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96)
- 2023(3204)
- 2022(2849)
- 2021(2735)
- 2020(2424)
- 2019(5321)
- 2018(5403)
- 2017(9852)
- 2016(5955)
- 2015(6795)
- 2014(6926)
- 2013(6761)
- 2012(6849)
- 2011(6436)
- 2010(6924)
- 2009(6763)
- 2008(7272)
- 2007(6959)
- 2006(6354)
- 2005(5864)
- 学科
- 济(23247)
- 经济(23204)
- 管理(16664)
- 业(15415)
- 企(13559)
- 企业(13559)
- 学(9409)
- 方法(9180)
- 数学(6637)
- 中国(6488)
- 理论(6462)
- 制(6445)
- 数学方法(6425)
- 农(6399)
- 财(6069)
- 业经(5194)
- 教育(5039)
- 体(4809)
- 和(4382)
- 融(4260)
- 金融(4259)
- 银(4245)
- 银行(4224)
- 贸(4148)
- 贸易(4144)
- 行(4044)
- 易(3976)
- 地方(3948)
- 农业(3944)
- 策(3880)
- 机构
- 大学(103374)
- 学院(99342)
- 研究(37888)
- 济(32490)
- 经济(31587)
- 管理(30376)
- 中国(27700)
- 科学(26765)
- 理学(25103)
- 理学院(24615)
- 管理学(23806)
- 管理学院(23628)
- 京(23564)
- 农(22127)
- 所(21857)
- 研究所(19865)
- 财(17909)
- 农业(17801)
- 范(16926)
- 江(16895)
- 业大(16753)
- 师范(16736)
- 中心(16185)
- 北京(15031)
- 财经(13834)
- 师范大学(13588)
- 州(13568)
- 省(12763)
- 院(12399)
- 经(12317)
- 基金
- 项目(58267)
- 科学(44315)
- 基金(41387)
- 研究(39592)
- 家(38144)
- 国家(37800)
- 科学基金(30086)
- 社会(23255)
- 省(22221)
- 社会科(21757)
- 社会科学(21743)
- 基金项目(21285)
- 自然(20575)
- 划(20114)
- 自然科(20098)
- 自然科学(20089)
- 自然科学基金(19724)
- 教育(18971)
- 资助(17296)
- 编号(15859)
- 成果(15640)
- 重点(14090)
- 部(12790)
- 课题(12018)
- 计划(12004)
- 发(11987)
- 科研(11169)
- 创(11150)
- 科技(10668)
- 大学(10586)
共检索到160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伟航
《玉娇梨》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巅峰之作,在叙事模式上与其他才子佳人小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占卜情节便是其一。《玉娇梨》中的占卜情节不仅在叙事上视角多样,空间特色明显,在功能上也对故事情节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玉娇梨》 占卜情节 叙事特色 叙事功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明根
文学名著成功地改编为电影经典的个案不在少数。在小说《十日淡》改编为影片《十日淡》时,两种文本之间存在"互证"、"互释"。导演帕索里尼以"一"当"十",在忠实于原著故事情节的同时,又在"序列"、"背景"、"主题"、"结构"等方面的叙事性转换过程中,进行了再创造,使小说对人性悖论的揭示转化为电影对宗教悖论的讽刺,以此达到了对宗教文化的一种解构性效果。
关键词:
叙事互文性 十日谈 电影改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教育生活叙事"是根据国内外叙事研究方法现状,融合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等手段,以建构具体实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为重要目标指向的方法理论体系。"呈现——分析——揭示"是教育生活叙事的核心架构。呈现即是真实、真情、有章法地"原生态"再现人类所经历的教育生活状态;分析是指通过时间、空间、心理、情感、图像等维度对叙事文本的有方法的深度解读;揭示是指通过动态编码、静态编码等方式来寻找叙事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教育生活叙事与传统教育叙事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路径上的差异与转向。本文从叙事的对象、空间、着力点、目的、方法、效果等角度,比较了教育生活叙事与叙事探究的异同,并提出了现阶段教育生活叙事的相关研究领域。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叙事 方法 写作 编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年根
叙事空白是故事时间大于0,文本篇幅等于0的叙事现象。其修辞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空白让读者在叙事交流中卷入更深。在叙事空白的传达中,叙述者有意将某些重要的事件隐藏起来,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从而达到一种隐而愈显,欲盖弥彰的效果;二是叙事空白填补的反复性让读者更持久地体验文本;三是叙事空白可以消弭可能遭遇到的排拒心理。叙事空白的渗透性进入和弥漫性影响的作用方式能极大地降低读者可能产生的排斥心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一睿
雪漠的长篇小说《野狐岭》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采用了以倒叙和预叙为主的多种叙事方式。这些叙事方式,与小说故事内容相得益彰,既是对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更是基于传统艺术手法的艺术创新。《野狐岭》叙事人称的合理运用,以及叙事时间的巧妙处理,值得叙事学研究者和学习者关注。
关键词:
