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9)
2023(7022)
2022(6064)
2021(5562)
2020(4584)
2019(9986)
2018(9463)
2017(17881)
2016(10048)
2015(11079)
2014(11187)
2013(11333)
2012(11064)
2011(10116)
2010(10302)
2009(9926)
2008(10387)
2007(9773)
2006(8887)
2005(8582)
作者
(30927)
(25885)
(25624)
(24692)
(16647)
(12546)
(11858)
(9869)
(9846)
(9416)
(8985)
(8959)
(8486)
(8453)
(8306)
(7897)
(7665)
(7587)
(7504)
(7304)
(6720)
(6287)
(6254)
(6077)
(5863)
(5811)
(5661)
(5596)
(5235)
(5144)
学科
(48310)
经济(48259)
管理(31550)
(28309)
(24702)
企业(24702)
方法(17348)
数学(13663)
地方(13521)
中国(13508)
数学方法(13365)
(12943)
(12245)
(11134)
业经(10388)
理论(10114)
(9803)
地方经济(8466)
(8114)
金融(8112)
(7949)
财务(7932)
财务管理(7910)
教育(7883)
(7754)
农业(7729)
企业财务(7537)
(7513)
银行(7498)
(7163)
机构
大学(160267)
学院(156175)
(61026)
经济(59573)
研究(55504)
管理(54471)
理学(45521)
理学院(44845)
管理学(43871)
管理学院(43535)
中国(42854)
(35258)
科学(34397)
(31165)
(29152)
(26303)
研究所(26037)
(25266)
师范(25076)
中心(24390)
财经(23932)
(23540)
北京(22428)
(21450)
(20832)
师范大学(20405)
业大(19869)
(19437)
经济学(19350)
农业(18127)
基金
项目(93513)
科学(73931)
研究(69425)
基金(67776)
(59201)
国家(58656)
科学基金(49686)
社会(44965)
社会科(42361)
社会科学(42351)
(35759)
基金项目(34947)
教育(32451)
(30910)
自然(30749)
自然科(30009)
自然科学(30001)
自然科学基金(29467)
编号(27969)
资助(27564)
成果(25017)
重点(21794)
(20910)
(20411)
课题(20141)
(18812)
国家社会(18681)
教育部(18035)
(17661)
创新(17495)
期刊
(77712)
经济(77712)
研究(53900)
中国(34896)
学报(27335)
(26712)
科学(23734)
教育(23424)
管理(22923)
(21527)
大学(20661)
学学(18864)
(15789)
金融(15789)
财经(14418)
农业(13828)
技术(13408)
(12615)
经济研究(11421)
图书(11264)
业经(10850)
问题(10366)
书馆(8699)
图书馆(8699)
(8480)
(8454)
技术经济(7933)
(7713)
论坛(7713)
资源(7556)
共检索到256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淑文  张维  
马克思对于生产价格的理论推导是建立在对理想的市场经济的抽象之上的,而均衡价格更关注具体的经济行为。《资本论》将价值范畴分为三个视域,即"价值、价格、利润率"视域、"市场价值、市场价格、一般利润率"视域、以及"生产价值、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率"视域。在生产价格的视域中,剩余价值的实现不是关注点。视域的非合理跨越会导致价值实现的双重标准问题。价值的实现一直以价值规律为前提,马克思已经完全解决了李嘉图第二难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朝龙  
金融资本是《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逻辑行程中的一个潜在的环节。希法亭和列宁把《资本论》潜含的金融资本理论发掘出来,并据此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金融资本积累包含着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两个方面,当生产性积累遇到危机时,金融资本试图通过加强非生产性积累来解决危机,结果饮鸩止渴,不但解决不了危机,反而使危机越来越严重,这就是金融资本自身中的悖论逻辑。当代金融资本推动了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也造成了寄生阶层的膨胀、中产阶级的衰落、新民粹主义的崛起以及全球化的逆转。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社会表现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国际关系危机,皆是金融资本内在矛盾的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否定资本的是资本自身,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否定金融资本的是金融资本自身。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坚  
寻求所谓"不变价值尺度"是李嘉图毕生全心关注但并未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李嘉图价值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方经济理论界认为斯拉法在《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中所建立的"标准合成商品"解答了李嘉图提出的"不变价值尺度"的难题,从而恢复了斯密到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传统.究竟什么是李嘉图寻求的"不变价值尺度"?李嘉图为何寻求它?斯拉法从哪方面入手解决李嘉图的难题?他的理论和李嘉图理论之间有何联系?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一些看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利用非替代性定理的逻辑 ,在规模收益不变、充分竞争、生产者追求价值最大或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 ,从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的角度证明了商品的价值、以及作为投入的资本品价值可以由活劳动投入的数量同时决定 ,从而证明了在包括物化劳动的情况下 ,商品的价值由所投入劳动量决定、商品交换是等量劳动相交换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说明商品价值的决定与任何需求条件即消费者偏好和资源禀赋条件没有任何关系。发现了劳动价值论形成李嘉图难题的原因在于其前提 :等量的劳动时间投入只能够创造出与此投入相等的商品价值 ,因为劳动时间不会发生变化。但如果再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节约劳动时间或生产出更多数量的产品 ,创造出比全部劳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潘志强  陈银娥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和完成者的斯密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方法与立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和不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作为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点和平台;应从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发展劳动价值论,探索和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杨  
