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6)
2023(2038)
2022(1715)
2021(1574)
2020(1393)
2019(2985)
2018(2977)
2017(5059)
2016(3239)
2015(3973)
2014(3959)
2013(3573)
2012(3189)
2011(3128)
2010(3316)
2009(3295)
2008(3409)
2007(3344)
2006(2969)
2005(2778)
作者
(8605)
(7097)
(6988)
(6795)
(4571)
(3345)
(3317)
(2768)
(2747)
(2681)
(2492)
(2432)
(2369)
(2334)
(2188)
(2135)
(2093)
(2049)
(2031)
(2012)
(1940)
(1747)
(1724)
(1677)
(1656)
(1649)
(1590)
(1588)
(1447)
(1446)
学科
管理(9824)
(9791)
经济(9779)
(8270)
(8171)
企业(8171)
教育(6845)
理论(5048)
中国(4483)
(3578)
(3556)
方法(3456)
教学(3180)
业经(2970)
思想(2823)
政治(2760)
(2746)
财务(2739)
财务管理(2736)
企业财务(2616)
思想政治(2594)
政治教育(2594)
治教(2594)
德育(2575)
(2505)
(2380)
研究(2010)
学校(1981)
工作(1977)
数学(1966)
机构
大学(54453)
学院(47521)
研究(15015)
(14942)
管理(14508)
经济(14505)
理学(11943)
理学院(11735)
(11670)
管理学(11415)
管理学院(11307)
(10912)
师范(10893)
教育(9750)
中国(9415)
(8999)
师范大学(8788)
科学(8580)
(8304)
北京(7712)
(7221)
财经(7103)
(6757)
研究所(6351)
(6294)
中心(5757)
(5222)
(5179)
业大(5090)
财经大学(5073)
基金
项目(25219)
研究(22679)
科学(19840)
基金(16553)
社会(13721)
(13053)
教育(12958)
国家(12869)
社会科(12784)
社会科学(12778)
科学基金(10992)
成果(10737)
(10348)
编号(10217)
(9035)
课题(8235)
基金项目(8165)
大学(7609)
(7342)
项目编号(6637)
资助(6406)
规划(6276)
(6219)
(6082)
重点(5945)
研究成果(5851)
教育部(5663)
(5638)
自然(5586)
人文(5534)
期刊
研究(21747)
(20307)
经济(20307)
教育(19755)
中国(13136)
(9113)
学报(8422)
大学(7878)
科学(6013)
管理(5813)
学学(5570)
图书(5568)
财经(5288)
(4591)
高等(4532)
书馆(4480)
图书馆(4480)
(4156)
高等教育(3883)
技术(3626)
职业(3225)
业经(2968)
(2893)
(2869)
金融(2869)
问题(2847)
经济研究(2806)
农业(2788)
(2762)
论坛(2762)
共检索到81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德玉  
儒家传统经典《大学》中的"止于至善",既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人格理想,也是一种以追求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其价值意蕴相当深远:"止于至善"修养境界的设定不仅是人生努力的目标,还是彰显道德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标杆;"止于至善"的人格境界,凸显了修养过程中主体的自觉意识和实践精神;"止于至善"的修养目标,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切实可行的榜样形象。这些思想历千百年而不失其光辉,引导着人们抛弃消极的自我而走向完善的自我,其当代意义和普世价值也日益凸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12个学科门类的百年名校。会计学专业是改革开放之后河南大学最早开设的管理类专业之一,1986年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批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授权点,2012年获批审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河南大学会计学专业是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主干专业之一。近年来,学院坚持以"质量立院、学科强院、人才兴院、规范管理、跨越发展"作为发展战略。会计学专业在学院发展战略指导下,紧密联系国家尤其是河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彩新  
文章分析了炼化企业以止于至善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改善的实施背景,详细论述了天津石化采用现代化管理理念、运用多种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推行经营管理改善的主要做法,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程序,构建长效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公司改革发展与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金雪芬  
"成为人"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休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休闲的个体价值:使人"成为人"与休闲的社会价值;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两个方面。休闲使人"成为人"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休闲使人"成为人"的生存论基础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存在的自由;休闲使人"成为人"的本体论奠基是休闲自由使人自由地成长,使人"成为"人,使人全面地恢复活力,使人完整地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休闲使人"成为人"的实践途径是体验"成人"。休闲之"成为人"的价值意蕴的现实指向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诉求,主要表现在"成为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梅伟惠  
西方大学创业主义是在大学内部逻辑和外部压力的对抗和妥协下不断发展的,其表现具有显著的学科差异性,并以制度建构为中介。西方大学创业主义在趋同性与多样性、"硬创业"与"软创业"、外向性与内向性三个维度上体现出对立统一的价值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爱生  
