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7)
2023(10519)
2022(8618)
2021(7912)
2020(6779)
2019(14776)
2018(14751)
2017(28041)
2016(15290)
2015(16879)
2014(16127)
2013(16110)
2012(14000)
2011(12087)
2010(12518)
2009(12399)
2008(12612)
2007(11743)
2006(10471)
2005(9872)
作者
(40599)
(34099)
(33380)
(31694)
(21779)
(15867)
(15227)
(12940)
(12615)
(12291)
(11446)
(11308)
(11047)
(10516)
(10343)
(10134)
(10020)
(9900)
(9817)
(9750)
(8366)
(8250)
(8139)
(7817)
(7717)
(7551)
(7489)
(7392)
(6592)
(6550)
学科
(83125)
(77834)
企业(77834)
管理(72343)
(63397)
经济(63319)
业经(27125)
方法(26909)
(26398)
(23622)
(21483)
财务(21447)
财务管理(21422)
企业财务(20214)
数学(18384)
数学方法(18214)
农业(17520)
技术(16204)
(15556)
中国(15126)
(15082)
理论(14783)
(14330)
经营(13249)
(13217)
企业经济(12460)
(11713)
技术管理(10703)
决策(10682)
(10653)
机构
学院(217204)
大学(209428)
管理(92075)
(89600)
经济(87814)
理学(76781)
理学院(76116)
管理学(75229)
管理学院(74779)
研究(58904)
中国(52078)
(46812)
(42968)
财经(35842)
(35482)
科学(32949)
(32318)
(31278)
(28788)
(28294)
中心(28257)
业大(26980)
商学(26655)
北京(26560)
商学院(26386)
财经大学(26004)
经济学(25967)
研究所(25047)
(24587)
师范(24400)
基金
项目(129825)
科学(104512)
研究(100615)
基金(94617)
(78966)
国家(78140)
科学基金(70593)
社会(65434)
社会科(62074)
社会科学(62055)
(52773)
基金项目(49692)
教育(46041)
自然(44001)
自然科(43072)
自然科学(43065)
自然科学基金(42362)
编号(41951)
(41502)
资助(37898)
成果(33146)
(32335)
(30722)
(28312)
重点(27932)
课题(27829)
创新(27652)
(27197)
(27090)
项目编号(26747)
期刊
(111736)
经济(111736)
研究(63916)
中国(44994)
(43817)
管理(43038)
(30587)
科学(26092)
学报(24787)
技术(22029)
(21499)
金融(21499)
业经(21363)
教育(21199)
农业(20899)
大学(20299)
财经(19454)
学学(19154)
(16873)
经济研究(16328)
(14982)
财会(14195)
问题(13490)
技术经济(13461)
现代(12512)
会计(12415)
商业(11726)
(10799)
世界(10551)
经济管理(10117)
共检索到340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静  
由于员工离职直接关系到员工与企业双方的利益,离职管理的不规范则极易引发劳动争议。本文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出发,归纳了员工主动离职与被动离职的两种形式,分析了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阐述了员工离职管理的一般程序及在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合法防范员工主动离职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静  林朝阳  
企业如何有效地防范和规避核心员工的流失,实现员工的有效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从选择培训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和服务期员工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的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方妙英  
本文就实践中引发争议较多的劳动者单方辞职和劳动者与企业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进行分析,并对在《劳动合同法》条件下企业如何做好离职管理进行探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平  
对待《劳动合同法》,企业只有真正懂得了在合理、合法前提下趋利避害,而不是僵硬地执行或逃避,才能实现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赢。《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流程要求更细致和严密。本文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和人力资源外包二方面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转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春晨  
劳动合同制度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既有稳定性又有流动性的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必将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劳动合同法》中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用人单位能够提高法律意识,提升员工关系管理水平,避免劳资冲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绍平  
《劳动合同法》是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对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同时受到外部社会遵从和内部雇用成本、雇用灵活性和雇用方式的多重压力。主动调整是《劳动合同法》下企业的最优策略。提高投资回报率的竞争策略、人力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构建相关利益者的价值评价与分享机制及制度化管理等是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动力模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陆义敏  
本文利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在劳动合同法约束下企业和员工的最优行为选择。在企业采取不同应对劳动合同法的行动后,首先分析员工依据贝叶斯法则的信念调整过程、其次讨论员工不偷懒条件的各种实现情况及企业在员工不偷懒条件约束下满足利润最大化时的各种行为选择,最后提出有效实现企业和社会、劳动者利益共赢的企业行为选择及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龚文  
本文从流通企业的特点出发,探讨《劳动合同法》对流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谌新民  
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意义和后续效应从多层面理解,不仅要看其对企业的表面影响,还要深入分析在外部环境变化情况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深远影响。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秦伟平  王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劳动合同法》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也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转变理念。企业的发展模式,应由以低劳动成本为基本竞争手段转变为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基本竞争手段,从而成功实现《劳动合同法》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软着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舒晓惠  韩兆洲  
本文讨论了新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的特点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进一步构建并分析了企业与雇员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得出实施新法后相关可能的博弈结果,并基于此给出了四点启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案的出台,对实施多年的各地劳动合同条例确定的劳动关系立法模式将会有重大的调整,对企业人力资源现有管理方式,企业用工成本与用工模式等将带来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同时也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劳动合同法方面的专家为本刊撰文,通过实际案例,从立约、履约、解约等三个环节总结概括出《劳动合同法》下我国企业面临的十大挑战和风险,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供企业参考和借鉴。——编者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杭宇  
《劳动合同法》一方面规范了企业用工,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的法律风险。本文通过调查来评价《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企业及就业市场的影响,并从政策层面对如何扩大企业用工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红波  陈世来  
本文分析2008年《劳动合同法》是否会降低企业投资水平,并在宏观层面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对国有企业投资的影响较弱;但是会显著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这些效应对民营上市公司存在一个"阵痛"期。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投资占比高、民营经济提供就业多的区域。这表明,相对于具有雇员软约束的国有企业,以强化员工保护为目的的《劳动合同法》会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景胜  
本文探讨并提出:劳动合同变更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应在变更的可预测性、员工对岗位是否胜任、企业经营实际的必需性、变更岗位与原合同岗位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考量;企业规章制度构建应考量程序合法,内容合法,标准合理,条款可操作及充分公示公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