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0)
2023(8045)
2022(6742)
2021(6066)
2020(4901)
2019(11090)
2018(10599)
2017(19777)
2016(10456)
2015(11390)
2014(11591)
2013(11597)
2012(11087)
2011(10511)
2010(11015)
2009(10498)
2008(10156)
2007(9591)
2006(9004)
2005(8482)
作者
(32351)
(27360)
(26953)
(25838)
(17446)
(13017)
(12118)
(10335)
(10051)
(9708)
(9499)
(9293)
(9152)
(8817)
(8571)
(8457)
(8136)
(7948)
(7863)
(7273)
(7086)
(6580)
(6445)
(6312)
(6280)
(6221)
(5901)
(5532)
(5475)
(5372)
学科
(74019)
经济(73983)
管理(28491)
(23983)
方法(23767)
数学(19925)
数学方法(19726)
(19641)
企业(19641)
地方(19541)
中国(15389)
业经(13473)
(13465)
地方经济(13445)
(12525)
(10946)
(10787)
(10026)
金融(10025)
理论(9165)
产业(8931)
(8739)
(8715)
银行(8704)
(8668)
贸易(8658)
(8482)
环境(8473)
农业(8342)
(8207)
机构
学院(171295)
大学(171172)
(81883)
经济(80364)
研究(62845)
管理(60307)
理学(50185)
理学院(49540)
管理学(48776)
中国(48434)
管理学院(48421)
(37443)
(35562)
科学(35130)
(31444)
财经(29620)
研究所(28002)
经济学(27397)
中心(26817)
(26735)
(26676)
(24864)
师范(24662)
经济学院(24144)
北京(23107)
(22046)
财经大学(21688)
(21653)
(21446)
师范大学(20075)
基金
项目(100552)
科学(79604)
研究(73990)
基金(73969)
(63477)
国家(62966)
科学基金(54034)
社会(50513)
社会科(48089)
社会科学(48075)
(38497)
基金项目(38195)
教育(33229)
自然(32525)
资助(31882)
自然科(31730)
自然科学(31724)
(31568)
自然科学基金(31183)
编号(27815)
(23896)
成果(23032)
重点(22863)
(22183)
国家社会(21391)
课题(20554)
发展(19880)
(19624)
教育部(19621)
(19537)
期刊
(105346)
经济(105346)
研究(59075)
中国(31028)
(28345)
管理(24982)
学报(23753)
科学(23362)
(19793)
(19451)
金融(19451)
大学(18621)
经济研究(17775)
学学(17757)
财经(17429)
(15363)
业经(14719)
技术(14558)
教育(13831)
问题(13680)
农业(12808)
(10344)
技术经济(10192)
商业(9082)
国际(9082)
统计(9041)
世界(8971)
(8941)
经济问题(8676)
经济管理(7941)
共检索到275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丽媛  张东祥  
发达的交通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长三角地区,沪宁高速铁路建成后,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加强了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圈的联系。"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高速出行方式加强了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扩大了旅游市场的规模,对特色旅游站点的形成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赵坚  
本文基于长三角经济圈地级单位两位数制造业2001—200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圈内部制造业增长的空间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在经济圈内部,两位数制造业绝对地理集中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广域集聚经济,经济圈范围内制造业结构趋同是合意的;长三角经济圈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但经济圈内部城市制造业专业化程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内部城市可以围绕圈域主要制造业实现相对多样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和利用广域集聚经济。由于分析结果不同于广泛接受的观点,本文进一步从区域研究单元和细分产业角度说明了研究结果差异性的原因,并基于职能分工观点解释了经济圈制造业广域集聚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小龙  
“增长三角”这一名称由新加坡现任总理吴作栋于1989年首先提出,也有将其译作“成长三角”或“增长三角洲”的。由于这种“增长三角”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又是出现在亚洲(当然不排除将来在非洲、拉美出现),故完整的叫法应为“亚洲经济增长三角”。但国际上对“增长三角”这一概念尚无完全一致的定义。如认为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经济地带”、“次区域经济区”、“小区域经济区”、“扩展的城市地区”等等。虽然叫法各异,但就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同丹  
本文通过分析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区域经济地位、综合因素地位,进而准确揭示出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城市定位。然后以此展望今后无锡的发展与超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德玲  蒋天颖  刘程军  徐明  
文章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获得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以此为基础,结合引力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根据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最大引力线数量确定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分级区域,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了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的旅游经济辐射范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2006年相比,2012年长三角各区域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和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明显增加;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呈现出以上海为一级节点区域,以苏州和杭州为二级节点区域的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的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杭州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萌  谷人旭  高士博  许树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迈入"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文以长三角经济圈内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专业化指数以及产业合作潜力模型等多种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测度、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圈二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内25个地级以上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强度、不同区域及城市的产业相对发展水平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潜力。