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0)
- 2023(5551)
- 2022(4601)
- 2021(4456)
- 2020(3521)
- 2019(8084)
- 2018(8335)
- 2017(14901)
- 2016(8467)
- 2015(9623)
- 2014(9844)
- 2013(9270)
- 2012(8760)
- 2011(8009)
- 2010(7867)
- 2009(7276)
- 2008(7157)
- 2007(6603)
- 2006(5727)
- 2005(5118)
- 学科
- 济(34071)
- 经济(34032)
- 管理(22868)
- 业(16118)
- 企(12488)
- 企业(12488)
- 农(10157)
- 中国(9379)
- 学(8788)
- 地方(8778)
- 方法(8678)
- 制(7949)
- 理论(7488)
- 业经(6936)
- 体(6864)
- 财(6846)
- 数学(6682)
- 农业(6574)
- 数学方法(6563)
- 教育(6203)
- 城市(5486)
- 地产(5348)
- 房(5348)
- 房地(5348)
- 房地产(5348)
- 银(5252)
- 银行(5237)
- 融(5224)
- 金融(5215)
- 和(5201)
- 机构
- 大学(117844)
- 学院(117768)
- 研究(42240)
- 济(39670)
- 管理(38569)
- 经济(38444)
- 中国(31774)
- 理学(31625)
- 理学院(31104)
- 管理学(30412)
- 管理学院(30175)
- 科学(27824)
- 京(26548)
- 农(23233)
- 所(22021)
- 财(21024)
- 江(19921)
- 研究所(19910)
- 范(19488)
- 中心(19317)
- 师范(19293)
- 业大(18756)
- 农业(18461)
- 北京(16571)
- 州(16208)
- 财经(15922)
- 师范大学(15323)
- 院(15230)
- 技术(14802)
- 省(14406)
- 基金
- 项目(75220)
- 研究(57491)
- 科学(57356)
- 基金(50873)
- 家(44787)
- 国家(44340)
- 科学基金(36450)
- 社会(33606)
- 社会科(31437)
- 社会科学(31426)
- 省(31161)
- 基金项目(26810)
- 教育(26656)
- 划(26487)
- 编号(25189)
- 自然(22720)
- 自然科(22105)
- 自然科学(22098)
- 成果(22065)
- 自然科学基金(21661)
- 资助(19711)
- 课题(18677)
- 重点(17292)
- 发(16900)
- 年(15619)
- 部(15565)
- 创(15222)
- 项目编号(14670)
- 性(14562)
- 创新(14224)
共检索到188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荣蔚
《玉函山房辑佚书》广征群书,详明出处;校勘辨伪,审慎考证;排比篇第,辨章源流。其书网罗遗佚,卷帙繁富,为前此任何辑佚之书所不及。这部空前的辑佚巨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而且在辑佚体例上也体现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
马国翰 《玉函山房辑佚书》 体例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傅荣贤 杨苏闽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七略别录》为对象,以完善马氏辑本为目标,剔除《汉志》“所录书目及其子注”以及“诸书叙录”集中呈现的佚文,表达了对辑佚条目“多”与“真”之间辩证关系的独特思考。章氏辑本承绪马氏,《别录》《七略》混辑不别,值得商榷。但章太炎依《汉志》分类框架确定佚文的类别位置,并根据“班氏省出新入”对佚文类别位置做出相应调整,较为准确地复原了“刘氏旧文”的原书篇第。尤其是,章氏佚文首列“《艺文志》所录书目”作为“起本”文献,使佚文各有攸归,并揭示了《别录》《七略》佚文与《汉志》著录在书名、篇卷等方面的异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章太炎 《七略别录佚文徵》 辑佚 目录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晨
[目的/意义]《玉函山房藏书簿录》是清代文献学家马国翰的私人藏书目,其分类具有独到之处,本文意在探讨其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方法/过程]将《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四个部类分别与《经义考》、《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公私书目进行比较,以明确其特色。[结果/结论]《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设类体现出守旧与创新的结合,经编诸类目既借鉴《经义考》,又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创新之处,史编、子编则相对保守,在分类设置上墨守旧规。通过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分类设置的探讨,明晰其兼具保守性和创新性的鲜明特点,也因为这种特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类目设...
