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721)
2022(1550)
2021(1533)
2020(1357)
2019(2935)
2018(3061)
2017(5577)
2016(3393)
2015(4020)
2014(4107)
2013(3990)
2012(4090)
2011(3805)
2010(4118)
2009(4188)
2008(4542)
2007(4588)
2006(4172)
2005(3913)
2004(3606)
作者
(11779)
(9945)
(9626)
(9351)
(6359)
(4870)
(4434)
(3812)
(3748)
(3699)
(3480)
(3391)
(3254)
(3246)
(3201)
(2924)
(2912)
(2910)
(2858)
(2842)
(2695)
(2432)
(2423)
(2323)
(2241)
(2238)
(2238)
(2192)
(2056)
(2000)
学科
(14063)
经济(14038)
管理(11181)
(9388)
(8772)
企业(8772)
(5691)
方法(5307)
理论(4774)
中国(4282)
(3964)
(3857)
教育(3788)
(3408)
数学(3395)
业经(3250)
数学方法(3246)
(2885)
(2799)
(2754)
银行(2745)
(2663)
(2653)
金融(2652)
(2611)
(2597)
贸易(2593)
(2498)
(2326)
教学(2309)
机构
大学(61135)
学院(58244)
研究(20544)
(19064)
经济(18470)
管理(17454)
中国(16054)
(13901)
科学(13869)
理学(13825)
理学院(13593)
管理学(13142)
管理学院(13024)
(11740)
(11339)
(10528)
(10361)
研究所(10352)
师范(10266)
(9815)
北京(9068)
中心(9057)
(8593)
财经(8517)
师范大学(8227)
业大(7777)
农业(7682)
(7488)
(7352)
(7233)
基金
项目(29433)
科学(21992)
研究(21528)
基金(20200)
(17728)
国家(17522)
科学基金(14077)
社会(12428)
社会科(11567)
社会科学(11559)
(11257)
教育(10623)
基金项目(9965)
(9811)
成果(9585)
编号(9089)
资助(9037)
自然(8931)
自然科(8729)
自然科学(8727)
自然科学基金(8562)
课题(6881)
重点(6726)
(6432)
(5846)
(5738)
项目编号(5718)
(5717)
大学(5698)
教育部(5428)
期刊
(28555)
经济(28555)
研究(21060)
中国(14200)
学报(13208)
教育(11090)
(10546)
科学(10330)
大学(9872)
(9688)
学学(8989)
管理(7980)
农业(6190)
财经(6040)
(5553)
金融(5553)
(5283)
图书(5243)
技术(5166)
(4293)
书馆(4097)
图书馆(4097)
问题(3860)
(3588)
经济研究(3515)
业经(3492)
(3129)
论坛(3129)
(3117)
技术经济(3025)
共检索到101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林  
作为志人小说的经典之作,《世说新语》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很多孝子形象。这些孝子形象受魏晋特殊的时代风尚影响,表现为以礼尽孝和以情尽孝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虽然其社会精神内核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中国古代孝子形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同凸显了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的德孝观念。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若梦  
《世说新语》是一部展现东汉末年到南宋时期士人风貌的志人小说,《德行》篇所反映的魏晋士人的尚孝倾向具体表现为魏晋士人注重“养生”“丧死”以及维护父辈名声的对父母之孝,和“移孝于忠”的对君主之孝。刘义庆通过条目顺序编排、以孩童作示例、宣扬“孝子有善报”等方式突出尚孝倾向。魏晋士人崇尚孝道与当时的儒家孝文化、朝廷政治导向以及作者的思想观念有关。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庙平  
《世说新语》中关于王羲之出生、订婚以及去世时间多有提示。王羲之出生时间,《假谲》第二十七中说:王敦第一次谋反之际,王羲之“年减十岁”。可知王羲之出生时间不早于或者就在313年。王羲之订婚时间,《雅量》第六中说:郗鉴在京口,遣门生与王导书,求女婿。而郗鉴328年开始镇守京口。可知王羲之订婚不早于或者就在328年。王羲之去世时间,《赏誉》第八中说:庾倩(小字倪)为王羲之撰写碑文。庾倩371年11月为桓温杀害。《排调》第二十五中说:简文帝在殿上行走,王羲之与孙绰在后。简文帝登基在371年11月。可知简文帝登基时,王羲之在世。这样,王羲之去世也在371年。因此,《世说新语》中表明王羲之生卒年为313—371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瑞楠  
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士人生活风貌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情况。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名士崇佛事迹和名僧在士人群体中清谈、宣佛等活动。文章选取书中有关士人与僧人交游的记录,以琅琊王氏和支遁为代表分析了魏晋时期名士名僧交游这一社会现象。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剑平  郑勇  
《小品》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为流传,备受关注,译本较多,对社会影响颇大。从《世说新语》可见《小品》经为佛教义学之大宗,以其名理而为时人所重,在僧人及名士之间为争谈玄理而举办的论议会上得以传播。另一方面,为普及佛教,释氏辅教用书《冥祥记》等中所记《小品》经却盛赞诸种现世功德,以讲身边故事的方式向普通民众传播。《小品》经这种在知识精英和庶民群中不同的传教方式,展现了佛教文化面对不同受众而实施"应时而语"的宣传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尚闻一  于子轩  
"贵族制社会"是六朝的显著特征,其顶峰为东晋,在政治上表现为"门阀政治":门阀贵族与皇帝"共天下",成为政治舞台的中心。基于跨学科视角,文章从记叙东晋文人间轶事的《世说新语》文本出发,通过共词分析,进行社群发现和分析,以揭示和解释存在于东晋贵族制社会中的"稳定机制"。研究表明,这种"稳定机制"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五大顶级门阀贵族间的密切联系;次等侨姓门阀贵族的粘合作用;吴姓门阀贵族作为第三方势力的存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明初  