研究表明:在长三角经济圈内部,不同区域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先扩大后缩小,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则持续缩小;区域产业集聚度明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德敏  池尔敏  李世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建  刘云霞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通常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降低京津冀经济圈银行集中度将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最后,提出优化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结构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甘星  甘伟  
科技金融效率是评价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2006—2014年三大经济圈十省市的科技金融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北京、广东科技金融一直处于技术有效,即达到了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最佳状态。上海、天津科技金融投入则处于技术相对有效,其他六省市始终处于明显非技术有效状态。本文进一步剖析了这十省市科技金融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并从政府、企业、金融市场、高技术产业、人才等五方面对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丽芹  
在旅游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经济核心区域,已成为很多旅游发达国家的共识。泛长三角作为我国旅游发达的地区,必须要与世界接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与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在系统梳理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内涵以及泛长三角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的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提出泛长三角应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与旅游市场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协作,同时应建立政府、规划、人才与信息等方面的完善保障体系,以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与无序开发,实现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琦  马仁锋  叶持跃  干青亚  
文章以长三角26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网络复合视角,借用SPSS 22统计分析软件和Ucinet 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等级分布,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形成自合肥。经上海、杭州到舟山的一条等级较高的旅游廊道。(2)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极化效应"突出,边缘城市表现出"长尾现象"。(3)旅游中心度分析与旅游网络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旅游等级较高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一致,具有"马太效应"。等级较低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短板效应",大力发展交通是其解决"短板"的主要手段。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吕明元  尤萌萌  
基于1988-1997年和2000-2011年这两个时段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各省市分行业面板数据,从结构变化的资本集约度角度考察制造业结构变动的趋向。实证结果表明,1988-1997年时段,经济圈中除广东省外,绝大多数省市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而2000-2011年时段,不少省市的制造业结构呈劳动密集型化变动特征。而且,三大经济圈制造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调整在区域上由北向南递减,而向劳动密集型调整则由南向北递减。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三大经济圈制造业结构趋向于劳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调霞  梁双波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用泰尔指数对该区域近15年的旅游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呈相对均衡化发展的趋势,省域内、等级城市内部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演变的重要原因;江苏和浙江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安徽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有扩大倾向;中、小城市和2010年至今的超大及特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呈扩大之势,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在缩小。据此从高速铁路网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菁  徐慧琳  靳诚  
从等级视角分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情况,并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等级变化概率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上海市周边地区及沪宁沿线地区是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而江苏北部地区以及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处于劣势地位。在2000—2009年和2009—2018年两个时段中,大部分市域单元的等级没有发生变化,但2009—2018年变动较2000—2009年变化更为频繁,优势区域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旅游经济等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较低,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平稳性。周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当邻域单元旅游经济发展较好时,旅游经济等级向上转移概率较大,反之亦然,存在着正向或负向的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国林  张小林  卞显红  
度假旅游在我国正在兴起,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度假旅游客源地。根据对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的调查,分析其居民度假旅游需求的人口学特征、度假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和度假偏好,对以长三角为目标市场的度假区项目开发和市场开拓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