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643)
2022(2263)
2021(2374)
2020(2000)
2019(4476)
2018(4604)
2017(8433)
2016(4959)
2015(5642)
2014(5863)
2013(5831)
2012(5787)
2011(5399)
2010(5635)
2009(5703)
2008(6111)
2007(5961)
2006(5455)
2005(5137)
2004(4528)
作者
(15860)
(13368)
(13014)
(12698)
(8646)
(6502)
(6006)
(5269)
(5047)
(4923)
(4708)
(4617)
(4401)
(4364)
(4253)
(4025)
(4011)
(3877)
(3873)
(3840)
(3677)
(3270)
(3238)
(3158)
(3058)
(3006)
(2976)
(2961)
(2810)
(2673)
学科
(25570)
经济(25541)
管理(16202)
(10780)
(10566)
(9969)
企业(9969)
方法(7251)
理论(6728)
中国(5979)
教育(5565)
地产(5273)
(5273)
房地(5273)
房地产(5273)
数学(4909)
(4761)
数学方法(4744)
(4609)
(3977)
城市(3863)
经济学(3848)
业经(3841)
(3782)
经济管理(3697)
城市经济(3576)
(3414)
银行(3401)
(3352)
金融(3351)
机构
大学(85015)
学院(79953)
研究(28689)
(27634)
经济(26865)
管理(24864)
中国(21936)
理学(19514)
(19211)
理学院(19196)
科学(18695)
管理学(18642)
管理学院(18482)
(15790)
(15771)
(14175)
师范(14043)
(14041)
研究所(13988)
中心(12664)
北京(12518)
(12470)
财经(12077)
师范大学(11364)
(11259)
(10750)
业大(10362)
农业(9824)
(9726)
教育(9719)
基金
项目(41493)
科学(31113)
研究(30913)
基金(28640)
(24923)
国家(24661)
科学基金(19892)
社会(18264)
社会科(17046)
社会科学(17040)
(15460)
教育(15413)
基金项目(14036)
成果(13590)
(13488)
编号(13002)
资助(12560)
自然(12145)
自然科(11856)
自然科学(11853)
自然科学基金(11628)
课题(9594)
重点(9516)
(9312)
大学(8395)
(8388)
项目编号(8307)
(8115)
(8019)
教育部(7930)
期刊
(39161)
经济(39161)
研究(28879)
中国(18890)
学报(17077)
教育(15503)
(14394)
科学(13161)
大学(12636)
(11747)
学学(11266)
管理(10231)
财经(8037)
图书(8008)
农业(7598)
(7540)
金融(7540)
(7046)
技术(6542)
书馆(6161)
图书馆(6161)
(5305)
经济研究(5247)
问题(5080)
理论(4387)
(4242)
业经(4222)
(4075)
论坛(4075)
实践(3931)
共检索到137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启雯  
王昶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学者,师从沈德潜,是清代格调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清代格调派副将。他在诗文方面颇有成就,其《湖海诗传》所选诗歌可与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相承接。《蒲褐山房诗话》是其诗集中为诗人写的小传的集合,反映了他的诗学思想。概而述之,他的诗学思想大致包括诗歌内容要有风雅之旨,语言要清新典雅,意境要高远恬淡几个方面。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付建国  
《北江诗话》为清代洪亮吉所作的著名诗学理论著作,其所涉及的诗学观念甚有创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集中体现了其诗歌创作成熟阶段的诗学思想及观念,其主要观念概括为:重性、情,尚真气,重视学问,别开生面,不拘一格。考察洪亮吉中进士的都下生活时期所作诗歌,可知其诗学思想已在其时的诗歌创作中初具雏形。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正道  
《蜀中诗话记》是明曹学佺《蜀中广记》的一部分,分四卷,二百七十二条,内容主要涉及巴蜀籍及游宦巴蜀文学家之生平创作、趣闻轶事、掌故传说,兼与文学相关的蜀中风物民俗。不过,由于编选时间过于仓促,缺乏精审和考覆,存在着误收、误判或考据、引证等类的讹误。文章选取其中讹误比较明显的五条进行仔细梳理和考辩,力图有所匡正。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侯富芳  
从《明诗综》中摘出的《静志居诗话》单行本至少有卢文?的二十二卷本、周中孚的二十二卷本和扶荔山房姚祖恩二十四卷本三个版本;目前的记载表明扶荔山房大约刻印过四部著名的书。扶荔山房的姚祖恩不是《史记菁华录》的作者姚苧田;姚祖恩辑出单行的《静志居诗话》并不完全等同于《明诗综》中所附"静志居诗话"或"诗话"。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思梦  黄晓丹  
清代嘉道年间著名才女汪端所编纂《明三十家诗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女性作家编纂的男性诗歌总集,诗选中所蕴含的评诗标准,体现了汪端独有的诗学思想。研究诗选的编选动机对于把握清人对明代诗坛的看法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汪端《明三十家诗选》中所蕴含的清真为旨、知人论世、以诗存人诗学思想展开研究,深入论述汪端乃至清代文人对明代诗坛的看法,进一步完善清人编选明诗的体系框架,并将其投射于清代女性文学研究之中。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郭代模  
~~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金科  