叙事人称 叙事时间 野狐岭 运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福增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将华裔族群从美国历史的边缘位置推到了主体地位,主要方式并不是通过对抗/屈从主流话语的权威,将话语作为商品展示给西方读者,而是以边际性身份展开创作,试图在文化、性别、历史之间游走,由此完成其个人化的华裔叙事:东西方经典的改写,体现对文化归属的思考;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折射出强烈的女性关怀;自传体式的族群书写,使个人叙事上升为民族寓言。
关键词:
汤亭亭 《中国佬》 边际性 话语 叙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晨
从叶小鸾等明清才女的成仙叙事中,可窥见这一女性类型被不断重构的过程,其中包含文人对历史女性的追忆,融入了他们对才女的期待与憧憬。与奇异仙踪、启示性的梦境、扶乩活动相关的文学想象和创作是才女仙化的重要途径。才女的成仙想象不仅传达出女性自身脱离现世伦理关系羁绊、保存个体精神生命的意愿,也显示出明清文人对才女的审美与死亡观照,映射出其时女性生存与创作的真实处境。“无叶堂”等异界仙境的建构,投射了才女理想化的生存和创作状态,同时也承载着男性审视的目光与梦幻遐想。
关键词:
明清文人书写 才女 成仙叙事 文化意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先军
受微观史学、心态史学、人类学等影响,20世纪70、80年代新叙事史学产生。新叙事史学有着与传统叙事史学、科学化史学以及新史学不同的特点。它更关注具体个人的生存意义,注重微观的历史叙事,重视研究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历史研究中,叙事有着独特的价值。叙事有利于人的身份建构,知识的合法性来自叙事,历史需要通过叙事来表现。新叙事史学对教育史研究的借鉴意义在于,加深对人受教育过程的理解,促进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升研究者的反省意识。教育史研究者运用历史叙事时,应关注历史中"人"的生存境遇,进行差异叙事与批判性的反思。
关键词:
后现代叙事 叙事史学 教育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钢
理清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对于教育叙事研究至为重要。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出发,主要在经验收集、意义诠释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对如何收集个人经历或故事素材、如何进一步深化叙事,以及描述与诠释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方法。以期通过对叙事研究的一般策略和方法的基本描述,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教育叙事 经验 诠释 方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浩洁
美籍犹太作家埃利·威塞尔的小说《夜》描写了一个男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讲述了纳粹对犹太人所进行的残忍的种族屠杀与迫害。作者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帮助读者了解犹太人所经历的巨大的历史创伤。
关键词:
创伤叙事 种族屠杀 《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佳琪
女性成长是张翎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笔下的女性书写展现出了女性心灵成长的内在发展路径,写出了年少懵懂的女性在他者境遇中的困惑与挣扎,将女性置于逃离的空间位移之中,展现女性在挫折中的反抗与成长。但是张翎笔下的女性成长并没有囿于两性视域之中,而是在普遍人性的立场上书写女性的觉“心”与回归,探求女性成长的日常生活空间与生存价值。
关键词:
张翎 女性 成长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勇
教师研究不仅是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促进教师持续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当前,教师研究逐渐从科学取向转变为叙事取向,即从"作品"走向"文本"。叙事可以提升教师的发现意识、反思意识与主体意识。"文本"叙事有多种方法,主要有教师个体层面的生活史方法,以及共同体层面的合作传记法。
关键词:
作品 文本 教师研究 叙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夫艳 高义吉
道德认同是教师专业认同的核心向度,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实践和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内在要素。从品格视角看,道德认同是道德与教师自我的融合;从社会认知视角看,道德认同是教师的道德图式。教师的道德认同在经验的理解与叙事中被建构。教师道德认同的叙事建构可从如下三方面展开:叙事形式上,呈现何种故事主线;叙事方向上,利用何种叙事资源;叙事路径上,运用何种反思方式。
关键词:
教师 道德认同 叙事建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琼 蔡迎春 欧阳剑
数字叙事是开展数字人文教育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意识、学术、技术和社会成果等方面具有有优越性。文章通过探讨数字叙事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形式,以及实证研究对应形式的教学案例,归纳出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特点,提出数字叙事运用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
被杀前获救故事类型渊源于佛经与史传,在汉译佛经及以此为摹本的文本故事中,此一母题则仅呈现出"宗教意义"的"语词"载体功能。在章回体通俗白话小说中,"被杀前获救"母题的意义指向趋于世俗化,折射出大众趋合大团圆结局的惯性思维。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功能。在与白话通俗小说密切相关的说书艺术领域里,"被杀前获救"母题借助"延宕"叙事技巧,由原来的"艺术效果"而被转译为"艺术手段",从而营造出叙述主体与接收者之间共谋的一场"狂欢"。同时,"被杀前获救"的母题并非中国传统文学的专利,在外国叙事文学传统中,其也被认为
关键词:
被杀前获救 母题 转译 最后一分钟获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