在高等教育史上有关大学的隐喻不计其数。到20世纪末,一个新的大学隐喻——“(关键)基础设施”逐渐在国外学术界兴起。该隐喻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认知主体基于个体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的洞察力和特定的社会情境对大学的功能与价值所进行的主观认知重构。隐喻具有很强的框架建构效应,既会影响我们对现实问题和情境的理解,也会引导我们生成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大学作为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隐喻,能为变革大学本体实践理论提供理论先导。它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大学立德树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高等教育公共性以及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创造性地选择符合该隐喻所蕴涵的问题解决方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卫东  张典兵  
德育价值是指作为德育价值客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它具有客观性与多维性、主体性与为我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突出特征。高校德育价值的顺利实现不仅有赖于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和德育内容的现实性,而且有赖于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德育方法的适切性、德育途径的整合性以及德育环境的优越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薛栋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是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工匠是一个多元分化的群体,工匠精神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工匠在生产制造中的内在精神特质和外在技术表现的凝结。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敬业乐业的职业素养、严谨专注的工作品质、追求至善的人文素养。通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打造文化育人体系能有效促进工匠精神培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玉湖  
"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包含着人类历史发展与外部自然存在相互创造、相互适应的有机统一。马克思通过分析"环境创造人"的自然基础和"人创造环境"的现实基础,批判传统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片面性,从历史观和认识论两条途径入手,阐述人类支配自然的必要性、条件性和社会性,说明只从"利益集团"的需要来对待自然的局限性和危害性。实现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相互创造关系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我们面向未来实现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探索社会与自然和谐之有效路径提供思想支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凤翔  史洪波  
职业教育所承载的价值使命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它不仅要赋予准职业者满足生存需要的技术手段,更要通过理想职业人格的塑造关照其精神世界。因此,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在职业技术与职业人格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国民教育的灵魂,内含着深厚的职业教育意蕴。它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契合、教学内容关联、实现途径一致。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职业性"内涵,能够将其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之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志远   孙云舒  
大食物观是党和国家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对人民群众的食物来源、食物种类、食物供给、食物摄取和食物保障的系统性认识和创新性论断,回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食物“从哪里来”“有什么”“由什么提供”“获取什么营养”以及“怎样持久保障”的问题。大食物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选择。深入贯彻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要在顶层设计上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食物供应上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在食物消费上处理好“丰富”与“节约”的关系,在科技支撑上处理好“研发”与“推广”的关系,在市场建设上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新民  
从知识形成角度,当前知识观上流行一种"知识建构论"。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与之紧密相联的知识获得观,随即强调知识不具有传授性,只有通过建构式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细究此说法,显然与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教学规律不相符。分析这种学习观的出现,其理论根源就在于过分肯定了"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而忽视了"知识建构论"自身固有的理论局限性。坚持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指导,反思"知识建构论",则有益于重新认识知识形成和获得的机制。反映在学校教学中,则有助于澄清对知识传授的误解,以及认清知识传授与学生建构式学习观念之间相得益彰的教学意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