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14)
- 2023(3498)
- 2022(2732)
- 2021(2861)
- 2020(2085)
- 2019(5040)
- 2018(5153)
- 2017(7844)
- 2016(5531)
- 2015(6351)
- 2014(6769)
- 2013(5696)
- 2012(5443)
- 2011(5299)
- 2010(5739)
- 2009(5189)
- 2008(5330)
- 2007(5102)
- 2006(4789)
- 2005(4595)
- 学科
- 教育(19666)
- 济(14971)
- 经济(14949)
- 中国(11288)
- 管理(10538)
- 理论(10494)
- 业(8237)
- 企(7970)
- 企业(7970)
- 学(7763)
- 教学(6497)
- 方法(5544)
- 发(4352)
- 思想(4157)
- 发展(4051)
- 业经(4017)
- 财(4017)
- 展(3927)
- 政治(3767)
- 研究(3683)
- 革(3624)
- 和(3458)
- 高等(3426)
- 思想政治(3421)
- 政治教育(3421)
- 治教(3421)
- 德育(3397)
- 农(3393)
- 改革(3288)
- 学校(3230)
- 机构
- 大学(85096)
- 学院(77527)
- 研究(29421)
- 教育(28097)
- 范(23490)
- 师范(23451)
- 济(22822)
- 经济(21997)
- 管理(20601)
- 京(19999)
- 师范大学(19525)
- 理学(16995)
- 理学院(16650)
- 管理学(16219)
- 科学(16032)
- 管理学院(16028)
- 中国(15218)
- 所(14377)
- 北京(13855)
- 江(13702)
- 财(13498)
- 研究所(12898)
- 职业(12501)
- 技术(11531)
- 教育学(11020)
- 中心(11002)
- 州(11000)
- 财经(10423)
- 院(10025)
- 经(9312)
- 基金
- 项目(40215)
- 研究(39490)
- 科学(33206)
- 教育(27749)
- 基金(25235)
- 社会(22320)
- 社会科(20677)
- 社会科学(20672)
- 家(20193)
- 成果(20154)
- 国家(19819)
- 编号(19295)
- 课题(17294)
- 省(16535)
- 划(16287)
- 科学基金(16165)
- 年(15206)
- 规划(12540)
- 基金项目(11769)
- 项目编号(11658)
- 性(11500)
- 度(11259)
- 部(11221)
- 重点(10825)
- 教育部(10733)
- 研究成果(10670)
- 阶(10510)
- 段(10470)
- 阶段(10446)
- 一(9961)
共检索到132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理论是一种人为的建构,其目的是解释现实或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现实,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建构相对匮乏。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问题驱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政策驱动,但无论高等教育研究还是高等教育实践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引领。所谓"高等教育理论"不是从其他学科移植来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而是从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出发所建构的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资源,"高等教育理论"则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最后结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小玺 权琨
三螺旋理论认为政府、高校、企业的关联系统性是教育发展创新的核心,三方主体共同作用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的动力。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不仅涉及学校内部,而且与政府和企业也有密切关系。运用三螺旋理论模型,可更加明晰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系统地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及路径。因此,本文在理清三螺旋模型特质的基础上,将该理论模型切入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机理的视角,以期为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建构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高等教育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为缅怀和纪念蔡克勇教授仙逝一周年,对蔡克勇教授高等教育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深感蔡克勇教授的学术生涯就是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构的缩影,因而同时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建构。蔡教授高等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相对独立而又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原华中工学院工作期间,他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切实需要,对高等教育领域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第二阶段是调入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后,他继续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参与国家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制定工作,是郝克明同志开创的宏观教育研究的重要参与者。第三阶段是他从国家教...
