- 2009(4907)
- 2008(5066)
- 2007(4755)
- 2006(4356)
- 2005(4129)
- 学科
- 企(24667)
- 企业(24667)
- 业(23648)
- 管理(22577)
- 济(22511)
- 经济(22471)
- 财(12846)
- 方法(11352)
- 务(10989)
- 财务(10981)
- 财务管理(10962)
- 企业财务(10597)
- 数学(7711)
- 数学方法(7643)
- 制(7134)
- 业经(6877)
- 理论(6087)
- 体(5414)
- 公司(5397)
- 和(5220)
- 体制(4935)
- 学(4561)
- 中国(4449)
- 企业经济(4249)
- 策(3782)
- 经济理论(3718)
- 农(3700)
- 地方(3639)
- 划(3610)
- 法(3309)
- 机构
- 大学(77667)
- 学院(75443)
- 管理(29290)
- 济(28921)
- 经济(28328)
- 理学(24641)
- 理学院(24387)
- 管理学(24157)
- 管理学院(23999)
- 研究(21605)
- 财(18535)
- 中国(18390)
- 京(15894)
- 财经(14292)
- 经(12875)
- 江(12221)
- 科学(11759)
- 所(10955)
- 财经大学(10611)
- 范(10327)
- 师范(10259)
- 北京(10096)
- 州(9839)
- 商学(9585)
- 商学院(9537)
- 中心(9479)
- 研究所(9335)
- 经济学(8523)
- 师范大学(8341)
- 会计(7575)
- 基金
- 项目(41566)
- 科学(33147)
- 研究(31590)
- 基金(31187)
- 家(25969)
- 国家(25724)
- 科学基金(22852)
- 社会(21103)
- 社会科(19790)
- 社会科学(19784)
- 基金项目(16617)
- 教育(15168)
- 省(15071)
- 自然(14587)
- 自然科(14212)
- 自然科学(14208)
- 自然科学基金(13986)
- 划(13163)
- 资助(12803)
- 编号(12511)
- 成果(11719)
- 部(10205)
- 教育部(9332)
- 重点(9232)
- 性(9116)
- 人文(9058)
- 课题(8663)
- 制(8473)
- 项目编号(8394)
- 创(8249)
共检索到121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祁群
长期以来 ,我国司法实践受传统民法理论的影响 ,一向不认同法人董事向第三人负连带民事赔偿责任 ,我国《公司法》对此也无明确规定 ,导致目前有关诉讼纠纷不断。笔者通过比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结合中国的国情 ,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法理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侯玲玲
民工参加隧道工程施工劳动罹患职业病,理应认定为工伤。此项隧道工程经过了层层转包,对于工伤事故的责任主体及赔偿责任的认定,由于牵涉到多个责任主体以及赔偿责任的混合性,涉及到劳动法和民法的适用关系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应海 王全兴
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违反《建筑法》工程层层转包现象,施工过程中劳动者发生工伤不能排除第三人承担工伤赔偿责任,依据现有规定如何追究第三人的工伤赔偿责任?作者对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了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旺峰 李惠
针对如何追究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在归责原则上,应当参照我国民法对瑕疵产品致害的归责方法,采用严格责任原则;而在赔偿问题上,则要充分考虑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特殊性,以体现民法的公平原则。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巧珍
现代公司的权力由股东转移到董事会手中 ,而实际行使权力的主要是代表 (执行 )董事。其对公司有一定的控制力 ,就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在代表 (执行 )董事造成公司损害同时也使第三人遭受损害时 ,要对第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公司法应该借鉴英美法系的做法 ,以完善我国的公司制度。
关键词:
代表董事 执行董事 董事责任 公司利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运宏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项全面、系统的规则体系,正处于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中。除了相关规则的修订与完善外,司法机关对独立董事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而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的审判案例,先是检验了独立董事规则制度的适用性,然后是梳理与总结审判案例的确定规则和标准,最后是在将之上升为一般性适用规则的过程中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这种“规则制定—相关规则适用的判例总结—将从相关判例明确而来的规则上升为相关规则”的路径,对现今独立董事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照此路径完善独立董事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引起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则体系,就是要在总结相关实践与案例的基础上,区分民事赔偿责任与行政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打破签字保真就担责的僵化归责原则,根据实际行为主体确立其民事赔偿责任,结合独立董事过错程度设计其民事赔偿责任内容,建立“过责相当”的独立董事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规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丹云
案情简介■被诉人伍某于2005年11月22日入职申请人某通讯公司任司机。2006年2月20日上午,伍某驾驶该公司的配送车搭载配送员前往广州某营业部交接商品。约10时30分,到达目的地后,配送员入店铺内交货,伍某将车停放在店铺隔壁旅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利余
