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0)
- 2023(5305)
- 2022(4803)
- 2021(4455)
- 2020(4111)
- 2019(9922)
- 2018(9847)
- 2017(19949)
- 2016(11193)
- 2015(13094)
- 2014(13444)
- 2013(13628)
- 2012(12853)
- 2011(11776)
- 2010(12070)
- 2009(11627)
- 2008(12038)
- 2007(11406)
- 2006(9777)
- 2005(8889)
- 学科
- 济(51361)
- 经济(51304)
- 业(38995)
- 管理(37376)
- 企(33975)
- 企业(33975)
- 方法(27666)
- 数学(24197)
- 数学方法(24030)
- 财(18880)
- 务(14136)
- 财务(14116)
- 财务管理(14085)
- 企业财务(13513)
- 农(12706)
- 中国(11174)
- 制(10964)
- 学(10884)
- 业经(9890)
- 贸(9171)
- 贸易(9168)
- 易(8877)
- 地方(8595)
- 和(8327)
- 农业(8320)
- 理论(8294)
- 体(7617)
- 银(7449)
- 银行(7429)
- 融(7145)
- 机构
- 大学(178565)
- 学院(175603)
- 济(72168)
- 经济(70655)
- 管理(66898)
- 理学(57256)
- 理学院(56639)
- 管理学(55789)
- 管理学院(55445)
- 研究(55339)
- 中国(42816)
- 京(37052)
- 财(36461)
- 科学(33839)
- 所(29228)
- 农(29120)
- 财经(29087)
- 江(26916)
- 研究所(26228)
- 经(26211)
- 中心(25665)
- 业大(25225)
- 北京(23459)
- 范(23148)
- 农业(23085)
- 师范(22951)
- 经济学(22444)
- 州(21467)
- 财经大学(21458)
- 经济学院(20396)
- 基金
- 项目(106405)
- 科学(82715)
- 研究(77585)
- 基金(76868)
- 家(65994)
- 国家(65426)
- 科学基金(55612)
- 社会(48328)
- 社会科(45757)
- 社会科学(45740)
- 省(41365)
- 基金项目(41150)
- 教育(36738)
- 自然(36017)
- 自然科(35128)
- 自然科学(35115)
- 划(35009)
- 自然科学基金(34515)
- 资助(32352)
- 编号(32279)
- 成果(27825)
- 部(24843)
- 重点(24014)
- 发(22021)
- 课题(21746)
- 创(21429)
- 教育部(21384)
- 科研(20905)
- 人文(20707)
- 性(20586)
共检索到258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田渊
持续信息公开,作为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重要一项,有利于发行对象了解情况,对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进行估计,进而对投资作出判断。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还有利于社会公众对证券发行人的监督,也有利于政府的监管。而公布年度报告,是上市公司进行持续信息公开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年报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与决策。只是由于各年报使用者对年报往往有着各自的利益,且这种利益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大不相同。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小丽
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已公布2007年年报的1 547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利润8 911.43亿元,较2006年出现较大增长,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与净利润总额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5.2%、43.5%、46.6%。在1 547家上市公司中,有1 191家公司2007年净利润高于2006年,占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76.99%,其中有134家上市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在356家业绩下滑的公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曹利 李若山
与以前年度相比,上市公司1999年度年报的会计信息披露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的新会计政策之后,使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有了更多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认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志辉 赵筱媛
以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为实证领域,对企业年报在产业竞争情报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从主要竞争者、细分市场、利益相关者以及竞争格局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利用上市公司样本分析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存在一定局限,但基于企业年报数据的分析结果仍可为产业竞争情报分析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谢力
通过对2014年度300多家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相关披露信息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对内部控制的基础性和关键概念理解不清、认识不足,这直接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流于表面,可读性不强,并不能向报告使用者提供内部控制的有效信息。本文基于2014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分析如下。一、对内部控制评价基准日理解不准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需要对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评价。部分上市公司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武安华
2018年,在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金融业严监管、利率市场化逐渐完善的背景下,上市城商行沉着应对,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转型,全面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营保持稳健运行,经营业绩较为稳定,资产质量有所改善,资本补充得到增强,管理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关键词:
城商行 净息差 普惠金融 资本补充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文静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影响公司财务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收集2007年沪市858家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的基础上,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本文发现,经常性收益还是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度财务业绩的主要来源,其整体业绩并未因非经常性损益的原因而导致质量低下。但同时数据也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利润调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对微利公司和T族公司尤为如此。相关部门仍需加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监管,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上市公司 财务业绩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邵毅平 钟晴
近年来,会计造假案时有发生,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质疑,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正面临着巨大的信任危机。本文选择由赊销行为产生的应收账款为检测点,对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中披露的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的静态财务数据和动态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一些笔者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文 肖虹梅 李婧
文章以沪深两市对外公布的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债务重组准则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及每股收益的影响,揭示出债务重组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为某些上市公司留有了粉饰报表的潜在可能以及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债务重组 净利润 每股收益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书怀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7—2009年深沪两市A股年报业绩预告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分析,从一个侧面检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效果。实证结果显示,信息公平披露规则的效果并不明显,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仍然存在。因此,应尽快制订《办法》的配套措施,建立内部知情人定期报告制度;加强自愿预测信息披露的监管,引入信息质量评级制度;积极培育证券分析专业机构,形成基于市场预期的业绩预告比较基准。
关键词:
业绩预告 信息含量 公平披露 事件研究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景麟 吴庆跃 谭博仁
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是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城商行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将自身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共有城商行125家,较上年底减少3家。截至2022年4月,除锦州银行外,其余29家上市城商行均已公布2022年度报告。从各行年报可以看到,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晓霞
在对年报披露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信息对股价的影响,得出了在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中进行年报披露信息分析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为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做出合理、科学的判断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年报披露信息 股价 灰关联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素云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对证券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意见作为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鉴定,对报表使用者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06年非标意见的分析,反映非标准意见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以期对规范审计市场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非标性意见 监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颜志元
财务会计信息是年度报告的核心,会计问题也就是投资者关注的年报焦点。本文从审计意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四个角度分析深市上市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普遍存在的会计问题。本文认为,部分审计意见类型值得商榷,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运用能力尚侍改进,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调整比较严重。
关键词:
审计意见 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 上市公司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殷德全 齐飞 杨启明
分报告一:财务报表审计情况分析截至2018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3503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5月1日至8月30日有另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在3512家上市公司中,沪市主板1411家、深市主板476家、中小企业板907家,创业板718家。40家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证券所)实施了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审计工作。一、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在证券所出具的3512份上市公司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3452份,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7份,无法表示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