关键词:
蔡克勇 高等教育研究 学术思想 学科建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中国现实的高等教育结构,是在政府与高校的博弈中形成和发展的。以对资源的分配和占有为纽带,政府与高校之间形成主与从、一与多的博弈关系。高等教育系统中出现的无序、趋同和攀高等现象,是在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下博弈的结果。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在博弈中建构"的过程。要建构一个充满活力、宏观有序的高等教育系统,必须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和赋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结构 博弈 建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枭鹰
高等教育问题不能在产生它的环境中自然地得到解决,它不仅依赖于高等教育实践的改革,同时也有赖于高等教育理论的创新。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与高等教育实践改革是互为生成的,前者来源于后者,同时又指导后者并为后者而存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存在着实践改革乏力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理论创新贫血的困境,而后者比前者更为严重。因此,如何求得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重大突破,引领高等教育实践改革突出重围,是一个必须探究和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实践困境 理论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认识论问题●方展画当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高等教育这一历史不甚悠久但也决非短暂的人类实践形式所蕴涵的理性轨迹时,似乎首先需要对这一实践形式的复杂性作一简短的叙述。抑或,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教授哈罗德·珀金(HaroldJ·PerKin...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岩 刘永武 李政 刘祖良 王怀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新使命。其中如何做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区域高等教育,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路径之一。提出主体功能区是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必须要遵循的新指针,提出大学集群也存在集聚—溢出效应,特别着重提出建构以"三关系"和"四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框架。即针对主体功能区提出的优化发展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不同功能定位及发展要求,提出区域高等教育存在着先导发展、伴生发展、跟随发展的三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应分别采取政府主导、科教驱动模式,市场主导、经济驱动模式,政府扶持、生态驱动模式和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院校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最具活力的研究方向,当代高等教育中的诸多重要论题都可以在院校研究的框架内获得深入而卓有成效的讨论。作为一种介于抽象的统一性理论与具体经验性描述之间的研究形态,院校研究与中层理论十分切合。院校变革是院校研究的研究对象,院校变革的政策过程是院校研究的中心论题,制度分析是院校研究的一种主要范式。从单个院校的个案分析到多案例的区域研究和同型研究是院校研究的基本进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勇 翁默斯
在分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理辨高质量、高水平、内涵式发展理念基础上,提出高质量重在关切高等教育整体满足实际需求的价值与能力,并基于“价值涌现”整合性框架,从功能、结构、要素角度进行高等教育体系系统建构。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显性指标繁荣”与“内在能力贫瘠”反差,提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应坚持立德树人、促进知识发展与推动社会进步,并实现从“适应”到“支撑”再到“引领”的功能涌现,致力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与发展。遵循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应然逻辑,认为在布局结构上应从结构失衡向均衡对焦过渡;类型结构上应从同质内卷向多样共生发展。最后,强调推动基于工具理性的管制向基于价值理性的治理跃升,以校长管理专业化为关键节点,激活高校内外部治理体系;以基层学术组织重构,激活学术心脏地带等方面,探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要素激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振天
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双重规定性。就高等教育而言,人们对其质已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成果,然而对于高等教育“量”的研究却相对贫乏和薄弱。“量”作为高等教育基本属性之一,存在着客观量、主观量和行为量等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量既具有相对独立价值,包括自身的丰盈性、程度比较性、发展激励性及其对质的支持性,同时又有对高等教育质的依附性和受制性的一面。研究高等教育的量是为了更好地加以应用,做好量化研究、量化控制和量化评价,处理好量化伦理,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龚乐 陈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了无边界理论指引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构。无边界教育理论是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是基于不同教育主体在信息、资源、人才及管理等方面的共享并促进教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的思想理论。本文在分析无边界教育理论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构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创新探索,以期促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互补及价值增值。
关键词:
无边界理论 高等教育 资源共享 机制建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旨在强调知识是个人主观的建构,学习是主动发生的过程。它在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时,受到杜威哲学思想中意图和活动相互联系的信念影响。一致性建构的理念则改变了建构主义仅仅停留在认识论上的思维模式,在本体论范畴强调意义的建构,并有效地诠释了教与学活动、学习评价如何与预期学习成效保持一致。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以成效为本的教与学是学习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从建构走向一致的过程,充分表明高等教育的教与学需要回归到以学生学习成效为本的根本出发点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高等教育宏观理论具有强烈的本土性、政治性与发展性特征,在高等教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理论发展经历了创建、重构和升华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也存在明显不足。以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宏观理论创新,应正确处理三个重大关系,进一步深化党的百年教育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加强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的协同攻关,优化宏观理论研究的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夏蓓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社区制”已经逐渐取代“单位制”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点,目前社区教育的现状与社区教育的地位不相适应,高等教育机构的介入则是提升社区教育质量、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自身也要求走出校园,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教育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高等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是一条互利互补的、值得探索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社区教育 介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宣勇
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新一届政府把转变职能作为一件大事,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教育部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在201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报告,对于教育领域的治理体系与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