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5)
2023(12361)
2022(10224)
2021(9080)
2020(7377)
2019(16576)
2018(16254)
2017(30837)
2016(16729)
2015(18623)
2014(18661)
2013(18377)
2012(17516)
2011(16025)
2010(16196)
2009(15361)
2008(15606)
2007(14311)
2006(13038)
2005(12289)
作者
(48882)
(40787)
(40549)
(38495)
(26202)
(19493)
(18306)
(15663)
(15538)
(14756)
(14150)
(13823)
(13488)
(13174)
(13168)
(12564)
(11967)
(11922)
(11869)
(11593)
(10553)
(10110)
(9824)
(9450)
(9251)
(9230)
(9121)
(9092)
(8167)
(7940)
学科
(72462)
经济(72351)
管理(53609)
(49950)
(40928)
企业(40928)
中国(24384)
(21723)
方法(21452)
地方(21431)
(20780)
(19662)
业经(19572)
数学(17369)
数学方法(17116)
(15296)
银行(15277)
(14690)
(14680)
金融(14677)
(14308)
农业(14187)
(13262)
财务(13221)
财务管理(13180)
(13126)
企业财务(12632)
(12620)
贸易(12604)
环境(12257)
机构
学院(243737)
大学(242830)
(100912)
经济(98704)
研究(88943)
管理(86889)
理学(72057)
理学院(71140)
中国(70056)
管理学(70033)
管理学院(69537)
(54306)
(52973)
科学(51359)
(45426)
(40695)
财经(40376)
研究所(40034)
中心(39759)
(38026)
(36312)
(34957)
师范(34637)
北京(34246)
(32448)
(32325)
经济学(31419)
业大(31062)
财经大学(29549)
农业(29025)
基金
项目(149876)
科学(118656)
研究(114341)
基金(107298)
(92614)
国家(91734)
科学基金(78462)
社会(73843)
社会科(70047)
社会科学(70033)
(59205)
基金项目(55261)
教育(52418)
(49457)
自然(47383)
自然科(46216)
自然科学(46207)
编号(45986)
自然科学基金(45368)
资助(43348)
成果(39938)
(37438)
重点(34710)
课题(34340)
(33411)
(33092)
(31236)
国家社会(30710)
发展(30521)
(29989)
期刊
(127423)
经济(127423)
研究(83461)
中国(60654)
(44768)
(37070)
学报(36536)
管理(36289)
科学(33540)
教育(33096)
(30474)
金融(30474)
大学(28521)
学学(26515)
农业(24418)
财经(22053)
业经(21114)
技术(21002)
经济研究(19715)
(18991)
问题(16418)
(13305)
(12735)
国际(11767)
世界(11653)
(11601)
图书(11573)
现代(11266)
(11163)
论坛(11163)
共检索到404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丁伟  
三类特殊涉外合同的准据法制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根植于计划经济的土壤,其浓厚的法律属地主义倾向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及国际通行规则不相吻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推动该制度的转型发展已势在必然。国家层面正在推进的民法典编纂工作为该制度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丁伟  
三类特殊涉外合同的准据法制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根植于计划经济的土壤,其浓厚的法律属地主义倾向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及国际通行规则不相吻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推动该制度的转型发展已势在必然。国家层面正在推进的民法典编纂工作为该制度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陶立峰  高永富  
2012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对专属管辖范围进行了扩张,进一步完备了我国专属管辖制度。但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纠纷仍然保留为由我国法院专属管辖,排除其他国家法院对该类合同纠纷进行管辖,既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也与新增专属管辖案件存在一定程度重迭,故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重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立武  
案情简介■刘某于2011年8月入职某建筑工程公司,担任英文翻译职务,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刘某月基本工资人民币15000元(税前),另有季度奖和年终奖。劳动合同期限自2011年8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15日,刘某被派往建筑工程公司在坦桑尼亚承建的工程工作。2012年2月,因工作需要,刘某被建筑工程公司安排在卡塔尔的项目工作。2012年6月,刘某回国后双方因拖欠工资和奖金、岗位调整等问题产生争议,诉至法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丽明  
涉外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大体上与国内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是一致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有其特别之处,但必须明确的是涉外消费争议不需要另外设立一个仲裁机构,在消委会内设立的消费争议仲裁机构可以受理小额涉外消费争议案件。涉外消费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有其特殊性,程序上常常会涉及到域外送达、取证,并且仲裁裁决很有可能需要到外国进行承认和执行。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国锋  
判例法是一种法律,判例只是提炼形成判例法的原材料。中国具有建立涉外民商事判例法制度的需求基础、哲学基础、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涉外民商事判例法地位的确立应放置在我们现有的法律架构中,以成文法作为第一法源,判例法作为第二法源,使严格规则主义与法官自由裁量相结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包春静  
就具体的业务操作层面而言,现在商业银行的制度监督体系都围绕着查漏补漏这一个思维定式。从另一视角探析制度监督体系,应该说另有他途。制度不可能堵住所有的漏洞,要进行体系外补救。从长远来看制度执行要从观念和文化着手。应该设立观念锻造中心、不良倾向监控信息中心和资金流向敏感路途报警系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丁勇  
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已正式下发,这是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文试图在回顾历史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验方案做一整体的概括和分析,以为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哲伟  
正确确定合同准据法是有效解决国际借款合同法律冲突的关键 ,准据法的确定一般应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有管辖权的法院确认原则。就国际融资实践而言 ,国际借款合同的准据法的适用范围是很广的 ,但在涉及当事人身份能力、合同形式以及有关诉讼程序等问题上却不适用合同准据法 ,而受其他有效法律的调整。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郝昭成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由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给税收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巩丽霞  
随着经济全球化,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也日益增多。因涉外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之债,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各国相继立法就其法律适用问题予以专门规定。然而纵观我国的相关立法,却可谓付之阙如。实体法并无相关规定,而冲突法领域也仅有《民法通则》第146条的规定,过于原则、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吴常青  薛大政  李晨蕾  
[目的/意义]美国1978年颁布的《涉外情报监控法》建立了涉外情报监控法院制度,但因该制度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发挥制约情报监控权的功能。如何改革该制度以平衡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保障遂成为美国涉外情报监控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规范分析等方法,分析涉外情报监控法院制度的建立、发展和社会各界对该制度的批评及回应。[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该制度存在缺乏对抗性、秘密性、法官选任不合理和缺少必要知识信息等问题。2015年《自由法案》虽力图通过改革解决上述问题,但结果不尽人意,进一步改革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君  
近年来,境内非居民跨境收支增长较快,已经成为我国跨境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对境内非居民涉外收支统计中存在定义标准不一、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对涉外收支监管尺度松紧不一、流量和存量数据无法比对等问题,对其跨境收支的统计、监测和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剖析境内非居民涉外收支统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任学强  
电子数据在企业跨国经营中被广泛应用,主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普遍承认其独立证据地位,电子证据也就成了涉外诉讼的主要证据。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没有赋予电子数据独立的证据地位,以及企业对电子数据的收集、保管、提取制度薄弱等原因,导致企业在涉外诉讼中电子证据意识薄弱,不能举证,可能因此而败诉,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企业应树立独立电子证据观念,完善电子数据制度,聘请专业电子数据服务商,提高电子数据的证明力,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