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1月,日本著名理论家不破哲三在日本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前卫》上连续4期刊载文章,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未来社会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不破哲三发表的《〈资本论〉中的未来社会论》作为日本共产党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了理论智慧。不破哲三在厘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界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了未来社会的样态和特征,体现出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研究的鲜明风格,树立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一面独特的旗帜。当然,不破哲三发表的《〈资本论〉中的未来社会论》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雯  李建平  黄瑾  
要明确《资本论》开篇的商品究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还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商品,就必须正确理解逻辑与历史相一致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分析表明,《资本论》开篇的商品首先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历史起点相一致,但同时也与人类社会商品生产的历史起点相一致。马克思肯定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建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把商品作为逻辑起点是经过慎重选择、大有讲究的,而"思想具体"只能出现在《资本论》逻辑行程的终点而不是相反。要正确而又深入地研究《资本论》商品的性质和其他争论问题,必须以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为导向,要熟悉《资本论》的有关文本和创作史,特别要懂得马克思所应用的辩证法,这样才能沿着科学的方向不断前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叶琪  
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原始逻辑起点,以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逻辑起点,从三个层面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阐述:一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根本原因;二是揭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如破坏自然生产力、破坏劳动力的可持续性、破坏生产的可持续性、割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三是生态环境问题化解,主要包括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叶琪  
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原始逻辑起点,以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逻辑起点,从三个层面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阐述:一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根本原因;二是揭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如破坏自然生产力、破坏劳动力的可持续性、破坏生产的可持续性、割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三是生态环境问题化解,主要包括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宽欣  
从货币的演化看,货币的内生与外生都具有必然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下,货币具有内外共生特征;从现实经济中市场主体的实际认知特点和二战后许多国家货币政策的实践看,货币中性论未有效反映经济社会的实际,现代市场经济下,货币具有明显的非中性特征;从理论和经济发展实况看,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一种比单一规则理论更具有实用价值的货币政策,它符合社会实际的发展需要,是一项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的货币政策规则。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丁为民  
《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和第一篇,共同构成马克思经济学的个别资本再生产理论。第二篇与第一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其主要研究对象和结构是什么?先做一个简介。研究对象:资本周转问题。同资本循环一样,资本周转也是研究个别资本运动,成为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基础,是马克思经济学再生产理论的组成部分。对于认识当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丁为民  
《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和第一篇,共同构成马克思经济学的个别资本再生产理论。第二篇与第一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其主要研究对象和结构是什么?先做一个简介。研究对象:资本周转问题。同资本循环一样,资本周转也是研究个别资本运动,成为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基础,是马克思经济学再生产理论的组成部分。对于认识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恩富  段学慧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梳理了《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思想,主要研究了共产主义再生产、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共产主义的各种基金、农业和土地制度、分配制度、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教育和人的发展等内容,并从中发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恩富  段学慧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梳理了《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思想,主要研究了共产主义再生产、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共产主义的各种基金、农业和土地制度、分配制度、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教育和人的发展等内容,并从中发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