法律将工伤保险赔偿拟制为用人单位的无过错责任。当劳动者受到第三人侵权或其他伤害又被认定为工伤时,可分别提起侵权赔偿之诉与工伤保险赔偿之诉,但两类诉讼的法律基础不同,在赔偿项目上会发生竞合。审判实践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往往会对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是否成立、两类诉讼是否存在先后顺序、谁是赔偿主体、能否重复赔偿、用人单位能否追偿等问题产生争议。要正确处理此类争议,需要理清不同的赔偿诉讼所依据的法律基础。
关键词:
工伤保险 第三人侵权 赔偿责任 竞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丽娥
造成劳动者工伤的原因,概括起来无非两种,即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和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对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赔偿,我国的法律规定非常明确,但对因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的赔偿,当前的立法则不够明确。本文认为,对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赔偿的立法应考虑其人身损害的特殊性及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关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小翠
债权人利益频繁受公司管理层侵害,董事与第三人产生新的代理问题。在公司法语境下,有过错的董事在直接或间接侵害债权人利益时应承担责任。公司正常经营时,过错董事应对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公司履行不能是董事担责的关键因素;当公司濒危,董事对债权人负有维持财产价值的信义义务,若公司财产不当减损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此时既满足侵权责任要件、亦有承担信义责任的基础,故此阶段过错董事担责是侵权责任与信义责任的竞合。同时董事与公司作为独立民事主体,过错董事应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且由于不同董事权力大小不同,宜对董事赔偿标准差异化设置以平衡董事利益。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大卫
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责任赔偿竞合问题历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司法实践中也形成了选择型、兼得型、替代型、补充型等四种救济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上述问题的规定比较模糊,各地出台的地方性规定也五花八门,形成了各种混合的模式,由此产生了如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而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模式必须充分考虑第三人侵权的实际各种情况,不能笼统概括加以简单规定,要区分不同性质的侵权行为才能确定使用何种模式。
关键词:
工伤保险 第三人侵权责任赔偿 竞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燕 郭丽虹
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受害人依据侵权法享有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另一方面,受害人依据工伤保险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请求权,这就产生了两者的竞合问题。国家层面立法上的语焉不详以及地方性立法的各自为政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区、各级法院在应对类似案件时,援引不同的法律条文或作出不同的法律解释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量出现。通过对国外立法中选择模式、免除模式、兼得模式以及补充模式的借鉴及修正,以工伤救济所承载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根本理念,在明确两种救济手段地位的基础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燕 郭丽虹
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受害人依据侵权法享有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另一方面,受害人依据工伤保险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请求权,这就产生了两者的竞合问题。国家层面立法上的语焉不详以及地方性立法的各自为政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区、各级法院在应对类似案件时,援引不同的法律条文或作出不同的法律解释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量出现。通过对国外立法中选择模式、免除模式、兼得模式以及补充模式的借鉴及修正,以工伤救济所承载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根本理念,在明确两种救济手段地位的基础上,考虑各赔偿项目本身的性质和目的,建议采用“部分兼得、部分就高”的裁判模式,并建立相应的程序规则。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友飞
交强险制度在我国实施已近六年,有关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也一直存在争论。2009年修改的保险法,虽然明确了责任保险中第三人向对方保险公司的直接赔偿请求权,但在理赔实务中,保险公司却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保险赔偿的主动权往往属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受害第三人的直接赔偿请求权并未得到有效保障。为真正实现交强险制度的设立目的,非常有必要对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在理赔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完善第三人保险赔偿请求权的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我国的交强险制度更趋完善。
关键词:
交强险 受害第三人 赔偿请求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