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1)
2023(3746)
2022(2977)
2021(2825)
2020(2243)
2019(5163)
2018(5029)
2017(9403)
2016(5194)
2015(5867)
2014(5975)
2013(5948)
2012(5639)
2011(5445)
2010(5644)
2009(5562)
2008(5947)
2007(5501)
2006(5131)
2005(4797)
作者
(16876)
(14106)
(13975)
(13342)
(9283)
(6839)
(6362)
(5417)
(5310)
(5121)
(4865)
(4847)
(4745)
(4668)
(4621)
(4286)
(4175)
(4042)
(4016)
(3961)
(3792)
(3461)
(3431)
(3346)
(3216)
(3159)
(3143)
(2932)
(2899)
(2725)
学科
(24352)
经济(24324)
管理(18799)
(16412)
(15153)
企业(15153)
方法(9889)
(8343)
理论(7864)
中国(7030)
数学(6901)
(6856)
数学方法(6813)
(6127)
业经(5926)
教育(5277)
(5241)
(5194)
资源(4894)
(4736)
财务(4722)
财务管理(4717)
(4629)
金融(4625)
企业财务(4594)
(4288)
银行(4279)
(4095)
农业(3938)
(3846)
机构
大学(93424)
学院(89683)
(35217)
经济(34398)
管理(31752)
研究(29707)
理学(26561)
理学院(26265)
管理学(25839)
管理学院(25673)
中国(23162)
(20079)
(18979)
科学(18710)
(15607)
财经(15092)
(14234)
师范(14137)
研究所(14123)
(13810)
(13573)
北京(12858)
中心(12489)
(12237)
经济学(11917)
(11480)
师范大学(11424)
财经大学(11209)
业大(10715)
经济学院(10496)
基金
项目(52948)
科学(41605)
研究(39583)
基金(38726)
(33538)
国家(33247)
科学基金(28156)
社会(25635)
社会科(24090)
社会科学(24080)
基金项目(19778)
(19770)
教育(18899)
自然(17339)
(16894)
自然科(16780)
自然科学(16775)
自然科学基金(16503)
编号(16232)
资助(15723)
成果(14907)
(12273)
重点(12156)
课题(11261)
(10926)
国家社会(10824)
教育部(10716)
(10498)
(10483)
大学(10131)
期刊
(43297)
经济(43297)
研究(29048)
中国(18427)
学报(16634)
(16099)
科学(13853)
教育(12704)
管理(12206)
大学(11831)
(10803)
学学(10655)
财经(9810)
(8518)
(7673)
金融(7673)
图书(7455)
农业(6871)
技术(6463)
经济研究(6213)
问题(5989)
书馆(5724)
图书馆(5724)
资源(5586)
业经(5377)
(4629)
技术经济(4189)
(4058)
现代(4052)
理论(4013)
共检索到138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资源配置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和指导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资源配置的首要前提:生产资料的先行分配资源配置,是我们...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昆仑  
马克思等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是通过四种机制的合力作用配置资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微观和宏观两大层面具体细致地阐述了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方式方法。从特定意义上来说,《资本论》也是《市场经济运营学》,应当更深入、更全面地挖掘解读传播《资本论》所蕴含的丰富思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云中  
马克思经济学中涉及、蕴涵和体现着广泛大量的资源配置问题和理论。其内容包括 :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的理论 ;资源配置的方式或形式的理论 ;生产要素构成理论 ;生产要素作为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理论 ;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理论 ;宏观经济研究的对象、出发点和中心问题的理论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若干规律和关系的理论 ;商业对于社会资源配置作用的理论 ;银行和信用对于社会资源配置作用的理论 ;农业中社会资源配置的理论等。与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相比 ,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或优势。这表现在 :科学的世界观与具体研究方法的统一 ;经济表面现象的描述和内在本质分析的统一 ;资源配置方式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屈炳祥经济增长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门专门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的产物。但是,如果不是出于某种固定观念,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明权应当归马克思,至少有马克思的一份。我们看到,在《资本论》中,马...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建  
保持生产连续性,加快资本周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途径之一。生产连续性也是宏观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的速度经济观,可以发现:连续性产生于大规模的协作、分工与机器生产,进而是资本循环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就是社会再生产连续性的中断;而相应的制度创新是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这些思想对于理解现代经济的运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傅殷才  屈炳祥  
