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8)
2023(2538)
2022(2206)
2021(2124)
2020(1897)
2019(4242)
2018(4185)
2017(8829)
2016(4792)
2015(5557)
2014(5361)
2013(5385)
2012(5038)
2011(4451)
2010(4622)
2009(4671)
2008(4912)
2007(4652)
2006(4239)
2005(3990)
作者
(12780)
(10718)
(10346)
(10033)
(7001)
(5128)
(4802)
(4010)
(3892)
(3819)
(3637)
(3590)
(3494)
(3425)
(3404)
(3259)
(3165)
(3104)
(3063)
(2931)
(2671)
(2594)
(2538)
(2471)
(2443)
(2438)
(2346)
(2214)
(2124)
(2102)
学科
(26830)
企业(26830)
(25201)
管理(23597)
(20285)
经济(20244)
(14909)
(13097)
财务(13089)
财务管理(13069)
企业财务(12728)
方法(11541)
数学(7908)
数学方法(7872)
(7234)
业经(6186)
理论(5799)
(5769)
公司(5583)
体制(5361)
(4875)
企业经济(4328)
(3814)
经济理论(3653)
(3627)
中国(3509)
(3354)
银行(3354)
(3308)
(3305)
机构
大学(75518)
学院(73146)
管理(29079)
(28687)
经济(28144)
理学(24478)
理学院(24265)
管理学(24106)
管理学院(23944)
(20423)
研究(18935)
中国(17779)
财经(15654)
(14848)
(14175)
财经大学(11759)
(10913)
商学(9964)
商学院(9918)
北京(9717)
(9411)
(9095)
科学(9080)
(8961)
师范(8917)
经济学(8632)
中心(8606)
会计(8528)
(7771)
研究所(7705)
基金
项目(38315)
科学(30797)
研究(29780)
基金(29553)
(24050)
国家(23809)
科学基金(21567)
社会(20359)
社会科(19144)
社会科学(19136)
基金项目(15620)
教育(14182)
自然(13518)
(13427)
自然科(13171)
自然科学(13168)
自然科学基金(12991)
资助(12479)
编号(11904)
(11534)
成果(11472)
(9734)
(9259)
教育部(9157)
人文(9052)
项目编号(8451)
(8383)
重点(8190)
国家社会(8023)
社科(7931)
期刊
(33864)
经济(33864)
研究(24952)
(22000)
中国(13496)
管理(12157)
(10718)
金融(10718)
财经(9960)
学报(9896)
科学(8409)
(8351)
大学(8189)
学学(7642)
财会(7603)
教育(6897)
会计(6742)
通讯(5083)
会通(5066)
(4875)
经济研究(4763)
业经(4563)
问题(4476)
技术(4300)
(3889)
(3784)
(3780)
财经大学(3747)
理论(3532)
图书(3521)
共检索到116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海鸥  
上市公司董事是否应该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在我国还有争议。无论从公司的历史发展、公司内部运行机制、平衡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各国公司立法的实践以及我国公司立法的过程来看,我国都有进一步明确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必要。明确董事对公司债权人的连带责任,有利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剑波  
董事对债权人承担法律责任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我国1994年的《公司法》对这一制度却没有规定,这一缺憾给我国公司制度的改革和良性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立法的缺憾,既是因为对现实问题认识不足,也是因为对这一问题理论上认识的模糊不清。本文对这一制度从实践需要和理论根据两个角度进行论证,证明董事对债权人的法律责任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纲  
公司不能清偿债务,同时存在股东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情况,债权人在何种情况下可要求股东直接承担责任,《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征求意见稿)于第六部分就股东对债权人的直接责任问题加以规定。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是揭开公司面纱即公司人格否认原则。滥用公司人格是导致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的法定事由。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丁铭  
公司破产时,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如果对股东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董事仍然以股东利益为中心,则会损害债权人利益。为了保护债权人,西方国家都规定了公司破产时董事对债权人的义务和责任,其立法模式包括前端模式、后端模式和全程模式三类。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董事对债权人的义务和责任,《破产法》对此问题有所规定,但存在较多问题。为了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我国《破产法》需要在全程模式立法框架指导下,规定企业破产时董事等管理人员因恶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企业破产对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赋予其破产申请义务,明确企业破产时董事等管理人员对债权人负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同时规定其免责条件,并明确债权人的追责方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迎霜  
现代公司法理论在公司治理中引入了债权人参与机制。公司债债权人作为一种证券投资者,数量众多,力量分散,决定了其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不同于一般债权人对公司治理的参与。公司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有:公司债债权人会议是参与公司治理的主体,债券受托人董事、监事制度,公司债债权人派生诉讼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阳子龙  王历胜  
出资是股东对公司应尽的基本义务,但股东出资瑕疵、侵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现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相当普遍。本文围绕债权人利益保护与平衡问题考察了出资瑕疵股东的民事责任。本文认为,基于法定义务,出资瑕疵股东应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补充责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忠惠  周晓钰  
