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828)
2022(694)
2019(1232)
2018(1258)
2017(2480)
2016(1508)
2015(1792)
2014(1891)
2013(1846)
2012(1740)
2011(1727)
2010(1961)
2009(1976)
2008(2011)
2007(2094)
2006(1918)
2005(1868)
2004(1844)
2003(2039)
2002(2065)
作者
(4924)
(4148)
(3891)
(3864)
(2649)
(2012)
(1757)
(1632)
(1517)
(1517)
(1484)
(1469)
(1430)
(1403)
(1294)
(1280)
(1204)
(1194)
(1159)
(1152)
(1069)
(1033)
(985)
(977)
(966)
(961)
(911)
(870)
(864)
(818)
学科
(6938)
经济(6929)
(4618)
中国(4616)
管理(4374)
(3612)
企业(3612)
理论(2721)
(2605)
方法(2373)
教育(2317)
(2062)
(1899)
劳动(1895)
业经(1793)
(1791)
(1689)
农业(1604)
(1435)
(1419)
金融(1418)
数学(1360)
(1341)
银行(1341)
数学方法(1338)
(1295)
(1291)
(1268)
(1196)
(1057)
机构
大学(30590)
学院(29034)
(11068)
经济(10820)
研究(9393)
管理(8317)
中国(6714)
(6690)
(6619)
理学(6509)
理学院(6403)
管理学(6276)
管理学院(6206)
(5979)
师范(5966)
科学(5436)
财经(5193)
(5165)
(5149)
师范大学(4764)
(4574)
研究所(4490)
北京(4424)
(4278)
(4020)
经济学(3930)
教育(3909)
中心(3701)
财经大学(3624)
经济学院(3430)
基金
项目(13302)
研究(11585)
科学(10379)
基金(9177)
(7425)
社会(7368)
国家(7316)
社会科(6870)
社会科学(6867)
教育(6048)
科学基金(6015)
成果(5464)
编号(5095)
(5085)
基金项目(4434)
(4363)
课题(4004)
资助(3756)
(3375)
(3368)
(3255)
重点(3066)
(3043)
项目编号(3036)
大学(3035)
(3027)
阶段(3027)
教育部(3021)
规划(3020)
国家社会(2909)
期刊
(15726)
经济(15726)
研究(12239)
教育(7204)
中国(6782)
(6088)
学报(5288)
大学(4253)
财经(4187)
科学(4138)
学学(3730)
(3672)
管理(3574)
(2945)
图书(2536)
技术(2498)
问题(2482)
(2394)
金融(2394)
书馆(2108)
图书馆(2108)
经济研究(2009)
业经(1883)
(1861)
(1788)
论坛(1788)
农业(1755)
(1754)
职业(1661)
财经大学(1594)
共检索到49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玲芬,贾丽娜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definition of the informal sector and informal employment,although the latter concept has not been defined identically.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 on informal employment,we propose a definition of informal employment and the frame of it.The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of informal employment such as the labor force surveys is also discussed.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萍  
The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o the definition of irregular employment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It i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one hand, and combines to the reality of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中国政府把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当作近年来的政策目标,本文从两个层面评估了这个目标是否正确:非正规就业者是否需要走向正规化?如何走向正规化?从微观层面上看,非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不低于正规就业者,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高是有效率的;从城市层面看,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化会自动下降。这两个结果意味着,促进劳动力市场正规化未必是一个恰当的政策目标,政府需要设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但不必强迫劳资双方签合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黎旭  
过去的就业,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否另辟蹊径?这方面,非正规就业可谓新的金光大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199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要略高于正规就业人员,而此后,则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差距在逐渐扩大。研究发现,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人力资本配置向正规就业倾斜是造成两者工资差异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当前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新趋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费平  
除了非正规就业,我国还使用灵活就业这个概念。目前,学术界一般使用非正规就业概念,而官方主要使用灵活就业概念,这主要是考虑非正规就业带有一定的贬意,考虑到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观念和心理上的接受程度,因此一般用灵活就业代替非正规就业使用(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2005)。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冀徽  贾丽凤  
文章对我国非就业群体的特征进行归纳,从该群体的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上的差异等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参加社会保障存在的困境。在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政策思路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其与就业形式相适应,要分类施策、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进行改革。文章最后提出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加强教育培训,梯次推进制度建设步伐,规范工资递增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社会保障缴费制度,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等实施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恩平  王莫寒  
非正规就业在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中成为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也因在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收入报酬等方面不固定、不规范、不正规现象与问题,使人们将其直接与非正规经济、非法经济等同。从对非正规就业的理性理解和认识、非正规经济与非法经济、地下经济的内涵差异入手,认为非正规就业可以从广义上等同于非正规经济,但不能简单地认定其为非法经济,应当在实践中正确细分非正规就业的违法违规等"不正规"行为,以利于科学管理、规范引导我国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秀坤  黄扬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甘欣悦  
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阶段,我国大量城市非正规住区和就业面临包容性治理的诉求;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非正规治理模式的多样性缺乏理论认识。非正规性作为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可对上述问题做出理论和实践的回应,但目前在我国城市研究中还较少探讨。通过对非正规性研究领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证综述,认为该领域在对非正规住区和就业二元化、边缘化的固有认识提出批判的同时,在其产权、制度和治理3个方面提出了新认识。这对于解释非正规住区和就业治理机制,提出包容性的、可持续的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从理论本土化、政府治理、研究对象扩展、创新产权与规划设计思路拓展该领域的中国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平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发达国家的非正规就业率普遍提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就业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城镇创造就业岗位、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以及缓解贫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非正规就业的形式及规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琳,李军锋  
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数据 ,本文分析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及相应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 ,非正规就业中的行业和职业性别隔离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最重要性别特征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方面的性别差异 ,而且也为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提出了具有性别特征的要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孟威  
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对旅游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公众对该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认知。文章以广东海陵岛为案例,从污名化的视角研究公众对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认知及该群体的应对策略。公众认知方面,总结了游客、居民、正规就业者和政府工作人员等对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污名化叙事及演变。研究发现,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在公众污名的压力下,并没有带来"高自我污名",而是形成了一种"低污名、高自尊"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分析了非正规就业者应对污名的策略,提出"个体-情境"解释框架。研究认为,在该框架下,非正规就业者不仅具有了生存技能、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能够适应旅游经济规律,掌握应对政府运动式治理的技巧,拥有了选择能力和对抗公众污名能力,保持了相对积极的状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守军  王德清   邓春雪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主要方式。目前由于存在着多种障碍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缓慢 ,在地区、行业、学历层次及专业结构等方面分布不平衡。只有从战略高度出发 ,通过高校、政府及社会各部门合作 ,在法律、经济、教育等方面给予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大力支持 ,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