从1221年朝鲜产生第一部诗话集开始,到20世纪中叶,朝鲜共产生了近百部诗话集。这部壮观的历史,已经汇入东方诗话的洪流,成为东方诗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人诗话》是朝鲜诗话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诗话专集。其内容丰富、纯粹,创作意图明确,创作思想自觉、自主,无论用古今诗话观念和实际去评价,还是用当时和后人的观点来衡量,《东人诗话》都堪称朝鲜诗话成熟的标志。它推动了朝鲜诗话创作的繁荣和诗学的兴盛。同时,也为后代的诗话创作树立了典范。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爱斌  
“体制”是严羽诗论的核心概念,但因习焉不察的割裂与混淆,其确切内涵与本来面目未能完整呈现,也妨碍了对严羽诗论体系及诗学思想的整体理解。藉由文本精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可知《沧浪诗话》中“体制”概念指向诗歌作品完整而具体的本体存在,这一基本内涵不因其《诗体》中辨体角度不同而互异。诗之“体制”不仅包含“词理意兴”等基本要素,且以“格力”“兴趣”“气象”“音节”等为之“用”,以更充分表现诗体的内在品质和艺术力量。其中“格力”以诗意为本,是诗中整体思想情感所表现的精神力量;“兴趣”以诗情为本,是诗体所表达的自然感发、含蓄蕴藉的情致和意趣;“气象”以诗象为本,是诗体所呈现的自然雄浑的整体艺术形象;“音节”以诗语为本,是诗体中充分韵律化、表意化的艺术语言。着眼于贯通式诗歌体制观,可对《沧浪诗话》的概念关系和整体结构获得更切近实际、更切合语境的理解。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穆笛  
《瘿晕山房诗删》十三卷,续编一卷。清罗天尺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三十一年(1766)刻本。八册。题"顺德罗天尺履先"。半叶十行二十一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书口上刻"瘿晕山房诗删"。框高17厘米,宽12.8厘米。前有彭端淑、何梦瑶序,郑虎文、惠士奇、张汝霖、蔡时田、彭端淑原序。末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罗天俊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德  
"气"作为中国诗学的基本范畴,从客体方面,启示着一种生命生成的宇宙精神,从主体方面,表现为充满生命动感的人格基质。而它最终的诗学意义,在于超越主客对立,以整体的人格结构,化合宇宙生命,昭示中国诗学的整体精神。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程林华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凌冬梅  
本刊去年9月曾刊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生凌冬梅《"故山归计何时决":〈漫话东坡〉》一文,受到读者欢迎。今再续刊其所写莫砺锋教授论诗说诗两书之合评。莫砺锋先生于1979年至1984年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员会主任。出版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朱熹文学研究》、《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唐宋诗歌论集》、《杜甫诗歌讲演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者的心灵诗学》一书基于对教育技术化时代的专业主义、行为主义教师教育理论的反思,针对苏格拉底的“谁是懂得人性和具有心灵美德的教育者”这一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进行哲学探寻,通过对教育者心灵完整性的理论化建构,探寻了教育者自我塑造的精神实践,诠释了教育者的心性品质和心灵美德,描绘了教育者的心灵气象和精神气质,建构了教育者的理智德性、情感德性、伦理德性、技艺德性同构互成的教育美德,提出了教育者心性秩序主体化建构的心灵诗学和生命美学,从而回答了“谁是技术时代的真正的教育者”这一教育的本原性问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宗美  
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以跨文化的眼光和视野将文类划分为戏剧、抒情诗和叙事文学,同时指出中国诗学作为一种"情感—表现的"诗学产生于抒情诗的背景。这种以文类为基础构建理论体系的特殊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反观自身诗学体系的方法性启示。从文类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中国诗学体系,我们会对它的"情感—表现"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作为基础文类的抒情诗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创性诗学观念,对于这种"情感—表现"诗学的生成与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段吉方  
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切入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是中西阐释学理论所给予的理论启示。深化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建设中国阐释学的路径之一。中国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并非是要建立一种新的阐释学理论,而是要强调重点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出发,将中国阐释学的研究与发展根植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本阐释的基础之上,倡导中国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自文本始,经过充分的文本阐释工作,最终走出文本,锤炼文本阐释的诗学、美学与哲学特质。公共阐释论及相关论述揭示了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在文本阐释诗学构建中的理论资源,提出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对推动和加强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