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微观经济学的贡献傅殷才屈炳祥本文是《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①一文的姊妹篇。《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大全,其内容丰富、广博,令人叹为观止。在微观上,它既科学地揭示了资本家如何从雇佣劳动者那里获得剩余价值或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苑苑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了劳动本体论思想,这一思想分别在"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劳动价值论"中"商品"这一研究起点的选取、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商品拜物教理论,"货币转化为资本"中"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的买和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中工资的本质、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资本的积累"中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论述从未脱离马克思以劳动为本体的思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工资由主体论所规定:工资不仅是外在的壳——工资形式,也是内在的瓤——针对资本的批判,突出阶级关系当事人对于工艺者的系统支配性。《资本论》范畴学取决于经济理论的两面性:“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工资既是资本的经济结果,也是资本的统治前提。马克思抓住“资本工资”这个论证中心,工资一般的理解维度据此定格为“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这一模式。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资本论》实质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工资范畴学”,作为两重统一的规定性:算法工资(主体范畴)与雇佣工资(经济范畴)的统一以及阶级工资(劳动力社会价格)与市场工资(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统一。《资本论》工资的系统实现论从中得以确认。一旦从资产者的权利意识的束缚中走出,“工资拜物教”即被瓦解,围绕生活资料安排的系统规划将替代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单一追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玲  
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中的有关理论包涵着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本文并不想牵强附会地套用马克思的某些论述来证明其人力资本观 ,而只希望通过分析马克思的资本理论 (其中主要是分析资本特性、资本再生产和资本运动总过程的理论 )和劳动价值论 ,来探讨人力的资本化问题 ,其中将重点论述人力资本的资本特性和人力资本运动总过程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巴巴克·阿穆尼  高静宇  
马克思《资本论》在英国和美国的传播与接受可分为三个阶段:1867~1914年,1915~1989年,1990-2017年,其间包括《资本论》英译本以及相关研究论著的出版。对《资本论》150年间在英语世界传播和接受过程的梳理,将为《资本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文献整理的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一再说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体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但多年来并未在我国学界形成共识。由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讲过"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在《资本论》中又讲:"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有学者就认为这是讲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文认为,只要认真地从系统性和整体性上把握《资本论》和其他有关著作中的研究对象问题,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马克思是紧密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及其经济规律的。但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不是其研究对象。作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体现资本主义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体系基础层次的资本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过去所学的苏联教材中忽略了这个重要理论问题,我国一直不重视甚至无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应弥补这一缺失。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世祯  
在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十分必要。我国学术界由于长期忽视对《资本论》的学习与研究,以至于出现诸多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的误读与误解,特别是见诸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货币与纸币的关系、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年剩余价值率与年利润率的关系以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之间的关系等,亟需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学习与研究进行辨正。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贾甫  
在私有产权和市场机制作用下,效率和公平问题成了一对难以逾越的矛盾,而废除私有产权或市场机制无益于矛盾解决。因此,唯一的出路是推进产权改革。对此,有两条路径:一是建立二元产权结构,二是推动共有产权发展。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看,共有产权优于二元产权结构。但是,共有产权也面临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相互蚕食的风险。据此提出了"两步走"策略:第一步,政府顶层设计出合理的产权结构;第二步,采取试验-推广的方式推进共有产权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作云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或从总体上来理解的生产关系。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实践问题。目前,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研究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并把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严格区别开来,不仅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也具有形势上的紧迫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