关键词:
《玉函山房藏书簿录》 藏书目录 分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吕斌
"二酉山房"是明代著名学者、藏书家胡应麟的藏书楼和读书治学之处。就其藏书数量而言,一直以来,学者们都疏于考证。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胡应麟藏书"四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卷"之说,仅反映了胡氏三十六岁之前的藏书情况,而"二酉山房六万卷"则更接近胡氏最终藏书之数。由此也暴露出学术界在文献史料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二酉山房 藏书 考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韩成武 周金标
赵次公《杜诗先后解》是杜诗学史上一个首开先河的注本,其命运与世沉浮,从最初竞相为注家引重,到清代的散佚,与其注释内容特点密不可分。朱鹤龄《杜工部诗辑注》十分重视该注本,对其大量引用和驳正,从而使我们了解清初注家对赵注的看法及其散佚之缘由,亦可据《杜工部诗辑注》进行辑佚。
关键词:
赵次公 朱鹤龄 辑佚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涵
辑佚是整理研究中国古籍的手段之一,明清以来,它逐渐形成和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从而成为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辑佚学的研究是对保存在群书中的已失传文献的佚文进行搜集整理,编辑成册,以达到恢复其全貌,或辑录出一个残本的目的。我国古代辑佚工作始于南宋,消沉于元明,至清代则有大的发展,成果累累,功绩卓著。本文拟对清代辑佚工作做一全面系统的总结。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世学
清乾隆年间修成的《四库全书》,卷帙浩繁,规模宏大,不但在国学丛书中首屈一指,而且也是世界性的大宗文化遗产。清廷在编纂这部"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的整个过程中,有过也有功。虽然芟削、销毁、任意改易,摧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郝艳华
《十道志》是唐代地理总志,早已亡佚,存世者仅有清人辑佚之作。今于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中又寻得其不同于辑本之佚文若干,可为《十道志》辑佚提供新的资料。
关键词:
《十道志》 辑佚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峰屹
明清以来的学者,做了辛勤的谶纬佚文辑录工作;至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校的《纬书集成》,可谓集其大成。但毋庸讳言,迄今的谶纬佚文辑佚,尚难称精确完善。除了文献考订尚存粗疏之处,更主要的原因,是历代学者对谶纬本身还存在不同认识。即以《孝经纬》辑录为例,安居、中村《纬书集成》在篇目核定、佚文真伪和佚文归属几个重要方面皆有不当或失误之处,这些不当和失误,主要是沿袭了明清辑佚谶纬书的错误。因此,脱开明清辑佚谶纬书来重新辑校谶纬佚文,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谶纬 《纬书集成》 辑佚失误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伟
<正>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主要奠基人,同时在语法、修辞学领域皆有建树的著名学者,郭绍虞先生在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研究者利用的文献,主要是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的《郭绍虞文集》(包括《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照隅室杂著》三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俞艳庭
清代是经学的“复盛时代”,乾嘉学者以其辑佚补亡之长技,对三家《诗》佚文遗说进行了全面搜讨,至清代后期,凡属保留了三家《诗》义的典籍,已被搜寻殆遍。清代学者在三家《诗》辑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限于时代和学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局限。
关键词:
清代 《诗经》三家说 辑佚 成就 缺憾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康廷山
开元以前唐代内府藏书已分置东、西两京,故褚无量校写四部书分东都乾元殿和西京丽正殿两个阶段,整理对象是两京所藏内府御书及从秘书省等其他机构和民间搜访之异书。而马怀素雠校秘书省藏书是为给褚无量校写御书提供善本,续撰《七志》则是其雠校时主动奏请的,是对自己目录学思想的一次实践。元行冲领撰《群书四录》沿袭了马怀素续《七志》的图书著录范围、"传"的解题名称等,在分类上则采用七分法补充四分法之不足。这也说明当时四分法虽已成为主流,但仍不够完善。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仲艳青
《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著录文献宏富,借其可考见唐以前典籍存亡状况及评述东汉以来学术状貌,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章宗源《隋经籍志考证》(简称《考证》)是现存第一部系统考证《隋志》的著述。章宗源广采经史传注、类书杂抄等,考订谨实,辑补详核。《考证》的文献价值主要在于:增补《隋志》缺载书目,还原唐前史部著述原貌;搜采已佚典籍之文,明佚书体例以及考订《隋志》著录书目,追源溯流。同时,《考证》纂修过程体现出清代辑佚注重标明佚文来源,严谨勾稽文献,与考证、校勘有机统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少莉
元旦后,我接受《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编者晓雨、安然委托,前往苏州给作者送样书和稿费,我走访了苏州文育山房旧书店的主人江澄波先生。出发前,徐雁老师拿来一篇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何晋
从《隋书》和新、旧《唐书》入手 ,比较分析正史中所有史志目录在书名、撰著者、注文和内部排列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对一些通例加以概括 ,对一些特例进行分析 ,对著例进行阐述 ,力图揭示出史志目录总的结构特征。
关键词:
目录学 史志目录 艺文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