通过对现存于世的题名不同的五种抄本的对比研究,可以确认《黄孝子传奇》和《黄孝子寻亲记》《节孝记》其实是不同名称的同一种戏曲作品。通过文本考察结合相关记载可以考知它是晚明时期的改本传奇作品,而它的前身《黄孝子寻母》是明前期的南戏而非如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所说的"宋元旧篇"。《黄孝子传奇》在戏曲发展史上有着应有的地位:在寻亲类戏剧的发展演变中,起着上承《周羽教子寻亲记》、下启《万里圆》的作用,而戏剧中对日常生活化的描写、戏曲的"戏剧性"的倾向和关于岭南的书写,都为晚明时期的戏剧新变作出了贡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冰  齐蕾  徐璐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压力源─情绪理论,本文以6个城市的226名员工为样本,探究了家长式领导对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其中重点关注了威权领导的直接作用以及仁慈与德行领导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自利导向伦理氛围和规则导向伦理氛围在威权领导和职场偏差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领导者在组织中展现的威权程度越高,越容易刺激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的发生;自利导向伦理氛围和规则导向伦理氛围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与威权领导的交互作用,可以削弱自利导向伦理氛围的形成,而对规则导向伦理氛围并不产生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冰  齐蕾  徐璐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压力源─情绪理论,本文以6个城市的226名员工为样本,探究了家长式领导对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其中重点关注了威权领导的直接作用以及仁慈与德行领导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自利导向伦理氛围和规则导向伦理氛围在威权领导和职场偏差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领导者在组织中展现的威权程度越高,越容易刺激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的发生;自利导向伦理氛围和规则导向伦理氛围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与威权领导的交互作用,可以削弱自利导向伦理氛围的形成,而对规则导向伦理氛围并不产生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钢  
美国汉学中的孔子研究是在还原取向指引下进行的,对孔子教师形象的去圣化研究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必然选择,而孔子教师形象中的榜样与典范成分则是其圣人化教师形象得以确立的合理性依据所在。在美国汉学界看来,孔子本质上乃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人师典范,而孔子之学与教则构成了其人师典范形象的两大表征。历史地考量,作为教师的孔子堪称是一名失败的成功者,他的一生命运多舛而志趣难酬,但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而其立身行道式的教师风范也一举奠定了中国教师传统的核心精神基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浩  
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文城》,余华各个阶段塑造的父亲形象各不一样,在文本中的地位也轻重不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尽相同,体现了余华不同阶段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同时也为研究余华的创作理念和看待世界方式的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角度,值得通过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去挖掘其背后的深意。文章对余华各个写作阶段塑造的父亲形象做了一次梳理,以探究其作品中父亲形象的演变趋势、影响这一形象塑造的相关因素以及这一形象的内在含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牛鹏  张勇  
明初诗僧姚广孝在其诗文中提出了"诗材"这一诗学概念。理论渊源上,"诗材"的概念产生于宋,姚广孝的这一思想是对宋人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理论内涵上,姚广孝在"诗材"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感物自成诗"的诗学理想;理论价值上,姚广孝诠释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文论思想也能解释一些独特的诗歌现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弓敏  
文学作品中的疯子形象,是特定历史变革时期下特定的历史产物。其言谈举止虽然是病态的,但其心理却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病态与清醒,在文学作品中的疯子形象身上,达成了高度的统一。《狂人日记》和《私人生活》,正是借助狂人与倪拗拗扭曲病态的外在疯癫与独异庸众的内在清醒,通过描写其被动放逐与主动隔绝,达成了作品应有的反讽目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启才  
《淮南子·原道训》说:"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可见既"不入于耳"又"不著于心"的"强学问",在学习方法上是不可取的,要想达到"入耳"、"著心"的效果,必须注意"学问"的方式与方法。细读《淮南子》文本,深感在阅读论方面,它仍给人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潘玉民  
本文从档案学历史发展、学科建设、档案工作实践等方面讨论了档案学理论创新的意义,在阐述档案学理论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档案学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及相关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