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3)
2023(9969)
2022(8459)
2021(7805)
2020(6780)
2019(14724)
2018(14696)
2017(27957)
2016(14843)
2015(16359)
2014(15824)
2013(15191)
2012(13902)
2011(12573)
2010(12999)
2009(12588)
2008(12696)
2007(11890)
2006(10505)
2005(9613)
作者
(39893)
(33233)
(33108)
(31343)
(21346)
(15798)
(15007)
(12775)
(12688)
(11940)
(11490)
(11187)
(10865)
(10565)
(10368)
(10232)
(9739)
(9644)
(9643)
(9387)
(8317)
(7873)
(7862)
(7799)
(7589)
(7469)
(7458)
(7284)
(6546)
(6437)
学科
管理(54612)
(53989)
经济(53825)
(52660)
(47177)
企业(47177)
方法(22374)
(19269)
中国(18731)
(18519)
数学(16640)
技术(16501)
数学方法(16398)
业经(16071)
(13574)
银行(13561)
(13547)
理论(13266)
(12896)
技术管理(12268)
(11996)
财务(11970)
财务管理(11940)
(11918)
金融(11914)
(11670)
(11355)
企业财务(11331)
保险(11263)
(10751)
机构
大学(211022)
学院(208410)
(85920)
经济(84087)
管理(82445)
理学(69400)
理学院(68662)
管理学(67626)
管理学院(67183)
研究(65408)
中国(54601)
(47970)
(43303)
财经(36430)
科学(36208)
(33235)
(32839)
(31202)
中心(30521)
北京(27482)
研究所(27313)
财经大学(26982)
经济学(26684)
(26507)
师范(26305)
(26189)
(25379)
业大(24743)
(23667)
经济学院(23614)
基金
项目(131288)
科学(105978)
研究(100895)
基金(96769)
(81968)
国家(81222)
科学基金(71752)
社会(68476)
社会科(63926)
社会科学(63905)
(51211)
基金项目(50647)
教育(46933)
自然(43614)
自然科(42683)
自然科学(42673)
(42576)
自然科学基金(41983)
编号(39683)
资助(37952)
成果(34158)
(33034)
(31577)
(29902)
创新(29879)
重点(29200)
课题(28369)
国家社会(28135)
教育部(26857)
(26502)
期刊
(100838)
经济(100838)
研究(70667)
中国(48475)
(40416)
管理(35125)
学报(28104)
科学(27626)
教育(26573)
(26309)
金融(26309)
(23760)
大学(23207)
学学(21543)
财经(20034)
技术(18259)
(17123)
经济研究(15306)
业经(15024)
农业(14928)
问题(12398)
科技(11509)
技术经济(10998)
财会(10065)
(10047)
(9926)
理论(9926)
(9686)
论坛(9686)
现代(9664)
共检索到331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祥武  
作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法,《社会保险法》对我国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作出了系统性安排和原则规定。本文从立法技术、理念、策略等方面分析梳理了社会保险法的制度创新与不足之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朝才  李天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发展又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基础,因而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法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法实施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且这种正向影响长期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实施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社会保险实际缴费率低、初创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实施强化了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监管和对劳动力雇佣的保护,劳动力成本随之上升,企业有动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抵御利润下降的风险,进而可以激励企业使用相对价格较低的资本要素替代劳动力,“倒逼”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评估该法的实施效果领域的文献,对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完善社会保险激励补偿机制方面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朝华  肖宁  
目前,在许多地方出现了因企业发不出工资而影响社会安定的情况,但同样有不少企业生产不景气的珲春市显出一派平静、祥和的气氛。在许多地方的社会保险机构为社会保险基金收缴难而一筹莫展的时候,珲春市却出现了企业主动、及时向市社会保险公司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喜人局面。究其原因,这都是因为珲春市建立了一套成功的社会保险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白宁  
社会保险权是社会保险争议法律救济制度的基础,保障公民的生存权是公民的基本社会权利,属于社会保障权的范畴。社会保险权在建立、实现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争议,我国现行法律主要通过劳动争议处理和行政争议处理解决社会保险争议,这种二元化的处理模式实践中出现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公法"私法化"、行政争议处理的契合性不足以及法律救济程序的"繁琐"等问题。本文结合社会保险争议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确认公法属性,分离社会保险争议;完善行政处理机制,提升契合度;优化救济机制,高效处理争议等实践路径,切实维护社会保险权利人的权利和利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邢会强  
我国社会保险的"费改税",在立法层级上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社会保险税法",而不能再像以前税法制定时的通常做法那样由国务院制定"社会保险税暂行条例"。我国制定"社会保险税法"的同时,《社会保险法》的相关条文以及我国现有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也应同时予以修订。鉴于社会保险税的特殊性,相关的税法理论也应予以拓展,如传统的税收法定原则应发展为"税收动态法定原则",应变通税收的无偿性特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玉焕  
新《保险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促进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笔者着重分析了免责条款的告知形式不够严谨、退保的规定模糊不清、未限定保险投资的管理模式和风险投资比例、对保险业务分类标准与企业会计准则不一致、保险公估人被边缘化等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磊  刘文华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经历了国家保障、变革过渡时期后,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并呈现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家公权力为手段、以互助共济为基石等特点。社会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如制度设计不合理、保障能力不可持续以及救济渠道不甚顺畅等问题,需要我们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顶层设计优化框架,促使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发展,走向成熟。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逸飞   孙康   李静  
本文基于2007-2015年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数据集,将2011年颁布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劳动力保护影响企业创新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会通过创新激励效应倒逼企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在经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考虑到创新行为的不可逆和不确定性特征,劳动力成本上升会推动企业调整研发要素的结构配置,在创新资本投入方面,企业更多增加对产学研的创新投入,不仅有利于企业控制研发失败的风险,更有利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借助科研机构扬长避短,进而提升企业创新。同时,出于降成本、控风险的考虑,企业也会主动减少自主式研发创新投入。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对融资能力较强、水平治理能力较高、企业家认知能力较强和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强。在劳动保护日益加强的背景下,本文为劳动力保护能通过倒逼式促进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志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以及国务院颁布的有关保险的条例和决定的实施,为我们研究社会保险与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关系,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笔者通过对这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的学习,就二者的关系问题谈一点认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徐怡哲  
2010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称《社会保险法》),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社会保险法》是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第一部基本大法,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白宁  
工伤认定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前置程序,决定着受伤或患病职工是否具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从工业社会发展的脉络来看,工伤认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雇主过错责任时期、雇员无过错责任时期以及过错责任共担期,其间体现着各国政府对效益与公平的考量。我国工伤认定制度以无过错责任、劳权保护及认定法定为原则,但在制度建设和实践中存在着劳动关系确认"扩大化"、工伤认定标准"差异化"、工伤认定程序"失调化"等问题。因此,拓宽保障"范围"、统一认定"尺度"、优化认定"程序"是破解工伤认定制度与实践困境的核心要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齐青婵  
一、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合称,指民事主体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林宝清,2006)。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使保险法并不与社会公德相冲突,以更好地保护保险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卓锴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养老、医疗将是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目前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较高,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但随着老龄化形势的发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劳动力参与率和正规就业率不断走低,社会保险制度赡养率会大幅提高,基金收支平衡的矛盾也会愈发突出,亟需进一步改革以实现精算平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卓锴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养老、医疗将是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目前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较高,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但随着老龄化形势的发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劳动力参与率和正规就业率不断走低,社会保险制度赡养率会大幅提高,基金收支平衡的矛盾也会愈发突出,亟需进一步改革以实现精算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