股东瑕疵出资包括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两种形态。股东出资是股东的基本义务,瑕疵出资行为不仅侵害了公司和其它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故公司债权人可以根据股东瑕疵出资的程度,根据“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来维护权益,或要求股东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来直索股东责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忠利  
有限责任原则是现代公司最本质的属性特征之一,是各国公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公司立法的财产责任形式.由于有限责任原则的存在,公司债权人不能向公司股东的个人财产提出请求。因此,需要通过完善公司法及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公司法规定了一系列保护公司债权人的方式。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所以,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以更有力地保护债权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谦  
关联公司最大的特征就是其内部存在着“控制”、“统一管理”关系。而控制公司对从属公司的“控制”和“统一管理”无疑增加了从属公司债权人的风险。因为在关联公司中,虽然各公司在法律上仍然保持着“独立人格”,但从属公司在经济上有可能丧失独立性,完全听命于控制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贞洁  沈维涛  
本文利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外部治理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效率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系统风险提高和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激化的原因。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是导致我国债权人治理低效的重要原因,而债权人治理低效激化了公司的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问题。随着政府干预的降低,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长期债务的治理效率有所提高,债权人风险得到控制。但是,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债权人治理的漏洞,转而利用短期债务进行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这为债权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棉之  张中瑞  
资本结构通常被看成公司的治理机制,债权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选取2008、2009年沪深300成分股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以不同的指标表示公司绩效时,债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同,长期资本负债比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债权治理功能缺失或低效率,基于检验结果,上市公司应适当增大长期负债比例,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高公司财务绩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国权  
2018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对股份回购制度作出修改,但对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却未作相应的制度安排,导致实体及程序性违法股份回购中公司债权人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为修正这一问题,除实证法上已有的债权人利益保护规则以外,我国应建立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董事的民事责任追究机制,赋予公司债权人回购异议权、对公司库藏股的申请冻结权及出售提存权等,以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规则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仁海  李舒俊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明确了公司债权人对当事人股东的代位权。公司债权人对当事人股东的代位权有两点特殊之处:一是代位权的客体包括但不限于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债权;二是"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这一要件无需公司债权人单独举证证明。公司债权人对当事人股东的代位权应当优先适用。债权人对当事人股东的代位权也存在两点不足:公司债权人代位权条款与公司人格否认条款的冲突;"不入库"规则与破产清算程序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予以应对:一方面,明确规定公司债权人可以根据自身举证情况就上述条款择一行使;另一方面,将"入库"规则引入公司法领域。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丹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填补了我国“市场退出法”的空白。该项法律通过强化破产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责任,规范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诚信勤勉义务,增进企业信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油晓峰  
一、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监控弱化问题的提出债权人作为上市公司利益群体中的一员,在上市公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债权人的立场和态度将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上市公司自身发展也会对债权人产生重大影响。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债权是公司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通过债务契约明确规定了企业的责任及债权人的权利,债权人可依据这种受法律保护的契约条款,特别是债权人可以采用使经营者面临巨大压力的破产机制并且处理抵押资产,对企业及其经营者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约束。但是从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发展来看,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上市公司债权人监控弱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债权人在企业经营时对经营管理层内部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